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番推导具备合理性逻辑,不过必须解开两个谜题。
第一,既然是原路返回,凶手是怎么贴上的门神像?
第二,同样是原路返回,他又是怎么贴上的密封条?
门神像在屋子前面,窗户在屋子的后面,走前面那就无法顾及后面,毕竟案发时房门是上了锁的。同理,走后面也就无法抹除掉前面的痕迹,除非凶手当时也如叶止白那样偷走了一双属于沈海涛的鞋子。
到底,会是哪种呢?
站在门口思索良久,白中元猛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随后顿时流露出了振奋状态,他终于找到答案了。
解开屋前和屋后矛盾的关键点,是那一泡狗尿。
白中元记得清清楚楚,最初勘查案发现场的时候便发现了狗的尿液,当时只以为是狗在偷吃厨房的残羹剩饭后继续觅食留下的,后来根据叶止白的供述得知狗是他放进去的,目的是叼走沈海涛的鞋子,方便他进出这里。
可在此时,尿液有了不同的解读。这的确是狗留下的,但绝不是当时狗想要撒尿,真实原因应该是被吓的。
逻辑如下:
(1)能执行较为复杂指令的狗,不仅是聪明的,还得是训练已久的,由此可以断定那条狗在厂区呆的时间已经很长。
(2)根据许琳提供的线索,结合密林中埋着的那些狗的尸体,可以表明犯罪嫌疑人是极为残忍冷血的。杀狗尚且不眨眼,那么平日里对待狗的态度更是可想而知的,一定是令狗极为恐惧的人。
(3)犯罪嫌疑人和叶止白养的狗长时间共同存在于厂区,平日里避免不了接触,很可能会经常性的发生冲突。
(4)有些狗的智商很高,比如成年边牧,其智商可媲美五六岁的孩子,是完全具备系统性感知的。
(5)经常虐待、屠杀狗的人,身上都会沾染上某种特殊的气息,会给智商较高、嗅觉灵敏的狗留下极深的印象。
综上所述,狗之所以在窗台下撒尿,是受到惊吓后的本能反应。也就是说,很可能是嗅到了“那个人”的气息。
由此又可以做出推导,杀害沈海涛的人,曾经在窗台的下面长时间停留过,抑或是留下了某种代表其身份的东西。前一种可能性不大,毕竟犯案之后没几个人会长留现场增加暴露的风险,那么就只有后一种可能了。
想到此,白中元朝着窗台下面走去,当手电光扫过时,他在窗角的一根钉子上看到了一块布料。布料不大,跟核桃差不多,看起来像是从裤子上面撕扯下来的,仔细嗅过其中既夹杂着淡淡的腥气,同时又有股难以言喻的香气,像极了某种香料,混杂到一起后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有人进来过,会是谁?”
白中元脑海中的画面很清晰,那晚抓捕丁亮的时候,他就是从眼前这扇窗户翻进去的,当时并没有这块碎布料。包括案发勘查现场的时候,碎布料同样是不存在的,怎么就忽然出现在眼前了呢?
只有一个答案,有人来过。
这个人的举动不难窥透,是在向警方提供证据和线索。由此可以基本认定,这块碎布料是属于犯罪嫌疑人的。根据这个结论,又能做出具备指向性的推理,案发当晚嫌疑人也曾爬过窗户,不小心的剐蹭下有了这块碎布料。
将上述的种种整合,嫌疑人的一系列行为也就能够做出还原了。首先,他利用双股绳从后窗进入了屋子;其次,不慎留下血迹以后用贴门神的方法进行了遮掩;再者,为了营造密室杀人,从窗户翻入了屋内;最后,在后窗外面使用某种未知的手段将密封条贴在了里面,至此这起杀人案算是画上了句号。
那么,嫌疑人是采用何种方式从外面贴上的密封条呢?
不得已,白中元只能再一次翻出去,反复摆弄两扇窗户半天,脑海中总算是划过了一道亮光,答案已经找到了。
充电式吸尘器!
因为,内部的窗台以及窗棱的缝隙中,没有丁点儿的尘土。
凶手的做法很简单,先将密封条固定在窗户棱的上方,然后从外面将窗户关起来,由于厂区宿舍的格局装修都是老式的,所以两扇窗户之间的缝隙比较大,只要用细铁丝纠正好密封条的位置,用大功率吸尘器便可以让密封条吸附到缝隙上。如此一来,也就彻底营造出了密室杀人的悬案。
换言之,这座院落的大门并不是凶手锁上的,很可能是沈海涛自己,目的自然是做出外出的假象进行欺骗。
很可惜,他并能蒙混过关。
上述的谜题解开后,白中元内心又有了新的疑问,这块具备关键价值的碎布料又是谁故意暴露出来的?
稍作思索,他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