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部的战线后方李国英等三人也都带着精锐亲信等待机会。
“靠岸!”
杨庆一脸阴沉地说道。
这样的战斗看得他想骂人。
张名振精神一振,立刻下令自己的座舰靠岸。
左军当然不可能没有防备。
就在同时汉阳门打开,一队骑兵从城内迅速冲出,依靠着江堤挡住江面上直射的炮火,在汉阳门外迅速列阵,等待反击杨庆的登陆。
在他们完成列阵的同时,张名振的座舰靠岸,已经再次抓着一个滑翔翼的杨庆,带着双挝在甲板上全速狂奔向前,高达每小时七十公里的时速让他还没离开甲板就向上升起,然后迅速被带到了十几米高空。紧接着因为速度的骤降,又迅速在重量带动下滑翔坠落,但依靠着这一点滑翔距离他还是稳稳地踏上江岸,几乎就在落地瞬间,对面城墙上的大炮火光闪耀。
四枚炮弹在他前方的江堤上打得泥土飞溅。
杨庆背着滑翔翼开始狂奔向前,就在他冲上江堤的一刻右侧横击的骑兵到了。
至少五百骑兵在马背上端着长矛如同翻涌的山洪般,在江堤和城墙之间狭窄的走廊內汹涌而来。
杨庆在江堤上助跑几步猛然跃起。
滑翔翼的升力带着他再次向上跃升到十几米。
下面的骑兵蜂拥而至。
紧接着他连人带滑翔翼一起向着骑兵中坠落,伴随惊叫声下面至少五支长矛同时上直刺,半空中杨庆身子一拧避开这些长矛抬脚踹落一名骑兵,下一刻他带着头顶那翼展十米的滑翔翼,就像一张大网般盖在了骑兵头上。后者中立刻响起一片混乱的咒骂,伴着他们的咒骂声杨庆在两匹战马中间落下,落地瞬间手中双挝左右横扫。
两旁战马悲鸣着倒下。
而他以最快速度冲出滑翔翼的覆盖。
他身后被滑翔翼盖住的骑兵一片混乱,后面来不及停住的骑兵紧接着撞在他们中间,人仰马翻的壮观场面立刻上演,杨庆就像多米诺一样无视身后自己制造的混乱径直向前,狂奔中的他抬手一挝勾住了旁边的一名军官,把他拽下马的同时纵身上了他的马,然后两腿一夹马腹,那战马带着愤怒狂奔向前,杨庆双手铁挝展开瞬间划开两名骑兵的身体。
这时候他已经在最前面了。
紧接着他向右调转马头。
此时完整展现在他面前的战场上,大批精锐步兵和少量骑兵正迎着他杀过来,那是看到这里情况的徐勇和他的一千多部下,同样在他右侧后续的骑兵绕过滑翔翼制造的混乱,仿佛绕过礁石的洪流般撞击而来,两个方向上接近两千敌军如同张开的铁钳,带着凶猛的气势夹向他这只小蚂蚁,在他头顶甚至还有城墙上射来的炮弹在不断划过……
但他却笑了。
然后就看见他很干脆地把双挝往肩头一扛,端坐在战马上背对浩荡大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杀徐勇者赏银五千两,其他倒戈者每人五十两!”
骤然间他就像包租婆一样,对着面前近在咫尺的敌军大吼一声。
“终于出来了!”
杨庆颇为欣慰地说。
在前方洞开的武胜门內,大批士兵正在源源不断涌出,而在这座城楼塌了半边的城门右侧,一段城墙已经在三十斤炮弹的不停轰击下同样塌了半边,仿佛滑坡的山体一样在护城河边堆起了一个斜坡,这是两百四十枚炮弹的收获。
不过命中的只有三分之一。
虽然还没完全轰开城墙,但实际上也已经差不多了。
如果不考虑士兵的伤亡,这时候已经可以发起总攻了,先让炮灰们冲上去填护城河,管他拿土填还是死尸填呢,总之炮灰们的意义就是填壕,不去就直接砍死就地正法。紧接着敢死队重甲长刀向着这个斜坡强攻,而后续士兵则不停地向前挤压,哪怕踏着堆积在斜坡的死尸也足够冲上城墙了,一旦登城剩下就是继续扩大突破口并占据城门一带,放下吊桥打开城门外面的骑兵汹涌而入……
至于巷战一般不会有的。
冷兵器时代除非像江阴那种阖城抱定必死信念的,否则是不会有巷战这样的战斗发生的。
显然武昌百姓不会有必死信念。
左良玉也很清楚这一点。
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出城迎战,否则他恐怕是撑不到明天的,守城已经没什么意义了,相反原本不划算的背城决战,成了这时候对他来说最划算的,话说他的确运筹帷幄,可他真没想到杨庆弄来这么恐怖的大炮啊!
红夷大炮和这些比起来那就是个小炮仗啊!
一炮下去城墙塌一大块啊!
当年明军反攻滦州红夷大炮轰了三天,现在三个时辰没到这城墙就跪了。
他既然出来那就简单了。
“列阵迎战!”
黄得功立刻喊道。
杨庆也没管他,直接自己退向岸边的码头。
指挥军队的事情是不需要杨爵爷操心,而且这里地形也不适合他习惯的重骑兵突击,总共就两里宽的一小块松软湿地,一边是长江一边是沙湖,步兵可以在这样的战场上最大限度密集而且不存在侧翼。而骑兵不但跑不起来而且还得承受最大限度密集的火力,这是纯粹属于步兵的战场,另外这个时代的沙湖和东湖是一个整体的,那么也不存在骑兵绕过去的可能。
等他绕过整个这片广袤的湖区仗早打完了。
再说这样的战斗也用不着他亲自出手,作为监军他需要的是观战。
“爵爷!”
张名振把他迎上自己的座舰。
“把战船沿江一字排开,所有舰炮全部对准敌军,让兄弟们把炮口抬高到最大,照着敌军密集处不停地轰。”
杨庆说道。
张名振立刻传下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