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何事?”
一片混乱的码头上,顾炎武伸手抓住一名认识的官员说道。
“顾老弟,你为何这种打扮?”
那人愕然地看着一身商贩打扮的他,同时看了看他身旁年轻男子,后者并没有说话,只是饶有兴趣地看着正在推向城内的那些神威无敌大将军炮。
“我去趟四川,出了什么事?”
顾炎武看着一艘艘靠上码头的水师战船,而江北大批逃难的官员和溃兵正拥挤在北岸码头,等待这些战船过去接他们,远处一队士兵正在奔赴汉阳准备布防,完全是一副大军压境的架势,而他上次路过时候这里还在左良玉的控制下,但他返回途中就知道了左良玉兵败身死的消息,按说湖广的战争就算没结束也该接近尾声了。
“黄靖南攻襄阳的金声桓,被南阳的田见秀偷袭兵败,田金二部合兵二十万南下,黄靖南已经弃承天。”
那官员说道。
“李自成不是休兵了吗?”
顾炎武倒吸一口冷气说道。
“大行皇帝晏驾!”
那官员低声说道。
“大行皇帝?!”
顾炎武一下子傻了,他可是奉崇祯的旨去当密使,可现在出去不过几个月而已再回来崇祯居然死了?
“谁继位?”
他一下子清醒过来急忙问道。
“太子继位,坤兴公主监国南京。”
那官员苦笑着说。
“还算有缓和余地!”
顾炎武长出一口气说道。
“顾老弟,牝鸡司晨啊!”
那官员说道。
“不牝鸡司晨就得是李自成奉旨讨逆大军南下了,公主监国太子继位至少还有的谈,李自成说不定敲一笔就回去,但换别人继位就没得谈了,都是大行皇帝子女,公主监国又不是公主登基!”
顾炎武说道。
紧接着他转回头。
“张将军,你还愿意去南京否?”
他问道。
后者淡然地点了点头。
“诸位,他就是这么说的。”
杨庆说道。
他面前包括史可法在内,所有大臣们全都面面相觑,目光中明显带着凝重。
这时候江北的战事已经逆转。
黄蜚之前不过是按照杨庆的要求故意示弱制造紧张空气而已,柏永馥那三万乌合之众算个屁,如果真打的话这些人连高邮都到不了,但杨庆这边戏演完,他那里也就没必要再继续装下去了,扬州军出城与柏永馥决战,当初那些跟着杨庆突袭辽东的精锐一个突击就打得柏永馥崩溃,这时候已经在追着溃兵杀向淮安。
而京营同样在天长城外的野战中击溃了二李,李成栋被抬枪糊死,据说身中数十弹。
李本深逃回盱眙。
估计他也想做下一个金声桓。
但他是没有任何希望的,两个军的京营已经开始向盱眙追击,在观望了整场战斗之后,马士英的凤阳军也已经出临淮关加入对盱眙的进攻,杨庆已经把原本在南京的高杰送往盱眙去招降了。
老高没有参与这场叛乱。
他其实是被软禁在南京,想参与也没这条件,估计在他出面后,就算李本深还想负隅顽抗,手下那些将领和士兵也不干,总之江北的两路叛军全都已经被摧枯拉朽般打残了,剩下只是最后的收尾而已。但却没想到这场阴云才刚散去,后面漆黑如墨的乌云,已经带着一条条闪电恍如泰山压顶般压了过来……
“这些逆贼!”
张国维悲愤地说道。
“说这些有什么用,说到底还是咎由自取!”
杨庆很有所指地说道。
“他们不是还在剑门关和张献忠在大战吗?他们哪里来五十万大军?”
顾锡畴说道。
李自成的确还没打进四川,川南的马乾和杨展也不是傻子,如果说张献忠是狼,那李自成就是虎了,有张献忠横在北边至少他们不用面对李自成了,所以不用朝廷的旨意,他俩就全都停止向前,和张献忠维持事实上的停战。后者依靠孙可望,刘文秀这些算得上名将,在川北以剑门关为核心与李自成连番交战,成都等地士绅也改变了对他的抵抗,反而在后方支持他的作战……
毕竟张献忠没那么凶残。
张献忠在四川实际上是真心当地盘经营的,本身这些士绅对他的反抗也只是有限度的,他没有和李自成一样几乎制度化地打土豪。
说到底所有人都怕李自成。
无论张献忠,明军,还是四川士绅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最终川北的战事持续到现在。
依靠着地形上的优势,张献忠所部始终阻挡着李过,刘芳亮等人统帅的顺军,实际上后者不但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反而受了一定损失,毕竟四川那地方,只要齐心协力真打,在实力差距不是很悬殊的情况下,那几乎就没有守不住的,光一座剑门关就能让正面进攻者绝望。
更何况李自成对四川的进攻也只不过是一支偏师。
“李自成重新整军后总兵力最终维持在六十万,原本他在沿淮线上部署了二十万,二十万在北直隶随时南下增援,十万在宣大和宁远山海关,十万在关中和汉中,后来从北直隶调了五万增援汉中,连同关中南下的总计有十五万人用于从汉中和陇南两个方向对四川的进攻。这样他们可以用于南下的是三十五万,但诸位别忘了,他只要停止对四川的进攻随时可以再抽出至少一半攻川军出汉江,另外金声桓那里还有近十万人会加入他们,五十万敌军是肯定会有的。
那么我们还有多少兵力呢?
上游各军肯定无法增援,实际上如果田见秀南下,汉中顺军东出与金声桓一同沿汉江南下,黄得功唯一能做的就是退守武昌。
而沿淮线上我们还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