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磨镜

猎境者 唐小豪 3480 字 2024-05-18

詹天涯说完起身走了两步摇摇晃晃的,贺连山赶紧上前搀扶着他走向房间。

贺晨雪起身道:“我去侦讯公司……”

说完,贺晨雪顿了顿,看向严九思道:“你和我一起去吧?”

严九思一愣,先前郁闷的神色一扫而光,立即点头。

唐舍趁着这时候也窝在沙发上细细回想着詹天涯所说的那一切,觉得如果有必要,自己得去一趟任家祠堂,指不定那里真的存在什么秘密呢,不过在那之前,他得先接触一下周彦。

贺晨雪与严九思离开大宅,坐上车之后,贺晨雪发动汽车,却没有立即离开,迟疑了许久对严九思道:“对不起。”

严九思立即道:“嗨,我不是那么小气的人,我也的确不懂。”

贺晨雪道:“我道歉不仅是因为刚才我的态度不好,也是为了我之前想接近你师父利用你而道歉。”

严九思很是尴尬:“你接近我师父,干嘛要利用我呀?”

贺晨雪道:“我如果直接找你师父,他的脾气,你知道的,所以,只能利用你绕个圈子,抱歉了。”

严九思点头,不断在那点着头,终于道:“咱俩不可能,对吧?”

贺晨雪道:“你不是我喜欢的那类型。”

严九思勉强笑着:“那我师父呢?我师父应该是吧?”

贺晨雪只是道:“我们该办正事了,走吧。”

随后一路上贺晨雪和严九思几乎没有说话,两人都沉默着,可贺晨雪越是明说,严九思心里就越难受,越难受那种心里的逆反就变得越来越重,他不明白,自己到底哪儿不好了?就因为没什么文化吗?

第二天清晨,唐舍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后,驱车来到和陈志约定的地点,等着陈志和周彦的出现。

他坐在车内足足等了有半个小时,终于看到陈志的那辆suv出现。

陈志看到唐舍的车之后,按了下喇叭。

等车靠近之后,唐舍也看到了坐在副驾驶上的周彦,周彦似乎变化并不大。

唐舍下车,陈志停稳车后和周彦下车,陈志道:“小疯子,你看看这是谁。”

周彦带着微笑,仔细看着唐舍,却好像认不出来的样子。

唐舍道:“小疯子,我是唐舍,不记得我了?”

中国不仅认为聚水就是聚财,还讲究四水归一。

四水归一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风格,也就是说,四面八方的雨水汇聚下来都得流向中庭的位置。

而在任氏祠堂的中庭内,摆着一个巨大的铜缸,铜缸周围还有各种水道,铜缸里的水可以用来浇花,如果遭遇火灾还能用其中的水灭火。周围的水道就可以将水引入地下。

唐舍道:“任氏祠堂的屋檐都特别长,主要是利于排水,四川是多雨地区,屋檐伸出去越长,雨水就洒落得越远,避免落在墙壁上,久而久之破坏墙体。”

詹天涯点头道:“对,这和广东一代的建筑不一样,广东屋檐短,为的是避免遭遇台风的时候,屋檐被掀开。你看,屋檐下还有长廊,将周围的屋子全部连在一起,下雨时可以随意通行,不需要穿过中间的天井。”

贺晨雪翻看下一张照片的时候,发现是祠堂正大门的照片,上面牌匾上写着“任氏宗祠”四个瘦金体大字,门口两侧的四根柱子上,从右至左写着一首诗——

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

严九思见状道:“七言绝句!”

贺晨雪慢慢抬眼看着严九思:“你是不是连小学都没毕业?你数数,每句有七个字吗?”

严九思无比尴尬,唐舍也不敢去看他,他知道现在严九思对自己抱着怨恨。

詹天涯道:“是骆宾王的《咏镜》。”

贺晨雪道:“奇怪了,为什么祠堂门口有这么一首诗呢?”

唐舍道:“《咏镜》的意思是,铜镜对着月亮,反射出来的光线中却找不到月宫桂芳的影子,对着太阳的时候呢,投影中却有花菱的图案,如果对镜子进行打磨,用这种镜子照人,还不如水面清晰,反而如冰面照人一样无比模糊。”

严九思落座,低头吃着饭,心里很是委屈,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在旁人跟前丢脸就算了,在自己喜欢的女人跟前丢脸,还被她嘲讽,无论哪个男人都受不了。

贺晨雪继续往后翻找着:“这里有一面铜镜,好精致呀,不像是一般的工艺品。”

唐舍道:“任家祖上就是磨镜的。”

贺晨雪道:“原来任家祖上是制作镜子的,难怪有那首诗。”

唐舍道:“不是制作镜子,而是磨镜。”

贺晨雪疑惑:“这不是一回事吗?”

詹天涯摇头:“在唐朝以前,制镜和磨镜的确是一个行业,但在唐朝晚期,宋朝初期,磨镜就变成了一个单独的行业,唐代诗人贾岛有首诗叫《黎阳寄姚合》里有写‘新诗不觉千回咏,古镜曾经几度磨’……”

詹天涯刚还没说完,贺晨雪又看向严九思道:“这才是七言绝句。”

贺晨雪这番话让严九思更加尴尬,唐舍瞪着贺晨雪,贺晨雪反而有些诧异,因为站在她的角度,她没有恶意。

詹天涯又道:“所以,从那首诗里可以看出,唐朝时期已经有磨镜这么一个行业,磨镜与制镜时的开光处理镜面是两回事,因为到唐朝,特别是晚唐时期,铜镜的铜质有了变化,不像早期的铜镜,不需要特别的处理,而需要不断对镜子进行上光处理,由此磨镜变成了一个新兴的行当,在异道十二地支中,有一个门派,就与早期的磨镜者有着直接的联系。”

贺晨雪道:“画尸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