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修我甲兵 (十六)

关河未冷 酒徒 3477 字 9个月前

”这……“王希声又被问住了,脸色发青,额头上的血管,也突突乱跳。

他不怕死,且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不怕死。

他不想撤,却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不想撤。

二十六路军比二十九路军和中央将关某人的部队,勇敢了许多。却不意味着,弟兄们都愿意,用自己的性命,去争取那一丝让中央改弦易辙的希望!

事实上,眼下无论是在二十六路军,还是二十九路军和中央军,怕死的人,都远远超过了不怕死的。打阵地战,大多数人能死战不退,是因为无奈。明知道胜利渺茫,发现有一条退路能够保全自身,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

”并且,我还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平津地区,有无数人巴不得咱们赶紧撤离。如果咱们不走,潘毓贵当初怎么对付的二十九路军,他们就会怎么对付咱们!呼——“仰面朝天吐出一口气,鲁崇义好像要吐出肚子里的所有郁闷,”你们两个读书人,知道什么叫亡国之耻。可,可地方上,却很多人,巴不得立刻变成日本国民!“

”您,您老说什么?为,为什么会这样?“

”您,您是说,有汉奸,汉奸在二十六路军高层?“

王希声和李若水两个,都被吓得目瞪口呆,问出来的话语结结巴巴。

”你问我,我去问谁?“鲁崇义看了二人一眼,痛苦地咧嘴,”至于是谁,如果能找出这个人来,孙长官会留他到现在?!鲁某人只能说,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咱们二十六路军,自打上个月起,一举一动,几乎都没能脱离日本人的眼睛!你们想要争取一场胜利,鲁某现在想的却是,能不能让更多的弟兄们顺利撤到邯郸!“

”啊……“仿佛被兜头泼了十几桶冰水,李若水和王希声两个,都被冻僵了,惨白着脸,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

”光是不怕死,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鲁崇义忽然抬起手,依次拍了一下他们两个的肩膀,“死也不难,难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活下去。你们说得,我都懂。我也年青过,我也以为,只要我不怕死,周围弟兄们肯跟我一起去死,就能打出一片郎朗天空。但是,后来我才发现,那都是我的一厢情愿!”

第十章修我甲兵(十六)

“荒唐!”望着两双仿佛燃烧着火焰的眼睛,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官场中,已不知经历过多少回生死磨难的二十六军参谋长鲁崇义,脸上竟有些微微发烫,丢下一句毫无底气的呵斥,慌乱地将目光转向墙壁上的军事地图。

地图上,还标记着一星期前,参谋部对战役的大致谋划。虽然那时情况已经非常不乐观,但是,只要中央军关麟征部和二十九路军能够守住各自的阵地,二十六路军依旧有机会从侧面抄过去,直接斩断北平跟日寇前线的联系。然后三支军队迅速合围,将位置过于突前的日寇矶谷师团一举全歼!(注1:矶谷师团日军第十师团,1938年8月在天津登陆。)

然而,总兵力依旧高达十万余的二十九路军,居然在总参谋长萧振瀛的挑拨下,开展了“火线倒冯”运动,紧跟着就来了一个兵败如山倒。原本就人地两生的中央军关麟征部,发现二十九军撤退,也紧跟着撒了丫子。倘若二十六路军如果不跟着撤退,接下来就会落入日寇的反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眼前蓦地一花,冷冰冰的地图,变成了血淋淋的战场。王希声振聋发聩的质问,变作了这几日连绵不绝的炮声,紧跟着,炮声又变成了四年前劈向日军的大刀片子。

二十九路军与二十六军都出于冯玉祥将军的麾下,彼此之间,算是同气连枝。当年二十九路军在长城上表现,多少次,曾经让二十六军弟兄一样热血沸腾?

然而,就是这样一支英雄的部队,却因为宋哲元将军的一连串决策失误,从英雄变成了窝囊废!王希声说得其实一点儿都没错,再这样退下去,第二次崖山惨祸,未必不会再国民政府身上重演

数百年前,崖山上,南宋左丞陆秀夫,背着卫王赵昺纵身一跃,十万军民投海殉国。华夏文明的发展,被瞬间切断,中原从此,遍地腥膻。

直到朱元璋誓师北伐,断裂的文明,才重新被续接。但宋代的士大夫风骨,已经彻底消失不见。打屁股的声音和骗庭杖的怒吼,始终在朝堂上萦绕,直到下一次神州陆沉!

1793年6月,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抵达天津,却惊讶的发现,利玛窦眼里,那个“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的中华,变成了皇帝一言九鼎,出口成宪的大清。

那个朝臣可以对皇帝的恶行“猛烈加以抨击,直到采取某种补救的措施为止”的中华,变成了无止无休的文字狱,没完没了了地“杀其全家,诛其九族”。

那个曾经富庶,繁荣,“大多数百姓都健康且整洁”的中华,变成了“四海之内,日益困穷,农空、工空、市空、仕空”……

这一次黑暗时代,长达两百八十年,比上一次,长了足足两倍。如果再来一次崖山之祸,鲁崇义不敢想象,中华民族到底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几百年,才能浴火重生!

“长官,真的不能再退了。我知道咱们二十六路军有难处,我知道中央有命令!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况且咱们背后就是太行山,即便招架不住日寇的围攻,也能化整为零,将部队撤入山区,然后再找机会反攻北平!”王希声的话再度传来,声音虽然比先前低了许多,却震得鲁崇道脸色瞬息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