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小

谋断九州 冰临神下 3793 字 8个月前

徐础给曹神洗留下一百名士兵,一是护卫,二是监督,自己去见宁抱关。

宁抱关就住在城楼上,也不怕冷,开窗向外遥望。

夜色已至,城外只见点点火光,宁抱关却看得入迷,好久才转过身,向徐础道:“还是你有办法,找来的东西不少啊,我这边都快堆不下了。”

“这才只是一小部分,若治理得当,贡物当源源不绝。”

“嗯,我得能活下去,才能享受这‘源源不绝’。听说你进宫了?”

“是,向太后要来一份懿旨,安抚东都士民。”

“你还让曹神洗忙你掌管钥匙?”

“是,义军初到,未得东都士民信任,需要曹将军出面安抚。”

“嘿,左一个安抚,右一个安抚,好像义军就是专门来讨好东都士民的。”

“收买人心,有时候的确与讨好无异,但最后的结果绝不相同,一个是为己所用,一个是为他人所用。”

宁抱关骂了一句脏话,“收买人心真难。你先不必管我,看看外面,明天一早,薛六就要带着晋王、梁王、蜀王进城,我不能拒绝,只能让他们进来。”

“宁王做得很对。”

“然后呢?让出东都,还是将他们杀个干净?”

“诸王怕是不会孤身进城。”

“各带三千人,加在一起,已经比咱们人多了。”

“那就是没法杀个干净,但也不让出东都。”

徐础等于什么都没说,宁抱关转过头,又向外面望去,“薛六与晋王,只能先除掉一个,晋王早有害我之心,应当先除,可薛六部下最多,我若再让一步,怕是永无退路……”

宁抱关一整天都思考这件事,难下定论。

徐础道:“五王联军,宁王是主帅,天下皆知。宁王本是降世王部下,王号得之于他,同样天下皆知。”

“嘿,你总能说到点子上,既然是造反,当然先要除掉头顶上的家伙。那就是薛六了,待会你就出城,去见晋王,告诉他,天下九州,我可以给他秦、并、冀、汉四州。他若同意,大家一块杀薛六,他不同意,大家混战一场,看谁命大。”

“还有梁、蜀二王呢?”

“跟从前一样,梁王得淮州,蜀王得益州,至于你,我若得东都,吴州可以让给你,还剩一个荆州,算是给我养老吧。”

“宁王若有此心,天下可定。”

“我有此心,可惜你们不会相信。跟我说实话,晋王是不是已经将吴州许给你了?”

“是。”

“但他只是暗中许诺,没有公开,对吧?”

“当然。”

“很好,在你出城之前,我会召集诸将,宣布去掉吴越王之号,今后只称宁王,让你一个人当吴王,怎么样?”

“宁王……”

“这就对了。我若是不能得到你的信任,就得不到诸王的信任,更得不到天下的信任。徐础,你若助我得到天下,我必与你分享,何况区区一个吴州?江东是你的,我会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

徐础佩服宁抱关,同时也越发忌惮,仅仅相隔几个时辰,宁王已懂得舍小得大的道理,而且用得炉火纯青。

(感谢读者“heathers”的飘红打赏。求订阅求月票)

徐础从来没有如此深入皇宫,从进门的那一刻起,路边就不断地有人躬身相迎,甚至跪拜,一开始他尽量还礼,很快就只管大步前行。

那种感觉又出现了,好像寄居多年的客人,突然变成了主人,虽然还没有立刻适应,心里已是欣喜若狂,特别想要展示一下自己的权力。

这正是徐础力劝宁抱关放弃的感觉。

东都如同受伤的猎物,伏地轻轻喘息,没有猛兽此时能够忍住腹中的饥饿,不张开自己的血盆大口。

徐础也有野兽的一面,虽然劝说宁抱关时头头是道,这时却感觉到强烈的诱惑,至少在此时此刻,东都属于他,即便是在皇宫里,他也能为所欲为。

来到太后的寝宫外面,徐础已抵住全部诱惑,不再胡思乱想。

经过通报之后,徐础来到庭院里,隔着一道门帘与太后交谈,他觉得这样安排很好,因此没有提出进屋的要求。

徐础上前,拱手道:“在下徐础,拜见太后。”

即使隔着珠帘,徐础也能感受到审视的目光,许久之后,里面才有人道:“你是吴王?”

“吴国先帝是我外祖,我以外孙身份暂领执政王称号,待找到真正的徐氏后人,自会交出称号,退而为民。”

“哦,你是吴国公主的儿子。”

“正是。”徐础不像从前那样对母亲讳莫如深,问道:“太后见过我母亲?”

“没有,但我听说过她的事迹,她是个勇敢的妇人,巾帼英雄,怪不得你敢造反。”

徐础上前一步,“我来见太后,是有要事相商,如果太后避而不见,于东都不利,于己更为不利。”

“你不是正在与我说话吗?”

“太后若有你这份胆量,也不至于困在东都。”

帘后有人轻声道:“算了,还是我跟他说吧,终归逃不过这一劫。”

帘后身影晃动,换了一个人,声音极轻柔,像是久病未愈,没力气说话,也没兴趣讨好任何人,开口就问:“吴王是来杀我的吗?”

“义军诛暴君、除奸佞,不会为难一名妇人。”

“吴王所说的暴君,是我的丈夫和儿子吗?”

“正是。”

“你……他死的时候痛苦吗?”

“嗯?”

“先帝,应该是死于你的刀下吧?”太后声音越来越低,微微颤抖,像是在问一件极不得体的事情,生怕对方会发怒。

“万物帝先被刺客所伤,然后又被我与另外两人以匕首各刺一下,应该没受太多痛苦,与万物帝相比,百姓忍饥挨饿、卖儿鬻女,才是真正的痛苦。”徐础不由自主地用上“百姓”,心里突然明白这两个字的威力,用它们来反对任何人或事,无往不利。

太后轻叹一声,“久在宫中,不知民间疾苦。吴王来此,所为何事?”

“东都士民尚众,对义军心存疑虑,我来请太后传懿旨,平定民心,以免骚乱。”

“我……我哪有这样的本事?”太后的声音显得很慌乱。

徐础从怀中取出一份折子,双手递上,“不劳太后多虑,我已拟定懿旨,太后盖印即可。”

守在一边的宫女上前接过折子,送到帘后。

之前冒充太后的声音又开口了,“楼础,你也是天成旧臣,为何背国弃君,投靠反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