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 有些事终究需要做个了断

护国公 木允锋 3404 字 9个月前

但大家利益上是一个共同体,他们这些北方人客居南方,还能在南方籍大臣的侵蚀下,继续维持着高官厚禄,就是因为他们这个共同体里面有一个掌控朝政的权臣。没有这个权臣保护,他们早让南方籍的大臣们踢到一边了,无论高弘图的户部尚书还是宋权的直隶巡抚,哪一个都是南方大臣们眼馋的肥差,没有杨庆的保护他们想占据这些位置简直就是笑话了。

所以他们需要催眠自己。

而这个大义可以让他们心安理得地依附这个权臣。

哪怕他们知道其真面目。

不过杨庆还是会迎朱慈烺,好歹他也是定了婚的驸马,还得等着朱慈烺来把坤兴公主正式嫁给他,这可是龙兴二年了,再有一年多他就可以正式迎娶公主了。既然自己老丈人已经没有了,袁太妃等级太低,张嫣终究是个伯母,怎么也得大舅哥来亲自主持才行。

但现在还不行。

“你真准备掏这笔银子?”

黎玉田凑过来小心翼翼地说。

“当然不是,不过我还是会解决这个问题,但不是现在,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先看热闹。”

杨庆说道。

“可直接不管不是更好?”

黎玉田说道。

现在杨庆的借口就是户部没钱而內库的钱给张嫣修宫了,这个借口很充足,户部的确没钱了,倒不是说给四民代表了,四民代表才花几个。户部这种机构没钱是正常,尽管去年几乎没打什么仗,但给官员加的补贴尤其是各地基础建设可都是花钱的。修骨干道路,修桥,以南京为核心建设通行塔的同时,能够行驶四轮马车的公路也在建设,还有建设那些水利设施,疏通内河航运,这些统统都是要花钱的,光江南水网那些淤塞的河道疏浚和那些危桥的维修就是一笔巨资。

杨庆的确没心情打仗,但他现在可是正热衷于基础建设。

至于內库的钱……

那个根本不可能动用,因为那些金银是帝国银行的发钞保证金,杨庆以自由兑换而发行纸币,必须得有大量保证金。事实上他自己的和内库的及那些党羽的,一共在帝国银行囤积了近超过千万两的黄金和白银,而此时在外流通的纸币也已经超过了五百万元。

这东西是金融基础,无论如何是都不能动用的。

那么不管此事无疑最好了。

唯一的影响不过是有损杨庆本人的忠臣形象,但这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他的实力哪还需要在乎这个,更何况大明百姓对龙兴天子有个屁的感情,倒是对忠勇侯感情深厚。他这时候无论做什么,哪怕就是自己谋朝篡位,民间百姓绝大多数也会为他而欢呼的,而军方将领们绝大多数也同样会支持的,就算将领有反对的,那些普通士兵也绝对支持他。最多士子们骂他,可即便他不谋朝篡位,士子们也一样没少骂他,所以根本不需要在意什么形象这个东西。

“不,我会把他迎回来的,银子我也有办法解决,记住,有些事情终究需要做个了断。”

杨庆说道。

黎玉田了然地点了点头。

估计这种聪明人是想歪了。

真得不能谈钱,一谈钱就伤感情了。

话说水太凉该崩溃了。

他辛辛苦苦可以说耗尽心血在长安跟李自成委屈求全,最终凭借那张仪苏秦之能,好不容易打动了这个魔头,让他同意放龙兴天子还都……

一千五百万石。

只要有四百万石粮食和折价后剩余七百万两银子,在今年冬天到来前运到洛阳,那么龙兴天子就可以在南京过春节了。虽然他的几个弟弟还得继续留在长安当人质,但那个已经不重要了,谁都明白龙兴天子是不会为自己弟弟们交保护费的。可以说只要有这批粮食和银子,杨庆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朝中众正就可以挺直腰杆做人了,同样江南百姓也可以在这个恶魔的阴影中看到光明了。

然而……

谁会出这钱啊!

江南士绅要是这么大方还不至于让李自成进北京呢!

他们连税都不爱交呢!

“忠勇侯,大明之后的田地制度为何?”

湖广系的代表,现在的户部侍郎,张居正的孙子,原本历史上拜瞿式耜为师,并且和他老师一起在桂林衙门里喝着酒等死的张同敞,紧跟着宋应星问道。

“不变!”

杨庆说道。

“官田还是官田,私田还是私田!”

他紧接着补充道。

他本来就没准备直接抛出强制性的公田化,他要的是以时间,以皇庄步步侵蚀的方式,逐渐完成对地主的包围。同时以工商业和对外殖民吸引他们转移出土地,让土地变成鸡肋并逐步由国家收购,这样通过几十年时间一点点完成公田化。

贾似道式地直接下公田法是肯定不行的。

那个太过于激进了。

宋应星和张同敞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就可以了,这就可以让家乡父老们满意了,要是不用掏钱,湖广江西士绅或许会跟着东林群贤摇旗呐喊什么的,可一谈钱那就别扯淡了。这种投资风险可是很大,谁都明白就是龙兴天子回来,斗过杨庆的希望也很渺茫,到时候钱掏了,骑墙的资格没有了,然后龙兴天子和东林群贤失败了,那他们找谁哭去?杨庆只要不是继续惦记士绅的田产,只是恢复原本的官田,那就凑合着过吧!毕竟这个家伙搞经济的本事强,那些地主虽然受到损失,但也不是没法弥补,比如现在工矿业就日渐红火,甚至湖广都开始自己开盐井了,没有必要为这种事情卷入斗争漩涡。

他们终究和东林群贤不一样。

东林群贤是朝廷既得利益者,他们无法容忍科举改革,因为科举改革会使他们被一步步挤出权力核心。

这是他们无法忍受的。

但湖广江西籍官员在朝廷总共才几个啊!别说朝廷了,就是地方上也绝大多数都江浙官员,当然,江西的也很多,明朝进士总数南直第一浙江第二江西第三。崇祯南渡后大量启用南直和浙江籍旧臣,更加重了江浙官员比例,上一科因为很多省份都没有参加,湖广刚刚经过战乱损失,导致进士数量超过六成是这两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