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曲江边谈心

程平对曲江不熟,只跟着陆允明走。

渐渐他们离着紫云楼皇家园林区越来越远,身边走着的不再是官员们,而是来游春的普通百姓。这样的环境让程平轻松不少。

再往江边上走一走,人更少了,清爽的江风吹动两人的袍子,阳光照在江水上,一片粼粼波光,略微有点耀眼。

程平看看侧前方的陆侍郎,此情此景是不是该作诗了?

“在户部做得还好?”

……说好的诗人气质、骚客习性呢?上巳节对着绿如蓝的江水谈工作,真的合适吗?程平深深地怀疑陆侍郎这进士科状元的真实性,嘴上却腼腆一笑:“还好。”

陆允明随意地坐在江边一块大石头上,淡淡地看她一眼。

被他的目光戳了这一下,程平讪讪的,“也,也有些问题。”

“说说吧。”

程平抿抿嘴,到底把工作这半个月的一些困惑跟他说了。也不知为何,明明士庶有别,官职也差着老远,隐隐还隔着党派壁垒,除了一块吃过几顿饭,两人也并不亲近,甚至还有点怕他,程平却愿意把这些不能跟别人说的话跟他说。

程平先请教陆允明:“当初何以两税法没有制订出统一的税率,而是各州府各行其政呢?”

陆允明说的比程平原来和老师闲聊时了解到的详细得多。

他从德宗时的社会形势说起,然后提到当时宰相杨炎的提议和华族、勋贵的激烈反对——对士族的所作所为,陆允明并无掩饰之辞,实事求是得很。从他的话里,程平能想象这项触犯大地主利益的法令要推行,受到怎样的阻力。

所以,这项政令本身的临时性质和其不成熟之处只是一个方面,成为现在的样子,主要还是多方妥协以及后来执行上的偏差造成的。

程平点点头,又问现在朝廷收入和支出的差额大约是多少。前一个问题还属于政治常识问题,这个问题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知道的了。

陆允明看她一眼,轻轻说了一个数字。

程平瞪大眼睛,六千万贯?问题是每年财政收入也才四千万,差额竟然是六千万,程平简直替皇帝绝望了,“这得怎么样拆东墙补西墙的功夫才能糊弄过去啊。”

陆允明被她这乡民过日子的话逗乐了,但想想,很对,可不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吗?

陆允明看着程平年轻的脸,拍拍身边的石头:“坐。”

程平挠一下头,真就坐到了陆允明身边。离着有点近,程平能闻到他身上隐约的汗味儿,突然想起前世网上乱七八糟的帖子,《流汗的男人,行走的荷尔蒙》《男人汗味有助提高性·欲》……程平看着陆允明格外好看的侧脸,咽口唾沫,握拳在唇边轻咳一声。

陆允明扭过脸看她。

程平尴尬一笑:“真是替徐尚书犯愁。”

陆允明笑问:“若是你处在徐尚书的位置上,该当如何?”

许是刚才的胡思乱想抻动了程平作为女人的哪一根神经,她皱着眉扁扁嘴,“出来游个春,您还给我出策问题。这若是让人听到,得以为我想篡了徐尚书的权呢。”不经意间露出几分女孩子撒娇耍赖的神色。

陆允明一愣,尴尬地扭过头去,片刻,笑道:“倒还怪我了。”

程平也意识到刚才口气的不对,连忙补救:“荀子说,‘节其流,开其源’,门生以为,理财也不过就是这两样儿了。”

她想了想,正色道:“如今朝廷开源,就从百姓身上开,两税外再加杂税,青苗税、征战税、水利税……让百姓不堪重负,这样是不行的。”

陆允明皱着眉看看游春的人群,是啊,这样是不行的。

“门生家乡有句话叫,‘薅羊毛不能老逮着一只羊薅,不然就薅秃了。1”

陆允明斜她一眼,刚正经了两句,又胡说八道起来。

程平话音一转,“薅秃了羊,冬天来临,这羊还怎么活?官员们常说自己‘牧守一方’,牧羊人们不能不顾这些‘羊’的死活啊。”说到后面,连程平自己都轻松不起来了。

陆允明默然。

“所以,开源这事,得另想辙,比如盐政,”程平慢慢地说,“比如漕运,比如边贸……”

“要滋生资货财利,就要‘搞活’啊。”程平借用了千年后一个伟人的词语。

关于如何抢救破破烂烂的大唐经济,程平在她殿试试卷中就提到过一些,只是那时候毕竟对实际情况了解的太少,不免就有点书生意气画大饼的意思,激励人心是足够了,可行性上就差一些。

如今在户部待了这些日子,想的也更多,今天她说的,相对比试卷上写的,要平实许多,没那么让人眼前一亮,却更具可行性。

陆允明侧着头听着,偶尔皱眉,偶尔点头,却不打断她。

程平突然嘎巴止住了。

陆允明挑眉,“怎么了?”

程平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门生又放肆轻狂了。”

陆允明笑道:“不碍的,又不是在别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