113.忽悠士族们

一是忙新年元日的大典,又要献表又要献礼又要跪请,程序繁杂,人员众多,光仪仗侍卫就有好几千,全部参加大朝会的人数加一起得有两三万!虽然具体事宜不用宰相们操作,但揽总也是个麻烦活儿——更何况大朝会陈相、邓相两人每年要轮流主持。

若说第一项只是繁琐,第二项则是烧脑了——这时候各部司的工作得失、考评都呈送了上来,第二年的计划也做了出来,如何褒贬批复都是需要经过认真考虑、反复讨论的。

更何况还有程平这种不长眼的,送上了申请开团练并减免赋税的奏表。

在各地一片贺新年元正的奏表中,程平的奏表真是独树一帜得厉害——其实云州也有贺表,程平到任之前,州府属官们就准备好了,随着赋税贡举等一起送进京来。

陈相看着程平这封奏表,略皱眉。其对回鹘的警惕和强硬,颇和陈相的心思,但……他不是邓麟的“徒孙”吗?怎的与邓麟这老儿行事竟不一样?还是邓麟又有什么新念头?

邓相看到这封奏表时也略皱眉,年轻人!作风太过强硬,却不知刚则易折!但想到回鹘人近两年的做派,似乎也是该镇唬镇唬……

邓相抬头看陆允明:“诚之可看了云州来的奏表?”

陆允明从正在拟定的漕运边防调动方案中抬起头,恭恭敬敬地回答:“明已经看过了。”

“你怎么看?”邓相笑问。

陈相眼睛放在另一封奏表上,没说什么。

陆允明搁下笔,微笑道:“按理说,明当回避的——明与云州刺史程平乃同过生死的至交好友,”陆允明顿一下,“不过既然邓相公问起,明便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明以为,程平所奏请的,不管是开团练,还是减免赋税,皆当!”最后两个字说得斩钉截铁。

邓相感到很是惊讶,这还是那个老练的陆诚之吗?政事堂里竟然说起了“至交好友”……

对周望川这个小弟子与陆允明的纠葛,邓相也是知道的,座主与门生嘛,又曾共患难过。但当日周望川带着程平来敬酒,邓相却很轻易地接纳了他——朝堂之上,交情归交情,政见归政见,在后者面前,前者往往不堪一击!现在陆允明竟然这么说……

陈相也从奏表中抬起头,看陆允明一眼,目现诧异。

陆允明却笑一笑,接着埋头做自己的事。

三日后,程平终于见到了本地士族代表们,有云中县的常、李、吴、胡,有朔阳的赵氏、燕氏,安丘的李氏、冯氏。

这些真真假假的北朝士族们,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朝时,有的则是近代才勉强加入士族序列的,有的是因为战乱从别的地方迁过来的,有的是土生土长的云州家族。

程平田舍汉出身,本对士族是不熟的,但跟陆允明接触多了,对士族这种生物倒也有点研究。叫程平看,这些北地士族与内地那些世家大族比,少的不是讲究,而恰是不讲究。

陆相笑言自己“粗疏”,动不动就伸直大长腿在榻上歪着,吃个肉夹馍也能吃得挺开心,他这种漫不经心的粗疏是以陆氏几百年洛下华族历史、近代族谱上一排的卿相做底子的。

王棣日子过得精致,但同时也恣意随便。

这些北地士族或许是因为过早被边缘化了,也或者是因为有一些本身根子就有待考据,相对陆、王之流,总少了点底气,多了些纠结,于某些细枝末节便格外认真。比如酒宴的程序、菜色、歌舞曲目、酒过几巡才可以开始讲闲话讲正题,这些都讲究得很。

程平少不得入乡随俗,又有从陆允明那学来的装功夫,倒也糊弄到了不少本地士族的好感度。

常氏的家主常荀笑着赞赏:“使君风姿秀雅,如珠如玉,光映照人。”

程平把赞赏又翻个倍还回去:“见常公及大郎,如睹当年王丞相及其子敬伦!”然后又加赞一句,“大郎固自有凤毛。”1

程平前世的时候作为投资经理,颇通套近乎之道,比如想博得中年男女的好感,夸他们的孩子准没错!

常荀看看身侧的长子,笑着拈须道:“使君莫要赞他们,小儿郎禁不得夸。”

常琛在父亲面前不敢造次,心里却颇尴尬,这位程使君比我还要小一些呢。

……

又喝了一回酒,歌舞也下去了,按照程序,可以说正事了。

程平从小被大伯教育大,深通先扬后抑的道理,先讲云州城的历史,夸赞云州的封建主义建设与在座诸位是分不开的,虽然只是面子话,但能被新一届领导班子肯定,众人还是高兴的。

然而,程平话题一转,就说到了今日云州的疲敝——原因何在,自然是因为胡人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