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这地契我替您先收着,等照儿长大了,再还给他,不过那院子的租金,我们会按期给的,且要涨到原来的十倍。”
花氏双手紧摇:“那不行,房子是你们盖的,哪还能收你们的租金。那院子在我手里就是闲着,换不出一文钱来,你们能赚钱都是你们的本事。”
“我们与柳逢春签了三十年租约,我们帮您盖了房子,然后也将租期签长些便是。”
这妇人没本事,但是不贪,而且知恩图报,将孩子教得也厚道,是个有福气的人。
周良生回了家,照儿去厨房帮他娘烧火,公事房只剩下池解和暮烟,他们俩商量该如何布局那个院子。
池解道:“要看你们将来想用那院子做什么。”
“还能做什么,商铺呗!将来可以将所卖货物分得更细,甚至可以按地域来分。”
“就这这么个小镇子,能翻出多大浪花,你想做大事,可以去省城,上谷,甚至京城。”
“我喜欢这乡间的气候,再说生意好不好在经营,谁说小镇不能做大事,你从现代来,传奇小镇的故事听得还少吗?深圳在开发之前就是个小渔村。”
池解无言以对,便拿起炭笔,开始在纸上画图。吴家的院子,长宽大约多少,原来的医馆和陶器店大约进深多少。
暮烟看着他画的草图说:“你觉不觉得这些铺子都离官道太近了?”
池解挑挑眉毛:“是有点,可能是为了吸引过路的客人吧!”
“若是骑马坐车着急赶路的人,怎样都是很难被吸引,若是有人正想寻吃的或者歇脚,自然便会慢下来留意。所以说,做生意要扎堆才能成气候,独一份未必是好事。”
池解将手里的炭笔一直在手上转,引起暮烟注意:“你这炭笔是哪里来的?”
池解将炭笔递过去:“我自己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