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1 章

名门福妻 茗荷儿 3576 字 8个月前

孙家人将夏太太的行径都瞧在眼里,却没有人说破。

起先夏怀宁以为是孙家有钱不在乎,后来才知道孙二脑子有毛病,根本不懂男女之事。夜里都是孙老爷宿在夏怀茹床上。

当家老爷们默许了的,别人谁敢多嘴?

孙二死后,孙太太再容不下夏怀茹,正好孙老爷另外有了新欢,对夏怀茹的心也淡了,遂任由婆娘将她赶出门去。

好在,孙老爷并没有绝情到底,虽没有另给银子,却允许夏怀茹将她添置的衣物首饰尽数带回了娘家。

夏怀茹自然不是吃素的,将屋子里能带走的东西统统装进箱笼里,高高兴兴地归了家。

夏家又发一笔横财。

夏家便是这样一个充满腥臭的烂泥塘。夏太太纯粹是个泼妇,夏怀茹则毫无廉耻之心,而杨萱就好似自天边降落的星子,照亮了夏怀宁的生命。

她声音柔和,即便气极,也不会口出秽语;她身姿如松,走路轻盈却不轻佻。

因家里居丧,过年时要贴白纸对联,别人嫌晦气不肯写,杨萱便裁出来纸张自己写,那一笔浑厚端方的颜体看直了他的眼。

落雨时,夏怀宁会躲在大房院的门外听琴声。杨萱弹《佩兰》,弹《流水》,琴声初听空灵而清越,细品之下,却满是寂寥与怅惘。

尤其是伴着雨声,更添孤苦与哀伤。

夏怀宁从来没见过这般温婉美好,这样干净纯粹不染半点尘埃的女子。

他想留住这美好,想拥有这美好。

所以他发疯一般苦读,只求能够让她高看一眼,只求能够如愿以偿地守在她身边。

可到头,却只是一场空。

是他的母亲与长姐摧毁了他所有的希冀。

夏怀宁不愿去想得知杨萱噩耗以后的那几天是如何度过的,他只知道漆黑湿冷的黄泉路上,他拼命地奔跑。

空茫里有个声音问,“别人都恨不得一步不愿往前挪,你跑那么快干什么?”

他气喘吁吁地回答:“有个故人刚过了百日,魂魄马上要归向地府,我担心没人陪伴她会觉得害怕。”

那声音笑:“阴间一日,地上三年,每个人的黄泉路都不一样,你跑这半天,兴许已经赶到她前头了,不如在三生石旁略坐坐,等着她。”

他依言跑到三生石旁,谁知道跑得太久两腿酸麻,一个趔趄栽进忘川河里。

再睁开眼,他回到了自己十一岁那年,他与同窗口角被砚台砸中了头。

那年,夏怀远仍在辽阳不曾回京,夏怀茹正在说亲还未曾出嫁,而杨萱才刚刚八岁,还是个养在深闺的小姑娘。

她的长兄杨桐正在鹿鸣书院求学。

夏怀宁庆幸不已,上天终是怜他一片痴心,予他重来一次的机会。

这一世,他要好好陪在杨萱身旁,守着她长大……

夏怀宁气极,将她身上衣衫全部扯掉,毫不犹豫地再度进入了她。

他折腾她大半夜,她也哭了大半夜,直到过了子时才沉沉睡去。

她鬓发散乱,乌漆漆地铺了满枕,雕翎般浓密的睫毛遮住了那双美丽的眼睛,脸颊上,泪痕犹存,格外的天真稚气。

夏怀宁痴痴地望着她的容颜,心里满是懊悔。他是想待她温存轻柔些,并不愿这般粗鲁,可箭在弦上,他控制不了自己的冲动。

也便是那一夜,他爱上她,她却恨了他。

夏怀宁顶着满头大汗回到干鱼胡同。

夏太太一手叉在腰间,另一手虚虚地点着夏怀茹破口大骂,“那个穷书生有什么好,就是面皮长得白净些,可白净能当饭吃能当衣裳穿?告诉你,少跟他眉来眼去的,前头齐娘子说了,后天孙家的媒人过来下小定。要是这桩亲事黄了,你到哪里找这么户殷实人家?”

转头瞧见夏怀宁回来,立刻变了张面孔,不迭声地吩咐张嬷嬷,“快去端茶,再拧条帕子过来……看热出这一身汗,大热天的跑哪里去了?”

夏怀宁避而不答,接过张嬷嬷手中帕子胡乱擦把脸,哑着嗓子道:“娘,孙家的亲事退了吧,不是个好人家。”

“就是,”夏怀茹立刻接茬,“孙二胖得跟头猪似的,走不了两步路就呼哧呼哧喘,肯定是个短命鬼。”

夏太太怒道:“胖点怎么了,胖说明油水足,有福气。换成别家,能出得起二百两银子的聘礼?孙家财大气粗,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人家从手指头缝里漏一点,就够我们这些人一年嚼用。”沉着脸,一本正经地道:“这亲事绝对不能退,你爹死得早,这些年我拉扯你们三个,能卖的东西都卖了,你要是不帮衬家里,怀远和怀宁拿什么成亲娶媳妇?你想让咱们夏家断了根?”

夏怀茹顿时短了气息,一跺脚甩手跑了出去。

夏怀宁唇角翕动,终是没有再开口。

眼下家里的确是毫无进项,而花钱的地方却处处都是。

单是他在书院的束脩每月就要一两银子,而且,为了不被同窗低瞧,夏太太总是扯了好布料给他做衫子,每天还往他手里塞几文钱,以备喝茶或者吃点心所用。

夏家祖籍山东文登,有年发海水遭了灾,夏怀宁的父亲夏壮跟随几个同乡一道逃难到辽东,投在总兵廖英承麾下。

山东汉子本就有股拼劲儿,加上夏壮天生三分蛮力,很受廖英承器重。

启泰帝登基时,廖英承进京勤王,夏壮跟随左右,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启泰帝坐稳皇位,开始论功行赏,夏壮被任命为辽阳城守备,赏银三千两。

夏壮用这三千两银子买了干鱼胡同的两进宅子,回山东老家娶了原先邻居家的姑娘。

这便是夏太太。

夏太太本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渔家女,摇身一变成了使奴唤婢的主子,心里美得不行。

她也着实有些福气,成亲第二年,也便是启泰三年,夏太太生了夏怀茹,紧接着又生了夏怀远。

谁知道好日子并不长久,夏怀宁五岁那年,女真人举兵进犯,夏壮战死。

夏家的天突然就塌了。

夏太太将下人遣散了大半,只留下孙嬷嬷和张嬷嬷并一个小丫头帮她洗衣做饭照看孩子。

可是再多的银子也经不起长年累月的只出不进,何况夏壮原先的俸禄并不算多,没留下多少现银。

不过两年,家中就开始捉襟见肘。

有个曾经与夏壮共过生死的朋友主动找过来,说他愿意带夏怀远去辽阳,那里尚有夏壮旧部,能照拂一二。

夏太太不舍得让儿子去,可夏怀远却是铁了心,说与其在京里混日子,倒不如当兵谋个出路,还能给家里增加点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