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连胜

谋断九州 冰临神下 3491 字 8个月前

“留之无益,放回去可以沮败朝廷士气。”

“呵呵,我觉得大都督是在卖人情。”

“哈哈。”徐础没做更多解释。

城中将士陆续出来,个个喜形于色,这一战几无伤亡,就将官兵打败,夺得大批军资,乃是众人举旗造反以来,从未有过的大胜。

孟僧伦等将领赶到,数十人趋至徐础马前,同时跪下,以额触地,齐声道:“末将拜见大都督。”

徐础立刻下马,首先扶起孟僧伦,携其手道:“此战孟将军功劳最大,当官复旧职。前日杖责,迫不得已,请孟将军受我一拜。”

“能为大都督效犬马之劳,正是我愿。”孟僧伦急忙还礼。

整件事就算是遮掩过去,徐础带兵进城,立刻分配军资,论功行赏,有意偏向小姓将士,以安抚其心。

徐础在诸将之中没看到鲍敦,寻机向一名鲍氏将领道:“鲍护军何在?”

将领小声回道:“三爷受伤了。”

徐础一惊,将行赏之事交给王颠,立刻去探望鲍敦。

奚援疑精于箭术,随手一射,正中鲍敦肩膀,官兵没看到,鲍敦也不露面,只以声音劝降。

箭矢已经拔去,鲍敦露出半边臂膀,缠上厚厚的绢布,大口喝酒止疼,见到徐础,笑道:“让大都督见笑,我是唯一受伤的人吧?”

徐础顿足,“是谁射伤鲍护军?早知如此,我当手刃此人,为鲍护军报仇。”

“是我自己没注意,何仇可报?那个奚将军是条好汉,他可愿留下?”

徐础摇头,“我将官兵都放走了,留下的人十中无一,奚援疑也走了,他还要与我再战一场。”

“哈哈,奚援疑箭射得准,论才智就差得远了,绝非大都督的对手。”

徐础笑笑,接连险胜,他对这支军队仍无太大信心。

见鲍敦伤势不是太严重,徐础稍稍放心,安慰多时,才要告辞。

鲍敦却要话要问:“大都督要带兵去往东都吗?”

“嗯,群雄皆在东都,吴军不可落于人后,至少要去观战。”

“恕我直言,大都督没留下官兵是对的,吴军已有数股力量,再加进官兵,纷争只会更多。”鲍敦长长吐出一口气,刚才这些话还不是“直言”,见徐础没有反驳,他才继续道:“七族将领忠心可嘉,本应是吴军中坚,可惜没有将才,无法服众。大都督虽事事亲为,只可小胜,难与群雄争锋,望大都督多多在意。”

徐础拱手行礼,这也正是他耿耿于怀的难题。

(求订阅求月票。)

徐础制定了一整套复杂的计划,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结果顺利得超乎想象。

他只带了三十几人,先以管长龄的名义将留营将校一拨拨叫进来,命他们放下兵器投降。

看到老将军落入敌手,进帐的军官没人反抗,乖乖地解下配刀,放在地上,唯一的要求就是善待老将军。

徐础亲自解开管长龄嘴上的布条,拱手致歉,向十多名将校道:“天成将亡,人人皆知,尔等当自寻出路,以免池鱼之灾。我不会强求你们投降,告诉全营士兵,兵器、盔甲与马匹不能带走,人随意,去留自选。”

官兵不比叛军,令行禁止,全靠层层将校掌控,军官投降,兵卒绝不会反抗,徐础押着管长龄与众将校走了一圈,宣告用意,士兵纷纷放下兵器、解下盔甲,大多离营而去,留下的极少。

天成朝毕竟还在,它的灭亡在有些人看来一目了然,另一些人却仍保持效忠的习惯。

徐础带来的部下将官兵旗帜降下来,换上提前备好的吴军旗帜。

天亮不久,一批吴军士兵赶来,他们原本留在城外营中,一遇偷袭,立刻逃至营外,如约奔往官兵营地,见到自家旗帜飘扬,大喜,立刻入营听命。

徐础下令换上更多旗帜,堆积器物,然后列队面朝汝南城,等候夜袭官兵归来。

官军步兵没能与奚援疑联系上,但是冲破了鹿角栅,顾不上将领,慌张奔回自家营地,谁知望见的却是敌军旗帜,无不大惊失色。

吴军士兵大呼:“管长龄已降,你们还不束手就擒?”

官兵闻声溃散,徐础派出一小队士兵,做追击之状,官兵跑得更快,也有少数人就地投降。

吴军收拾器物,押着管长龄等将官,列队回营。

汝南内外城之间,奚援疑带着三千骑兵左冲右突,踏毁了一批无人居住的简陋帐篷,却没遇到一个活人,他也曾试图登城,可汝南城士兵不擅野战,却精于守卫,钩连枪、长竹竿、热油、沙土、木石等物准备得极为齐全,轻松挡住了官兵的进攻。

奚援疑没带任何攻城器械,人心慌乱,马匹疲惫,三千人很快陷入窘迫境地。

天已大亮,内城城墙上有人大呼道:“奚将军过来说话!”

奚援疑驰到近前,抬头看去,认得那是孟僧伦,不由得怒从心头起,骂了几句,道:“江东孟氏,必遭灭门之祸!”

孟僧伦笑道:“兵不厌诈,奚将军看开些,何不尽早早下马投降,免去将士之苦?也算是识时务的俊杰。”

奚援疑呸了一声,调头又向外城跑去,天已大亮,他要找个突破口。

外城城头也有一人大声道:“奚将军过来听我一言。”

奚援疑不想理他,那人道:“管将军已在城外投降,奚将军还要做困兽之斗吗?”

奚援疑驰到城下,“管将军乃本朝老将,忠心昭著,绝不会向反贼低头。”

守卫外城的是鲍敦,笑道:“向反贼不会低头,向故人之子呢?徐大都督晓以利害,管老将军颇有自知之明,率军投降,连营地都交出来了。你在城内看不到,我给你几样东西。”

城上飘下几面旗帜,官兵看得真切,那是管长龄的将旗,出征时不离左右,绝不会无缘无故落入他人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