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完磕完,开始说正事。
董长史像是变了个人,一本正经地道:“殿下,臣有事要禀告。”
“嗯,你说。”朱以海漫不经心。
董守谕正了下衣冠,肃穆道:“禀殿下,封地和俸禄一事,朝廷迟迟不给回复,臣准备去一趟礼部,特来请示殿下,想要何处封地?臣尽力争取。”
“封地嘛,靠海最好!”
朱以海心道,靠海可以做海贸赚钱,也方便跑路,一举两得
“靠海浙东如何?”董守谕问,那是他的家乡。
朱以海点头:“最好是杭州府,其次宁波府,实在不行绍兴府和嘉兴府也行。”
董守谕脑门一黑,心道你又不是皇帝的同宗兄弟,凭什么把杭州府那富饶之地封给你?
要封也是封给潞王,人家是嫡亲的叔侄俩,还一起在在淮安府共度过难关,有着极深的交情。
“对了董长史,王府库里还有多少银子?”
无论身处何年代,钱财当为首要,特别是自己的小金库。
“臣前些日子变卖了一些王府物件,现在大约还有三千两银子吧。”董守谕回道。
“这么少?”
朱以海目光不善,好像在说,是不是你们把银子给贪了?
上次他搞了九万两银子,并没有告诉董守谕,也没交给他,而是交给自己的贴身太监刘朝保管。
朱老六此时问起王府存银,试探之意不言而喻。
他不仅是试探董守谕,同时也试探了刘朝,以及知情的王相等人。
只要董守谕知道那九万两银子,这内奸还得继续查!
“殿下,咱们一路南下的艰辛您是知道的,臣董守谕除了清高话多,人品如何您也清楚,咱们鲁王府就这点家当了。”
往事不堪回首,说出来都是辛酸故事,董守谕抹着眼泪诉说。
他是个讲究原则的人,又是王府长史,这几日天天往礼部跑,就为找朝廷要封地和亲王俸禄。
“臣打算取了铺盖住在礼部大堂,他们不给臣就不走!”
“好,董长史大义!”
对于此事,朱以海举双手同意,并郑重叮嘱董守谕:“一定要多要封地,多要银子!朝廷给什么都要着,万勿推辞!”
董守谕心中一紧:“臣定当尽力”
说完就后悔了,想自己堂堂董氏才子,浙东三俊一,竟要靠耍赖讨债?
朱以海呵呵一笑:“董长史不必如此,孤方才只是说笑,你不是与那礼部侍郎钱谦益相熟吗?想来他不会为难你的。”
董守谕恨恨道:“他那人,吾不屑与之为伍!”
上次朝会上,钱谦益当了二五仔力挺马士英,引起东林诸人不忿,董守谕打心底里鄙视这种人,自此与钱谦益绝交,老死不相往来。
“哦”
朱以海表面波澜不惊,心中却是好笑,这些所谓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