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晃晃悠悠,等他们靠近大乌瓦特湖,才终于能见识到西伯利亚汗国地貌的常态——沼泽,随处可见的沼泽地。
近七千人的部队一路走走停停将近三个月,盛夏一过,天气很快就变得寒冷起来,走到这部队已经只剩两千三百人。
明军倒是冻不着,他们离队的士兵在所经之处设立四十六处兵站,其中四十二处驿站有囤积粮草的功能,四处则用上了土木石料精心构筑,作为可供部队驻守拒敌的要塞。
这既是大部队进兵的中转站,也是攻势受阻后的撤退据守点,并且在选址上,扼守河道与道路,交通便利是建立城镇的好去处。
友军的情况就要糟一些,一部分汗国军队因缺少冬衣不耐寒冷出现冻伤与发烧,经董一元与乌拉孜商议后,把缺少冬衣的部队留在沿途修建的堡垒和驿站。
“我们的目标是西伯利亚汗国的都城伊斯凯尔城,如果向导说的没错,只剩四百里路,这些士兵没必要承受非战斗减员。”董一元这么对乌拉孜说道:“何况正主儿库楚汗还在六百里外集结他的部队,你说非战斗减员?”
“是一种名词,摔伤、得病、被野兽吃了,这些不是与敌人交战却失去战斗能力的伤亡,叫做非战斗减员。”
乌拉孜没想到明军的样子看着挺能打,却连这些都承受不住,显得矫情的过分。
哈萨克汗国比邻西伯利亚,当然知道这儿的环境与天气,可这有什么办法?
他们是来打仗又不是旅游,难道酷热能让人在战斗中脱下铠甲、寒冷就让马背上的骑士离开战场?
“这是他们的错,他们没准备厚实的棉衣,失去国都的西伯利亚人也是这样打仗的,不要小看我们,他们没问题。”
在董一元眼中,乌拉孜这样说话是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一个浑身连锁板甲边缘都露出貂毛的大贵族说那些被征召来的民夫穿不起棉甲是他们的错。
他当然可以这样指责,因为在他们国家战士们的铠甲与兵器皆需自备,领主没有义务为部众准备征战所需的装备。
但董一元不能让乌拉孜把冻伤、得病的士兵继续留在队伍中,这些丧失战斗力的士兵战斗中使其他士兵碍手碍脚,何况根本没有让他们上战场的必要。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西伯利亚汗国的都城,是座坚城,叶尔马克本部人数不多,但他们有火炮,还可能有投降的草原贵族援军,你也看见了我的人没带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