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闻言面色略显犹豫,数息之后,仿佛下定了决心一般道:“还请主公放心,某料定二弟必然不会投奔他方。”
“嗯?为何?”
诸葛瑾深吸了一口气,面带苦笑道:“因为他不会让我这个兄长受到牵连。”
袁术闻言眼中精光一闪:“好一个诸葛瑾,你可当真是个奇才。”
诸葛瑾却没有丝毫得意,眼中略带些惭愧:“某最明白自己的这个弟弟是何性情,更加明白主公才是我诸葛一族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人选。所以某才如此,为的就是让二弟看清自己的现状。”
诸葛瑾说的其实没有错,他这也是没得选择。自己帮助诸葛亮是诸葛亮离开江东最好的选择,但同样也是阻止诸葛亮离开江东最好的选择。
他的这种做法完全就是阳谋,就算现在明面上和袁术以及诸葛亮讲清楚,他们双方也都不会对此有何结缔。
其实在一开始袁术软禁鹿门书院的时候,诸葛亮的结局就已经定下来了。
要不然他就靠自己的力量闯出去。不过以袁术对他的重视程度,即使以诸葛亮的资质,也得再学个五六年,等待十七八岁的时候才有可能达到那个水平。不过到时候天下的局势早就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
要不然就得借助他人的力量闯出去。不过帮助他的人可就得遭殃了,而且很有可能会因此而牵连到诸葛家。
诸葛瑾玩的这一手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两边不得罪不说,还将自己的目的完美达到。
“不过,事无绝对。某的这个弟弟若是真的下定决心,某也没有办法,只能遵循承诺,相助与其,若是真的不小心让其逃走,还请主公赎罪。”
“没事没事。”袁术多精的一个人啊!诸葛瑾这话就是说给他听的。我帮还是得帮,而且会尽力去帮,但他能不能逃走就要看主公你自己的了。
既尽了臣子的本分,又尽了兄长的本分。诸葛瑾行事真的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八面玲珑。
袁术离开了,带走了诸葛瑾,也带走了司马徽和庞德公的最后一丝侥幸心理。
“子瑜,想不到你在各方面的建树都不少嘛!天下很少有人能像你这般博学了。”
和诸葛瑾聊了一路,袁术可算明白这货为什么在以心机深沉、阴线刻薄著称的孙权手下依然被信任了。
历史上的诸葛瑾可以说是力压东吴群臣,堪称是孙权最为信任的人。虽然这货出仕四十二年,要么不干事,要么干不成事,根本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但却始终是孙权的心腹,是东吴的不倒翁。
和诸葛瑾沟通了一路之后,袁术明白了此人的独到之处。见识广博,无论谈及何事,对方都能有所见解,堪称无所不通。不论是内政、谋略,还是兵法、军略都了解不少,就连道家、法家的思想他都有知之甚多。
袁术作为一个穿越者,一直认为自己的思想独一无二,难以向他人言表,所以甚少与人交流,通常是直接以命令的形式实施政略。可在诸葛瑾身上,袁术找到了久违的那种可以畅谈的朋友的感觉。
没办法,身边的人都是些奇葩。贾诩、郭嘉、荀攸,就知道藏拙、偷懒、装傻,田丰又是那么个臭脾气。剩下的谋士也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所以说作为君主的袁术,身边连一个能聊得过来的“佞臣”都没有。
而诸葛瑾恰好占据了这个位置。这是一个真正的妙人,什么都懂但又什么都不精。作为一个顶尖谋士确实有些不足,但却是一个最好的朋友。
你懂的他都懂,就连为君之道对方都涉猎不少,而且对方还会悄无声息的迎合你,挠你的痒处,暗中赞扬你最得意之事。
就比如和袁术聊天,这货就着改革和分封的问题聊了一路。周朝的分封,秦朝的郡县,商鞅变法,王莽改革聊了个遍。谈及的都是袁术最为得意的事。
虽然多数都是袁术在说,诸葛瑾在听,但诸葛瑾时不时的独到见解很符合袁术的口味,而且不经意间的吹捧更是令袁术受用无比。短短半日,袁术就几乎将他引为知己。
“子瑜,你觉得我应该封你做个什么好呢?似你这般文武双全、无事不通的大才,确实让我有些难以安排。”袁术有些纠结道。
虽说非常欣赏对方,但袁术并非不理智的人。诸葛瑾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汉末这货虽说是深受孙权信任,但确实没什么出众的能力。
这货和陆逊一样,也当过将军,而且还官至大将军。但从始至终都没有打出过一场出众的战斗,一般这货都是配上一些好队友,然后在其中打酱油。
袁术知道这货的长处和短处,所以才觉得难以安排。
若是重用与其,能力跟不上,岂不是坏了大事?而且还会令很多人心有不服。可要是真的把这货安排在自己麾下的核心谋士圈子之外,那么对方这能力确实是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