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配合都像教科书般标准,标准到剩下的六名鬼子兵,甚至懒得再上前补位,冷笑着停住脚步,在旁边看起了热闹。
三对二,三点夹击,对首尾难顾,胜负根本没有任何悬念。
然而,令他们惊诧的是,那个矮个子中国菜鸟,竟然对来自侧后方的攻击不管不顾,大吼着继续追向自己面前的对手,刺刀再度化作了闪电。
“呀——”存心戏弄袁无隅的鬼子兵,不得改变战术,认认真真地开始格挡。他的选择非常真确,然而,速度却慢了半拍,力道也没有用足。下一个瞬间,袁无隅的刺刀,冲破了格挡继续向前,直直地刺进了他的小腹。
“啊——”挡在袁无隅正面的鬼子兵,被刺刀捅了个肠穿肚烂,惨叫着死去。与此同时,紧在袁无隅身后的贾邦昌,双手各自抓住一把刺入自己身体的刺刀,一声不哼,含笑而逝。
袁无隅给他最后的命令是,“护住我的后背!”,小鬼子们没听明白,他却听得清清楚楚。
他做到了,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
注1:三零式刺刀不像后世的军刺,刀身是扁的,更像一把匕首。三八式步枪长1275米,配上三零式刺刀,整体长达17米。非常适合拼刺。而日军平时训练当中,拼刺也是重点科目。
第五章与子同仇(十一)
“砰——”袁无隅扣动扳机,射出了盒子炮里的最后一颗子弹,随即俯身,从脚下抄起了先前从鬼子尸体旁捡来的三八大盖儿,将刺刀套上了枪管。
贾邦昌用一个标准的战术翻滚动作,靠近了他,紧跟着,也从自己的绑腿中抽出一支刺刀,用力扣在了三八大盖前端。
失败了!他们先前选择利用胡同狭窄来弥补己方人数劣势的策略,不幸失败。
追过来的小鬼子,非但巷战经验丰富,彼此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和枪法准头,也远远超过了他们这些只受过几个月训练的学兵。双方之间的对射,仅持续了短短五、六分钟,局势,就彻底倒向了小鬼子一方。十三人的日军小分队,只有一人被击毙,而袁无隅这边,则只剩下了他和贾邦昌两个,并且先后打光了所有子弹。
投降,不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学兵营,还是军事训练团,也都没教过他们“投降”的技巧。所以,学兵营毕业的袁无隅和军士训练团毕业的贾邦昌,非常默契地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装好刺刀,血战到底。
“哗啦,哗啦,哗啦啦!”已经攻入胡同中央位置的鬼子兵步兵,也默契打开弹仓,退出了三八大盖儿里的子弹。趴在胡通口的日军轻击枪射手和装填手,则与小分队长一道,缓缓地爬了起来,双臂交叉于胸前,好整以暇地看起了热闹。
九对二,他们胜券在握。所以,不介意给对面的两只中国菜鸟,上一堂拼刺课。然后取走对方的性命作为学费。
“咱俩肩膀贴着肩膀,背靠土墙,互相掩护!”袁无隅深吸一口气,向贾邦昌沉声吩咐。他这个临时小队长,做得非常不合格。不仅没有成功带领大伙脱离险境,反而害得弟兄们被鬼子堵在了死胡同内,无路可逃。然而,比他年龄大,学历高,原本前途也更广阔的军士贾邦昌,却依旧对他保持了尊敬。低低的回答了一声“好”,然后迅速用肩膀贴上了他的肩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