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启陵不敢不跟着顾国安走,虽然每年见面的机会都不多,但父亲对他的影响力真的不小,只要父亲下了命令,他是不敢忤逆的。就像现在,顾国安让他跟着走,他就乖乖跟在后头。
一直到顾国安的身影消失在门口,安氏才回过神来,长子现在越来越有他祖父的影子了,明明是个读书人,可那周身的气质,真的很是摄人。刚刚她和老爷竟是都没反应过来,就被长子拿住了话头。先头儿她还回了两句,后来也插不上话了。
一旁的顾雍也在想长子的事情,想想刚才长子的气势,他心里很是吃惊,看着长子越来越有已故父亲的样子,面对他,自己心里竟产生了一丝胆怯。当然,他极力忍住,不让别人看出来,站起来就回了后院。
看着老头子面无表情的走了,安氏是没在意的,她的思绪还停在刚才的事情上,这长子也太不把她这个母亲放在眼里了,竟是都不问她一下,就直接把启陵接去了前院。还让启陵先去拜访朱氏?嗯?这朱氏不是正在陪出痘的幼子吗?传染了启陵怎么办?
“怡文,快把大少爷叫回来,被传染了怎么办?”
怡文有一瞬间的呆愣,瞬间又反应了过来,恭敬地回道:“老夫人怎么忘记了,大少爷是出过痘的。关心则乱,夫人还是先歇歇,等大爷、大少爷忙完了,一家人坐下来聊聊天,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身为安氏的大丫鬟,没有三两玲珑心,怎么会生存到现在?瞧这话说的漂亮,明明安氏是根本不记得顾启陵出过痘的,到她嘴里都变成了关心则乱。
安氏从善如流的搭着怡文的手回了后院。
正厅里,还剩下二房母女。小安氏一脸愤恨,紧紧的攥住了拳头,朱玥冉凭什么,她凭什么能让丈夫孩子围着她转?丈夫还事事都为她着想?
“阿娘,我们也回去吧,我累了。”顾烟琳吵吵闹闹。
“累累累,刚刚玩的时候,怎么不见你累。”小安氏不耐烦,这是她亲生的女儿,她自是想千好万好的对她的,只是时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谁又惹你生气了,拿我撒什么气啊?”顾烟琳嘟囔,她自身也不是个文静的性子,从小就是一点儿亏都吃不得的。
母子俩针尖对麦芒。
“明璋院”里,顾启珪正无聊的呆在书桌前,双手托着腮看他娘亲。朱氏一脸色莫名,想也知道又在自责了,自家便宜兄长竟是来了这些时候竟是一点儿信都没有的。
“娘亲,爹爹什么时候回来?”顾启珪故作无精打采地问,他的话也打断了朱氏的思绪。
“啊,顺宝这是想爹爹了?爹爹应是一会儿回来了。”朱氏赶紧收拾心绪,回答孩子的问话。公爹婆母到了,夫君怎么也躲不过去的,就是不知道现在得闲不得闲,能不能立刻赶回来。
不过,听着幼子可怜兮兮说着话,朱氏觉得心疼,这段日子,顺宝受了不少罪,一个将将六岁的孩子,出痘本该是哭闹的样子,幼子竟然忍过来了,有时候还要安慰她,真真是……坚强的孩子。看着幼子本有些婴儿肥的脸蛋,现在竟是没有一点儿了。
“恩,爹爹给启珪带好吃的。”
“恩,原来我们顺宝还是一个小馋猫。”朱氏调笑着,不过,他的顺宝确实该补补了。
“小姐,爷领着大少爷过来了。”林嬷嬷在外头回话。
朱氏猛地站了起来。
朱氏在这厢疑惑,那厢小安氏正陪着婆母参观“南行院”。
“南行院”是个三进两行的大跨院,与顾府虽然走一个门,内里却完全是隔开的。本来京中顾家人口简单,根本住不到这儿,这次因为得知公爹和婆母要来,朱氏才临时命人收拾出来的。
“娘,大哥这里倒是极其雅致的,看这摆设,东西都是新添的,想来是极为盼望您能来的。”小安氏指着周围夸到。
“倒是不求他们时刻挂念我,只要是他们能时刻想到启陵,我就心满意足了。”安氏说的意味深长。
“娘您说笑了,对启陵,大哥大嫂定是有其他安排的。就算比不上国子监,定也是不差的。”小安氏说着,看似是替顾国安夫妇开脱,却也话里有话,只听她接着说,“启陵是我看着长大的,我看他自是千好万好,大哥大嫂离的远了些,难免产生些误会。大哥虽每年回安庆,与启陵相处的时间却也并不算长,对启陵不够了解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次,咱们一起来京中,他们交流多了关系自然就好了。”
“凭什么比不上国子监,陵儿是我顾家正经的嫡长孙,自然得得到最好的才行。”安氏冷哼。“启陵是我跟前长大的,他们误会什么,还不是不够关心,当初我要朱氏留在安庆,可是她闹着要走的,孩子跟她不亲,怪得了谁。”
五年前,她表面上还是一个面慈的老太太,虽然心里多有弯弯道道,但从来不轻易表现出来。随着这几年顾氏的崛起,在安庆多是有人奉承讨好她,上面有没有长辈压着她,她过得滋润,越来越不懂得掩饰情绪,倒是越来越把骨子里的性子表露出来了。
显然她选择性的忘记了,顾家能有现在,能重新站起来,在江南各世家中数得上号儿,就是因为京中有个顾昌逸,年及而立,就已经为整个顾氏撑起了一片天。
小安氏沉默了一下,她的目的显然已经达到了。她从来都不服朱玥冉,凭什么都是嫁进安家,她就比自己高一等,嫡长媳,丈夫有为,儿女双全,凭什么什么好处都得是她的。
她是安家二老太爷的孙女,与安氏还隔着一层,但因为安氏娘亲走的早,大祖父又早早娶了继妻,所以自己婆母从小算是跟着祖母长大的,感情亲厚。
这也是嫁进安家这些年,婆母一直对自己照顾有加的原因。大祖父在世时,莫说岭南本家,就是在江南,整个安家也可以说是呼风唤雨,多方巴结的。
大祖父去世后,整个安家陷入低谷,大房这一支尚不明显,自己家里却被打压排挤的厉害。要不是自己时常接济些,娘家弟弟娶亲下定都难拿的出像样的礼品。那段日子她过得极其辛苦,去参加江南茶会,诗会什么的,受尽各家冷落白眼,就连老四老五媳妇儿,时不时都拿话刺儿她。
再加上与夫君聚少离多,这些年明显感觉与之的关系远了很多,想想她心里就堵得厉害。
凭什么自己就要过这样的日子,朱氏就能在京城享尽荣华。自己夫君才华卓越,却连年外放,晋升缓慢,而顾国安就能而立入阁,一言九鼎,整个顾家都得仰起鼻息。她不忿,她不甘心,从小到大,凭什么朱氏什么都得压她一头。
“娘,这您可是说笑了,咱们家里谁不知道,启陵可是在您身边长大的,自是和您最亲近,您这么关心他,我们陵哥儿不听谁的话也不会不听您的话,您可是我们家的老封君。”小安氏打起精神奉承,这么些年谁不知道谁,她自是知道婆母喜欢听什么。
“偏你是个促狭的,你说要是你是启陵的母亲该多好。都留在我身边,也不至于让陵儿这些年没有娘疼。”安氏慢慢地说。
“娘……”小安氏哭出声,她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提夫君生下嫡子,这让她寝食难安,让她就是攥着管家之权,也觉得不踏实。
安氏拍拍小安氏的背,说道:“哭什么?你和老二还年轻,总能有嫡子的。这次烟琳玩够了,就赶紧去保定府,和老二好好相处。”对于老二媳妇儿由着孙女的性子一起来京城,安氏是十分不满意的,好不容易见了面,竟然不想着和老二好好相处,还跟着跑过来,真是没脑子。
“是,娘,我知道了。”小安氏低声回答,显然婆母的回答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好了,好了,既然来了,就好好逛逛,京城繁华,让烟琳见识一番也是好的,就是你做娘的要拘着些,别野惯了,成一个疯丫头。”
“我知道了,娘,我会看着的。”
安氏点点头,她这个侄女虽有些缺陷,但起码乖巧听话,总体上来说还是甚合她心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