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超很清楚。
……
这个年代,香港有很多大学,比如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以及香港圣公会大学等等,都会在每年主动扩招一些内地学生做留学生,在当地学习。
不过这些正规的学校是不会轻易收留宋志超这种大陆学生,摆在面前唯一的选择就是香港的那些私立的野鸡大学。
这种大学开办在香港,表面上是为市民服务,实际上就是一家赚钱的公司,想上学,可以,掏钱就行。
于是宋志超就把目标锁定在了香港中文大学的一所附校。
这种大学,说容易进也容易,说不容易也不容易,尤其作为香港的邻居,近水楼台先得月,南粤地区每年进入这所大学学习的人数最多,能够达到十五人。
想要申请留学,就必须要有学校推荐才行,这个其实也很简单。
由于年代原因,南粤各县市有很多高校都有考香港大学的指标,宋志超只要能够和这些高校的校政处打好关系,塞上两万三万,作为学校的建设基金,然后把自己以前的学籍迁过来,就可以通过学校推荐,申请留学香港。
最终,宋志超选择了潘禺第三高中,作为自己去香港的跳板。
至于选择这所高中的原因很简单,这所高中并不起眼,整个学校的教学成绩也不突出,升学率方面更是常年倒数,算是整个南粤最垃圾的一所高校之一。
也正因为如此,这所学校不像其它学校那样受欢迎,很少有人会在这里上学,作为跳板,跳去香港。
对于别人来说,这所学校就是个“鸡肋”学校,“垃圾”学校,没什么大用,毕竟好的高校,才更容易申请或者说考上香港那边的大学。但对于宋志超来说,这所高校却刚刚好,别人都不挤着进的,才最容易进去。
事实也的确如此。
只是一个很简单的拉关系,走后门,宋志超很快就联系上了这里的负责人,一名姓钱的校长。
原来这位钱校长的侄女在万达制衣厂做工,主要负责缝纫工作。
戚万达也不知道从哪儿得知她的底细,知道她大伯是第三高中的校长,于是就提拔她做了制衣厂缝纫部的小组长。
这女的感激不尽,觉得自己受到重用了,在工厂地位上升了,工资也涨了。
在对方感激之余,胖子就顺水推舟让她联系上了那位钱校长,然后宋志超砸钱过去,让对方帮忙办理学籍。
香港就在眼前,就看过完年能不能真的过去。
宋志超从来都没想过要做什么“潘禺之王”,“南粤之王039,对于他来说,这种称号太土鳖,就像是原始人过家家一样不入流。
在这样一个很土著的年代,就算在这种小地方成就再大,也没有丝毫的成就感,因为对手不是一个级别,打个比方就是现代人和原始人在拿着不同的武器打仗。
国内改革开放形势很好,但对于宋志超来说,这种环境还很不适合他这种前世大鳄生长。
对于宋志超来说,如今最好的地方,最能施展他才华的地方,只有距离潘禺很近的香港。
九十年代的香港,商战激烈,群雄逐鹿。
那才是宋志超希冀的天地。
何况前世的时候宋志超在香港,在澳门,在日本,韩国以及美国等地留下了很多财富,当然也窥探到很多人所不知的秘密。
重回故地,宋志超相信自己一定会做得更好,飞得更高。
想到香港,宋志超就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位被自己坑惨的查永孝查大少。
这位查少可是还欠宋志超一百万,并且打了欠条给他。
对此,戚万达觉得宋志超走了一步错棋,那位查少的欠条岂是好要的。
但对于宋志超来说,那位查少虽然卑鄙,却还没到无耻的境地,毕竟大户人家出身,他还要自尊。
就跟傅轻盈一样,这点钱对他们这些香港富家子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因此这笔钱一定不会赖掉,但想要顺利要回,可能会使些绊子,让宋志超要的不是那么舒爽。
事实证明也的确如此。
到了11月份的月底,那位查大少的忠诚跟班阿勇就打电话过来,用冷冰冰的语气告诉宋志超,“我们查少说了,钱是不会欠你的,不过咩,你必须去香港才能拿到。”
然后又说,“另外我告诉你知,我们查少已经回香港了!”
啪嗒,挂断电话。
阿勇传话,当然是查永孝的意思。
查永孝很得意。
虽然自己欠了这姓宋的扑街仔一百万,但是现在自己回去了香港,想要钱吗,那就追去香港咯!
在查永孝看来,像宋志超这种大陆仔,根本就没机会去香港。
尤其在这样的年代,香港那片圣地对于很多大陆人来说都是可远望,而不可接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