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家无余财杨爵爷

护国公 木允锋 3482 字 9个月前

“小的郑安见过爵爷!”

那管家模样的上前行礼说道。

“无需多礼!”

杨庆摆了摆手说道。

紧接着他走到那小丫鬟面前,伸手挑起她下巴,很满意地看了看她那惊慌的神情,这才背着手走到太师椅前坐下,接过婢女递上的茶,喝了一口之后说道:“回去代本爵谢谢你家主人,另外转告他,本爵奉旨掌管锦衣卫北衙,不日就要到南京,人家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我这第一把火都想不起烧哪儿,皇上对本爵委以重任我却无从下手,这惶恐得很啊!说起来我与你家主人也算一见如故,上次带兵血洗锦州时候,在锦州抓了几个商人,他们说是你们郑家的人,那时候我也不知道郑家是何人,干脆也就一起砍了,如今才知道郑家原来就是你们老爷啊!早知道我就留着他们的狗命了!”

郑安俩腿一软立刻跪下了。

“冤枉啊,爵爷,我们郑家和建奴之间绝对没有生意往来!”

他喊道。

“那他们怎么说是郑家?”

杨庆一脸纯洁地说道。

“不过也的确有些不对,那些人明明就是山西口音嘛!”

他自言自语道。

“爵爷明察,我们郑家要么用扬州的伙计,要么用徽州的,怎么可能用山西的伙计?我们徽商和晋商根本不是一路人,那些晋商的确有与建奴勾结的,但我们徽商对大明可是忠心耿耿。”

郑安小心翼翼地说。

“可他们给建奴运的明明是江南产的大米啊!而且还是用海船运的。”

杨庆说道。

郑安若有所思地看着他。

“爵爷,这个小人可以回去帮爵爷查探一下。”

他说道。

“那就有劳了,你回去告诉你家主人,这陕西山西二省已经划给秦王做封地了,有些事情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了,那里的百姓也好商人也好,都已经算是秦藩之民,虽说都是咱们皇上的臣民,但终究还是有些区别,就像我跟你家主人算兄弟,但他们只能说是远亲,这个,我说的意思你明白吗?”

杨庆说道。

“小人明白。”

郑安用力点了一下头。

“明白就好,你们郑家既然是这扬州盐商之首,对这秦藩在扬州的商人想来也都是熟悉的,若是知道他们有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可千万别碍于情面知情不报,若是敢为其隐瞒以后被本爵查出来,那时候可就别怪本爵不讲情面了。回去转告你家主人,任何一个大明臣民,都有为国除奸的义务,对于那些私通建奴,甚至与建奴走私贸易的汉奸,也就是我汉人之奸徒,必须发现一个检举一个,锦衣卫北衙的大门随时为那些忠义之士敞开!”

杨庆说道。

“小的这就回去转告我家主人严查!”

郑安咽了口唾沫说道。

“穷奢极欲啊!”

崇祯冷笑道。

杨庆当然要回来刺激他,可怜这位大明皇帝,因为要展示勤俭节约的圣主明君形象,刚刚拒绝了扬州知府给他准备的山珍海味,并且对其严厉训斥,结果转头就知道他拒绝的那些东西在扬州盐商们看来简直就是猪食……

知道他脾气的扬州知府,当然不会真给他准备奢侈酒宴。

但两人对节俭的认知明显有点误差。

“陛下,扬州盐商奢靡已久,但在无更加合理的盐法前,奴婢以为暂时还是别动他们,此时四川已乱,川盐难以出川,淮北,长芦两大盐场皆入李自成之手,朝廷所赖者惟有淮南之盐,而沿江各省淮盐运输销售皆在扬州盐商之手,轻率行动必然使内陆盐荒,盐荒则生民变,陛下初幸南京此时还不宜冒险。”

王承恩小心翼翼地说。

他当然知道此时的崇祯肯定动了杀机。

崇祯没说话。

很显然还没平息怒火。

话说他在北京时候,平常是真连肉都不吃的,衣服也是缝缝补补,严格按照文臣们所说的圣主明君标准控制自己的享受,一道菜用超过一百只羊,每只羊只吃嘴唇一点肉,这在他看来简直就已经罪该万死了,尤其是这一路上他早就见识了民间的饿殍遍野,仅仅盐商这一道菜就能养活多少饥民啊!

北方饥荒到如此地步,盐商却依然如此穷奢极欲,想想李自成所说那些连苍蝇都吃光了的情景……

这他玛纯粹是造反有理啊!

“陛下,徽商的确暂时不宜动,但盐商可不只有徽商啊!”

杨庆阴险地说道。

“说下去!”

崇祯说道。

“陛下,山海关之战期间,臣与黄蜚所部封锁辽东湾,查获多艘晋商海船,皆运粮以补给建奴,更兼臣攻破锦州之时,在锦州所焚之建奴军粮中多数皆江南所产之米,以此可知山西在南之奸商,始终不断以江南之米走私辽东。想那辽东苦寒之地,朝廷当年屯田之时粮饷不断,驻守将士尚且不免饥寒,建奴若无此辈汉奸之助恐怕尽皆饿死又何能为患数十年?而江南晋商皆集于扬州,此辈之奢靡岂非尽皆我辽东将士之血?此事若不彻查恐英魂亦难安于地下。”

杨庆大义凛然地说。

当然,他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抄徽商暂时的确不行,但不是还有晋商可以抄吗?晋商已经没用了,山西又不是咱们的地盘,有事也是李自成去头疼。

“汉奸?你这个词用的好!”

崇祯说道。

“此辈皆我汉人之奸徒,朕若继续坐视其逍遥法外,又何颜以对死难之将士,此乃锦衣卫职责,尔掌管北衙当速办此案!”

他紧接着说道。

“臣遵旨!”

杨庆立刻说道。

“你在南京尚无住处吧?”

崇祯说道。

“臣家无余财,南京的房子据说贵的很,再加上南迁之民众多,房价飙升堪称寸土寸金,臣哪里买得起,正准备到南京后让圆圆找旧识赁一处暂居,陛下想来也知道她在南京的熟人较多,估计租金还能便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