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公车上书

护国公 木允锋 3545 字 10个月前

在他周围那些举子一片同样的高喊。

“天下者,太祖皇帝之天下也,法者,太祖皇帝之法也,后世之君皆太祖皇帝子孙,岂有毁太祖皇帝之法者?昔,太祖皇帝为万民所推,故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大明万世之基,则大明之天下亦为万民所共守。大明之兴亡非君主一人之责,亦为万民之责,今日我等若坐视奸佞祸乱大明,又何以面对太祖皇帝?诸位同仁,为国为太祖皇帝锄奸去!”

他很慷慨激昂地挥手吼道。

然后那些举子们一片混乱地向前涌动着,最前面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举子顶着朱元璋牌位,一脸庄严地向前走着。

“这不是张煌言吗?”

杨庆意外地说。

“回侯爷,他是宁波府的举子。”

那官员赶紧说道。

杨庆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很快这支队伍就到了界线,而此时承天门的大门敞开,大批锦衣卫从里面汹涌而出,一个个拿着大棒跃跃欲试地等待着。

举子们停下了。

然后他们面面相觑。

毕竟有上次的事情,他们已经知道自己身上的皮不管用。

“别怕他们,咱们有太祖皇帝做主!”

黄宗羲在人群中喊道。

不过他自己却并没有向前移动的意思。

那些举子们依旧面面相觑,他们抬头看着承天门上的杨庆,双方距离也就一百来米,眼神好的都能看见忠勇侯脸上的诡异笑容,而地上那道刷红漆的水泥带标识的界线就横在他们面前……

跨过去?

还是不跨过去呢?

“走,不要怕他们!”

黄宗羲在人群中继续凛然正气地吼道。

但他依然就是不向前。

“公车上书,恢复祖制!”

他再次高喊着。

“公车上书,恢复祖制!”

那些举人们同样高喊着。

但还是没有一个踏过去的。

“公车上书,恢复祖制,锦衣卫不得私刑审讯!”

张煌言突然大喊一声。

紧接着他顶着朱元璋牌位,勇敢地踏过了那条界线……

南京。

杨庆主政仅仅一年时间,这座城市已经大变样子,尤其是因为水泥的使用城内不少新式小楼建起……

正在兴建的更多。

最初仅仅是他自己的产业建造这些青砖小楼,后来越来越多的商铺开始选择这种新式建筑,这也带动了水泥越来越受欢迎。毕竟南京哪怕就在这个时代,也不能算是一座很宽敞的城市,尤其是大量北方移民涌入,让这座城市正向着寸土寸金转变。

青砖水泥加木结构的小楼,土地利用率明显更高。

尤其是对于商人们来说。

因为查抄那些勋贵家,使得南京的地产绝大多数都落入皇室手中,这些商人建房可是要通过拍卖来获得地皮的,每一块商业旺地都要花大笔银子才能拍得。

至于水泥道路这种事情受限于水泥产量还不至于那么奢侈,但三合土的夯实道路却已经越来越多。尤其是四轮马车的大量应用,特别是带减震的四轮轿式马车的出现,更是成为南京一景,两匹马拉着装饰华丽的马车在这座古老的城市招摇而过,带着铃铛的响声展示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从南京周围那些原本各卫和勋贵土地改造的皇庄所流出的新事物,同样也不断在这座古老城市的颜色上增添更多靓丽……

烤地瓜炉肯定有了。

卖煮玉米的也有了。

甚至就连土豆丝,西红柿汤,南瓜粥之类都出现在饭馆里,嗑瓜子的人越来越多,就连菠萝罐头居然都成了顶级奢侈品。

这东西刚传入也就几十年而已。

更别说钟表专卖店这样的了。

而且还有各种各样实际上都是杨庆开产业,比如镜子专卖店,比如报社和出版社,比如医院,有杨庆这个神医知道的各种药方,一座医院想不日进斗金都难,相反那些勉强糊口的郎中却被强行塞进了各处皇庄,成为类似赤脚医生的卫生所长。

话说忠勇侯赚钱的手段,正在依靠着他那个早已经在床上打滚的所谓妹妹逐渐地展现。

后者这方面颇有天赋。

至少比她在床上的天赋要强得多。

更丧心病狂的是从今年开始杨庆还涉足一项残忍的领域,他命令舟山一带正在训练的海军,用改造的巨型床弩,连续射杀几十头鲸鱼。尽管此举引发视鲸鱼为鱼神的舟山百姓强烈抗议,但却终于把大明的夜间照明正式引入鲸油的时代,再也不用浪费粮食的豆油了。为此他还在帝国银行所在的御街上,架设了上百盏路灯,以此展现这家银行的豪气,甚至鲸油蜡烛也已经在城内的几个商铺堂而皇之出售。

就连鲸肉他都没放过,直接加工成味道很重的罐头去喂前线士兵。

而且大受欢迎。

毕竟这个时代都缺油水。

忠勇侯可以说给南京的百姓带来了无数新生事物,当然,这些新鲜事物不一定是好的……

“他们是觉得天暖和了吗?”

杨庆站在承天门上看着外面乌泱泱一片青色说道。

又要伏阙了。

不过这一次伏阙规模比较小,最多也就是千把人,但质量相当高,绝大多数都是举人和监生。

尤其是举人占了近半以上。

今年二月科举刚考完,那些落地的举子不好意思回家,都在南京继续读书呢!虽然这里生活成本稍高,但举人都是有工资的,而且能考上举人的谁还在乎钱啊!这些家伙在南京日子过得可舒服着呢!秦淮河的画舫上他们都是主力,同样这些年轻气盛的大明未来栋梁们也最容易冲动,像锦衣卫冤枉一个新科进士,把人家关进诏狱严刑拷打这种令人发指的事,他们这些富有正义感的青年才俊们如何能忍?

“诸位同仁……”

金水桥南一个举人振臂高呼。

他们没有越过杨庆画的界线,应该不是害怕承天门上的水龙,这时候已经临近初夏,那水龙失去了寒冬加成后威力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