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商人的平衡

而现在让蔡怡经商却是恰到好处,一方面可以表明袁术的态度,稳定商人们的心。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稳定袁术麾下商界的格局。

张氏毕竟是外人,虽说某种程度上算是外戚,但毕竟不能完全掌控。

而蔡怡就不一样了,这可是自己的妾侍。按照这个时代女子出嫁随夫的情况,蔡怡绝对是坚定的站在袁术的立场上不动摇的。

蔡怡经商虽然有可能会带着蔡家一起,但袁术相信蔡瑁能看清自己的心思,不会做一些出格的事的。

蔡瑁看起来是个大老粗,但是心思非常细腻。早在封地分配完全后,蔡家已经和蒯家不怎么往来了。

虽说暗地里的情况袁术不清楚,但能够在明面上表明态度,就说明蔡瑁还是个有眼力的人。

作为臣子,遇上袁术这么个掌控欲极强的君主,最忌讳的就是一个字,贪!任何情况下太过贪婪都是会出事的,而在一个掌控欲强的主公手下更是如此。

想要过得舒服就要清楚自己的定位。蔡家蔡瑁掌控了三万精锐水军不说,蔡家还是荆州第一世家。要是再过多的掺手商业中的事,袁术可真的要下手了。

就像扬州陆家一样,安安稳稳的当个豫章土霸王就可以了,想要再插手其他地方,根本不可能。

蔡瑁能够果断和蒯家撇清关系,说明这个人起码能够看得清形势,不会干一些傻事。

袁术从来不会收敛自己霸道的性格。一个霸道的主公总比一个阴冷的主公要好得多。从不在暗中捅任何部下的软刀子,每次遇到部下犯错也都会明面警告。

遇到这样的主公,袁术的麾下起码不用担心会遇到韩信那样悲惨的结局。

袁术不是不懂得君王权术,不过有些手段不屑于用而已。明明有堂皇大道可以走,何须剑走偏锋?

只要掌握好平衡、赏罚分明就可以了,那些虚招子固然能够笼络人心。但上行下效,造成的一些隐患是袁术不愿意见到的。

袁术这话并非无故放矢。即使当初主要是为了稳定荆扬世家之心,袁术才娶得这两位娇妻。但相处久了自然也会日久生情。

三位妻妾都是平和温婉之人,但唯有蔡怡。袁术从她的目光中就看出她对于权势的一种向往。

当然,也比并不是说她是一个刻薄的女人,蔡怡同样温柔善良。但可能是由于出身于蔡家那种环境,导致她总是有一种莫名的危机感,一心想要掌控住权势,好有所依仗。

现在还挺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袁术真怕她变成历史上狠毒的蔡夫人。因而准备给她找些事情做,经商就是一个很好的路。

袁术虽然一直在扶持着商人,但由于社会观念一时无法转变。所以说袁术只是维护了商人的公平竞争性,并没有真正的改变商人在士农工商中低下的地位。

当然,并非袁术真的没办法改变商人的地位,而是没有必要。

有些东西如果不经历坎坷、历尽艰难,得来了也不会珍惜。

以袁术的立场来看,维持住商人的利益相对公平性就可以了,提高他们的地位对于袁术来说有害无益。

从商人的方面来说,小商家可比大商家难管多了。他们不像甄家这样的商业家族家大业大,指不定哪天在其他诸侯的诱惑下为了利益偷偷地干一些见利忘义的事。

反正暴露了大不了就舍弃了扬州的部分家业转投其他诸侯就好了。因为他们的资产和家业不大,说不定一单成功的话赚得的利润比他们的本钱还多。因而这些小商家非常难以把控。

而大商家家大业大,为了那么点利益赔上扬州的整个家业根本就不划算。不要以为本钱多就能买到很多的东西,小宗交易不好管理,但大宗交易可好管理呀!这些大型商业活动袁术麾下都有人专门盯梢的。

所以说暂时维持这种商人地位低下的情况可以有效的减少小型商人的数量,但对于大型商人来说却不会造成多大的损伤,更利于袁术对于商人的掌控。

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那种物资丰富的时代。商人起到的作用基本上就是收购百姓多余的粮食,然后将这些粮食运送到遭遇天灾或物质匮乏的地区。还有就是提供一些基础的生活物资等。

至于运送南方的水果到北方,运送北方的牛羊到南方,基本不可能。

乱世之中,正常的百姓能活下去都不错了,哪有那么多钱去买这些东西?能买得起这些的多是那些世家豪门。袁术现在一心要修路,除了方便出兵以及提高对于麾下势力的掌控力外,同样是为了提高麾下百姓的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