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冲突

甚至连董卓都不会想到,他这灵机一动,会有如此好处。

只是,谁都没有看到,在一旁的王允面带尴尬之色,同时看蔡邕的目光中,更带着一丝丝的恨意。

他王允就不知道帝王尚右,以西为尊的道理?

你蔡邕一来,就指出了错误。

还有哪个曹家的小混蛋,更还说什么直臣出,天下兴……这,又让他王允如何自处?

“丞相既然知错,何不迁出未央宫,还与陛下?”

蔡邕依旧不肯退让,大声问道。

董卓则道:“蔡公所言极是,未央宫有天子气,是非董某可以居住。

董某这就让人把丞相府迁出未央宫,择他处重建。不过,今日乃是为蔡公接风洗尘,不若请蔡公移步凤阙。代为蔡公接风之后,便立刻搬出未央宫,不知蔡公意下如何?”

凤阙,又名柏梁台,是汉武帝元鼎二年所建。

柏梁台铸铜为柱,是一座高大二十丈的高台建筑。因此台建筑是以香柏木为梁架,建成之后,香闻数十里,所以叫做柏梁台。又因台顶置有铜凤凰,也唤作‘凤阙’。

以董卓的性子,能够做到这一步,已经是极致了!

蔡邕也并非那种不知进退之人,所以听了董卓的话语后,更显得格外开心。

他觉得,他做了一件好事!

对于读书人而言,能够指点他人的错误,让人改恶从善,便是善莫大焉。

不过,丁辰在一旁,却暗自替蔡邕感到担心。

董卓不明白未央宫的含义,他身边的人,就一个都不知道吗?

且不说那些汉室老臣,就算是李儒,也应该清楚这一点。可是,却无人愿意提醒董卓,真的只是疏忽?亦或者,是有别的缘故?蔡邕如此,克就等于是得罪了人。

才一到洛阳,就得罪了一大群莫名其妙的人。

怪不得蔡邕自己都说,他脾气不好,容易得罪人……在渑池的时候,丁辰感觉着蔡邕脾气不错,为人温文儒雅,和他说话时,更极为亲切,看不出他脾气有甚不好。

可是现在,丁辰明白了那‘脾气不好’的含义。

他也知道自己的毛病,读书人的倔强,让他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嫉恨。

可是,这位老先生怕一辈子都改变不了!

怪不得他不愿意来长安,宁可躲在那渑池军营旁边的简陋房舍里。说穿了,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毛病,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前,更不会退让。

没错,这的确是一个名士应该具有的风骨,但同时更容易被人记恨。

不过,丁辰对蔡邕倒是挺敬佩的。

不说别的,只说他那两根硬骨头,足以羞煞无数人。

“今日董某得遇高士,乃一大喜事。

待一会儿柏梁台上,某与诸公一醉方休……蔡邕,请!”

“丞相请。”

董卓前方领路,与蔡邕并肩而行。

诸位大臣则跟随董卓身后,亦步亦趋。

丁辰这时候,才算是松了口气,轻轻擦拭额头上的冷汗。

他正要跟上去,却见王允走过来,看了他两眼,突然笑道:“久闻子阳之名,未曾想今日方得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气宇轩扬的紧呢。”

他说到这里,停顿一下,笑道:“我与孟德交情甚厚,若他日子阳闲暇,不妨多多走动。”

未央宫,丞相府。

当蔡邕看到设在未央宫中的丞相府时,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

历经了无数蹉跎,他的确是变得比以前圆滑很多。但如果是触及了他底线的事情,依旧无法忍受。

董卓已经从长乐宫返回。

他看上去情绪不错,整个人也显得非常精神,所以在迎接蔡邕的时候,更格外热情。

可是,蔡邕却脸色阴沉。

“丞相莫非想行那大逆不道之事吗?”

他毫不客气,便厉声质问。

董卓一怔,旋即脸上青气一闪,心中格外别扭。

你一个过气的老家伙,我好心好意把你请来,更对你百般纵容,怎地如此对待我呢?

不过,毕竟是执掌了一段时间的朝政,董卓的养气功夫,确有进步。

“蔡公何出此言?”

“你可知,这未央宫所代表何意义?”

“这个,不就是平日里朝议、论政之地吗?”

“非也!”

蔡邕大声道:“此乃天子居所!”

“啊?”

“自高祖斩蛇,定都长安以来,帝王居右,以西为尊。

这未央宫正是在长乐宫以西,乃天子所居之地。丞相既然是要复兴汉室,又何以把丞相府设立在这未央宫之中,却让天子居住在长乐宫中?此岂不是大逆不道之举?”

董卓闻听,顿时就懵了。

说实话,他是真不太清楚这种礼仪问题。

他迁都长安之后,见未央宫残破,而长乐宫看上去尚完好,所以才让汉帝住在长乐宫中。把丞相府设立在未央宫,其实也有保护天子之意。毕竟当初南宫阿阁大火,让他记忆犹新。他住在未央宫中,至少可以令那些宵小,不敢轻举妄动……

可这怎么就牵扯到了大逆不道?

其实,这也难怪。

董卓生于凉州,喜欢和豪酋打交道,个性比较粗放,对这种礼仪典籍阅读也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中原士族对他排斥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仅仅是因为他威望不够,他的学识和素养,更被那些名流名士做鄙薄。

在那些士大夫的眼中,董卓就是一个土包子。你一个土包子,居然想把持朝政?简直痴心妄想。

董卓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可是在他身后众人之中,确有一人变了脸色。

“伯喈此言差矣。”

一个老者站出来,沉声道:“丞相之所以居未央宫,乃是为陛下安全所虑。

伯喈久不在朝堂,所以这些时日来发生的事情,你并不清楚。今有乱党横行,年初时更发生了火焚阿阁的惨案,致使弘农王被害。迁都以来,长安颇有些混乱,城中游侠儿众多,更有不少居心叵测者,对陛下蠢蠢欲动,令丞相感到非常的不安全。

正因此,丞相才会住在这未央宫中,以期能引出乱党。”

听了这老者的话,董卓连忙道:“司徒所言极是,某正是这个想法。”

董卓不怕那居心叵测的小人,却害怕那种带有浩然正气的大儒。

蔡邕虽说这些年来闭门不出,几乎不与外界进行交道,可一旦发怒时,依旧很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