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权说道。
“那就看谁的刀更利了!”
杨庆说道。
“把他们统统请过来!”
紧接着他对身旁的手下说道。
那锦衣卫迅速明白了自己老大的意思,紧接着他一挥手,带着部下涌上前毫不客气地把那些官员和士绅拿下,然后直接押到了杨庆面前。
“杨庆,你想干什么?”
其中一名看补子是七品的文官色厉内荏地喝道。
“没什么,本爵奉旨监察江北,受命便宜行事。想本爵此前亦曾与那高一功同行,此人率部护送圣驾南下,一路之上倒也颇为恭顺,看起来也不像是那种穷凶极恶之徒,对陛下也素怀敬畏,千里同行未曾失过臣礼。此次南侵或许另有隐情,故此想派人去跟他谈谈,问问他为何无故南侵,若真有隐情也可禀明圣上避免一场战火。诸位都是正人君子,德高望重,哪怕是贼寇也都心怀敬意,更兼饱读诗书,凛然之气足以震慑其心,这样的任务除了诸位实在没有别人能胜任,就请诸位为了皇上为了咱大明去走一趟吧!”
杨庆说道。
那些官员士绅全傻了。
话说这个恶棍之无耻之嘴脸简直令他们瞠目。
让他们出使顺军?
天长城门上县令的死尸还挂着呢!
从天长到这儿的路两边那些士绅官员的死尸还都挂着呢!昨天顺军还刚把扬州城外抓到的所有官员士绅统统挂树枝上呢!
“忠勇伯,我是御史,你无权指挥我!”
那官员喊道。
“这样啊!”
杨庆对手下说道:“那就送这位御史去南京吧!”
那锦衣卫赶紧带人把御史大人拎起来。
后者长出一口气,在其他人幽怨愤慨的目光中,跟着锦衣卫上了码头上的渡船。
然后还没等他反应过来,那锦衣卫一脚把他揣进长江……
“哎呀,御史大人落水了!”
那锦衣卫很夸张地惊叫着。
“快救人啊!”
杨庆同样很夸张地惊叫着。
然后两个锦衣卫同时跳进了其实也就到脖子的河水,可怜的御史大人刚挣扎着冒出头呢,紧接着就被他俩又重新按进了河水,然后随着一阵气泡冒出,很快御史大人就像死鱼一样漂了起来,那两名锦衣卫这才把他拖回船上,煞有介事地进行急救……
“爵爷,恕卑职救人不力,御史大人不幸淹死了!”
那锦衣卫抬头带着遗憾说道。
“那个,你们还有谁不想去?”
杨庆一脸纯洁地对剩下那些说道。
“奸臣,你们这些奸臣,你们这些祸国殃民的奸臣!”
那官员瞬间爆发了。
就在同时其他那些文官和士绅也清醒过来,完全被这一记重拳打懵的他们毫不犹豫地涌上前,试图抢圣旨看看到底真假,或者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但就见杨庆手中的尚方宝剑一晃,他们绝大多数都还是立刻就清醒过来,只有一个倚老卖老的乡绅依然试图挤到史可法身旁,并且伸出手想要抓圣旨……
杨庆手中宝剑寒光一闪。
那老乡绅骤然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然后抱着自己没了四根指头的右手栽倒在旁边一名官员身上。
那官员立刻对杨庆怒目而视。
“毁圣旨者视同谋逆,我这可是尚方宝剑!”
杨庆若无其事地说道。
那官员终究还是没敢继续和他纠缠。
“史阁部,此议何人所提,此人包藏祸心欲乱我大明!”
他愤怒地朝史可法喝道。
“此乃陛下首议。”
史可法说道。
这话的确是崇祯最先提出的,杨庆只是提供了一个导火索,然后皇帝陛下以被引爆怒火的方式喊出来,这一点乾清宫当时的衮衮诸公们都看见了,至于崇祯是受了杨庆蛊惑这一点,史可法就算心知肚明也没证据,很显然以他的风格还不至于在没证据的情况下无中生有。
然而他的实话实说却让那些官员们全都被憋住了。
崇祯自己提出来的肯定不能用包藏祸心形容了。
“纵然是陛下首议,亦为近臣奸佞之徒所惑,公身为内阁首辅,当以匡正社稷为己任,对这种乱命为何不封还?”
那官员迅速反应过来逼问道。
“君命不可违!”
史可法木然地说道。
他实际上就是告诉这些人,在这个问题上抵抗是没用的,这是崇祯蓄谋已久的,无论心里如何不满都必须明白,作为一个大臣终究不能违抗圣旨,唯一的选择就是接受,可以在以后想办法挽回圣意,但在圣旨下达的时候只能接受。
“这就是以诤谏闻名的史公?公何颜见左公于地下?”
那官员鄙夷地说。
史可法无言以对,唯有长叹一声。
“与他废话做甚?左右不是收的他家的税,这些北人又岂会真心为我江南百姓着想?什么左公弟子,简直是有辱师门!我等南人的事还需我等自己,我等何不渡江伏阙进谏?此法若行则大明危矣,我等断不能坐视奸佞乱国,有谁愿意同我一起前往的!”
另一名官员振臂高呼。
然后那些官员,乡绅,士子们统统义愤填膺地呼应,紧接着他们撇下史可法涌向江边,准备登船渡江到南京去玩他们最拿手的伏阙,但刚走出没几步,就被端着钢弩的锦衣卫用人墙挡住了。
“诸位,圣旨还没读完呢!”
杨庆说道。
史可法长叹一声再次捧起了圣旨。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宋权低声问杨庆。
他和那些将领完全懵逼,虽然他也是文臣,但作为南逃的北方官,他和南方这些人并不是一路,而且他和史可法这些虽然籍贯在北却一直在南方做官的也不一样,他从来就没做过南方官,自然也无法融入南京的官场中,哪怕他其实也算得上世代簪缨的豪门,但同样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让他成为了崇祯目前最信任的文臣,以提督京营的职位统帅京营三军并负责组建另外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