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主公这些人该按照什么标准来进行排行?”田丰一下子就考虑到问题的关键。
“这个简单,底层的军官不需要什么能力,能打就可以了。就先按武力排行,日后再根据战绩来进行排序。”袁术不假思索道。
纪灵闻言极为赞同的点点头:“主公所言有理。”
见到麾下的谋士对此没有什么反对,袁术略显心虚道:“刚刚我说的是对于军队管理的改进,既然你们没意见,那么我们就来继续讨论讨论对于军制的改革。”
贾诩和荀攸眼睛一眯,他们知道重点来了。之前谈到征兵问题发现袁术的神游状态,他们就知道这个主公又要作妖了。招这么多人前来,绝不可能仅仅是改良军功制度这么简单。
而田丰和张昭则是右眼皮同时一跳,他们有种不祥的预感。
袁术深吸了一口气:“现在天下大乱,各地诸侯多主要采用的募兵制度,我江东也是如此。不过考虑到未来的问题,我想要改进一下我江东的招兵制度。”
田丰一听这话,就知道张昭的钱袋子可能要保不住了,上次袁术说招兵的问题就是将士卒的薪俸和待遇提高了一大个档次,连忙道:“主公,我等麾下的士卒待遇已经是其他诸侯的数倍了!而且接下来还要扩军,这待遇实在不可再涨!主公一定要三思!”
袁术微微一笑:“元皓放心,我不是要再提高士卒的待遇,而是要改变一下招兵的方法。”
看到袁术的笑容,不知怎的,田丰觉得心中不好的预感更强烈了。而一旁的贾诩和荀攸同情似的看着田丰和张昭。这俩个人可是袁术麾下的钱袋子,掌管了整个江东府库的钱粮,不过这一次明显他们要大出血了。
如何完全掌控兵权、如何提高军队的战力,一直是古代君王头痛的问题。
除了各朝各代的开国皇帝以及汉武帝这种雄才大略的君主外,每朝每代的君主都在不断地强化着自己对于军权的掌控。但身在京中的皇帝又不可能经常的泡在军营中,只能尽量派遣心腹之人去掌控军权。
汉末为什么汉献帝会成为傀儡?没有兵权,这是最关键的原因。西园八校和何进的兵马被董卓给吞了,否则手中若是有支可用之兵,局势也不会至此。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黄袍加身的教训使得宋朝一直在打压武将,甚至不惜损耗军队的战力。
宋朝后期士卒数量一度逼近一百二十万,全国税收的六分之五都用在军队上了,但战斗力真是渣的一比。宋朝养兵完全不是为了对外作战,而是为了防止内部造反。像什么宋江之类的贼寇造反,宋朝灭不掉了就去招安,这些贼寇就转身一变成国家的军队了,这在秦汉以前根本难以想象。
袁术自己手腕强硬,还有着探知周围人忠心的能力,而且有着纪灵在,他麾下的士卒在其麾下训练的几个月里都被不断地灌输着忠于袁术、忠于江东的思想。所以他不担心掌控军队的问题。
但他要为以后考虑,他的后代可没有他这样的威信和能力,制定一个良好的军制才保险。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对自己的后代产生巨大的影响,君不见电视剧里那些脑子有坑的大臣动不动就是“有违祖制”,动不动就是“先皇”。
只有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他才能如此轻易的打碎枷锁、再造乾坤,若是天下太平,他的每一次改革都会艰难数倍。想想那些生活在太平之世的皇帝,行事都束手束脚的,纵使手下雄兵百万也是无用,总不能对血洗朝堂吧!东厂和锦衣卫的教训袁术可是很明白。
找来麾下的谋士,袁术和他们谈论起改良军功制度的问题,还招来的纪灵旁听。贾诩荀攸之类的对此倒是没有什么异议,可是张昭等内政谋臣的意见倒是不少。毕竟这军功制度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想要安坐后方就能步步高升是不可能了,即使不擅长军事,他们也得在战场上走一遭。
不过军功制度确实是汉朝旧制,袁术对此进行改良也无可厚非。而且他们也不是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腐儒,诸如顾雍也是在战场上指挥过战斗的。不得不说,汉朝的尚武之风确是可怖。
在各位顶尖谋士的不断查漏补缺之下,很快就完善出了令较为满意的军功制度,其中作为军方代表的纪灵也提了不少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