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尊贵

谋断九州 冰临神下 3637 字 8个月前

说完这一句,花丛后面没了声音,张释端呆了一会,笑道:“楼公子的口才肯定没问题,可是……无官无职,又是禁锢之身——我已经问清楚禁锢是怎么回事了,比我预料得还要严厉,先帝带领群臣在太庙里发过毒誓,无论是谁,胆敢解除禁锢,生时万剐凌迟,死后永坠火焰。”

“我不求解除禁锢,更不求荣华富贵。”

“那你求什么?”长公主又开口了。

楼础沉默一会,“自小习读圣贤之书,虽不解其意,然心向往之,愿为万民发言,哪怕陛下只听进去一点,稍解民困,于我足矣。”

长公主大笑,张释端看过来的眼神都变了,有惊讶,有嘲笑,还有一丝敬仰。

“说得好。”长公主止住笑声,“不愧是大将军之子,五弟,你该仔细品味楼公子的这几句话。”

“为民请命?这不就是我一直想做、在做的事情吗?”

“不不,为谁请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请命’的志向与心气。人分尊卑,卑者劳力而受治于人,尊者劳心而治人;人有贵贱,贱者之心全在自己身上,天下虽大,只取立足之地,贵者之心系于众生,虽处陋室之中,不忘江湖之苦。五弟,咱们都是天生的尊者、贵者,这不只是侥幸,也是重任,受到宠信,咱们要帮助陛下治理天下,有朝一日失去这份宠信,也不可独善己身,别人可退可躲可逃,唯独咱们不行。”

张释端向花丛深深作揖,起身道:“我明白了。这样说来,楼公子是自己人,唯一的区别是咱们受宠,楼公子受禁锢,但他不退不躲不逃。”

“此言是矣。楼公子,请你回家暂待,让我们商量一个妥善办法。”长公主越发显得客气。

“‘尊贵’二字在下担不起,可是勇往直前的胆量还有一些,请长公主择情采用。告辞。”

张释端亲自送客,一路闲聊,对楼础十分敬重,到了归园门口,他屏退仆人,正色道:“楼公子真想直接向陛下进言?”

“有些话,外人比家人更适合说。当然,能向陛下面陈己言,乃是天大的荣耀,要看长公主如何定夺。”

张释端稍稍压低声音,“长公主的习惯一向如此,说谁的好,就是要用谁,她刚才将你夸上了天,那就是一定要送你去见陛下。”

“正合我意。”

“你要想好,我们惹怒陛下,顶多挨顿训斥,换成你——即使你是大将军之子,也没有大用。”

“我若想借大将军的势,就不会向你们吐露心声。”

张释端笑了,“禁锢只能阻止一个人当官,不能阻止他心怀天下,楼公子今后自有前途。”

大将军府离归园不远,仆人段思永送楼础回家,临走时躬身行礼,比之前同行游历时更显恭敬。

老仆没睡,见到主人回来才算心安,“外面乱哄哄的,公子不如待在家里……”

“我去的地方再安全不过。府里有人找我吗?”

“没有,马侯爷府里送来一箱礼物。不过年不过节的,送什么礼?”

“寿礼,晚了几天。”

“这可不是几天,快一个月啦。”

箱子放在桌上,里面是衣物、纸扇、玉佩等物,楼础一层层翻下去,在最下面掏出一柄匕首。

匕首锋利无比,在桌上轻轻一划,留下一道深痕。

“够用。”楼础自语道,他认准的事情,绝不会轻言放弃。

(求收藏求推荐)

天色刚暗,段思永如约而至,“附近有座归园,世子在那里静侯楼公子。”

楼础又一次违令出门,老仆连声叹息,却没说什么。

归园不大,秋寒花败,草木半枯半荣,灯光一照,别有一番风景。

张释端在亭中设宴,亭子一面临水,三面花丛环绕,只有一条小径通进来,花色各不相同,虽已衰败过半,仍可想见盛开时的艳丽。

“谁能想到会出这种事情?竟然真的有人刺驾。”张释端亲自斟酒,“只能说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

“有人怀疑幕后主使者是大将军。”

张释端没有否认传言,“无论是不是大将军,至少可以肯定与楼公子无关,因为当时你出门了。”

楼础笑笑,无话可说,不敢多说。

“怎么样,楼公子此行可有所得?”

“收获颇丰。”

“哦,看到什么了?”张释端年纪虽小,对时事却极感兴趣,又一次执壶斟酒。

“我看到黄河之水快要漫过西行船只,艘艘如此,没有例外。”

“那是运送的粮食、器械太多了,朝廷这回真是要将秦州盗贼一举扑灭。”张释端对这个回答有点失望。

“船上装载的不只是粮食、器械,还有金银、丝绢、乐器和女人。”

“带这些东西干嘛?颁赏立功将士吗?”

“我打听过,这都是各路将领与官员给自己带的,用途我可以猜测一下:金银丝绢用来贿赂上司购买军功,乐器、女人可以送礼,也可以自用。”

张释端拍案,“岂有此理,这样的将官就该被关进监狱。”

“我还看到,官府大肆征用民夫,村镇里难得见到青壮男子,只剩老弱妇孺,任凭差吏横行。而那些民夫,甚至不知道自己被谁征用,转了一圈,很可能是在给地方豪吏修房建园。”

张释端又一次拍案,义愤填膺,“贪官污吏死有余辜!我一定要将这些告诉陛下,派人整治这些混蛋。”

楼础饮一杯酒,“陛下若问,谁的船上暗运私货?共有多少这样的船只?哪个县令多征民夫、假公济私?修的是哪一家花园?世子如何回答?”

张释端愣了一会,“这些事情得你告诉我。”

“可我也没有答案,游历途中,我只是一名路过者,能给你几个名字,但是查不出有多少船只,也不知道有多少郡县滥用民力。”

“但你确实亲眼所见?”

“亲眼所见,处处如此,或轻或重而已。”

“嗯,我会劝陛下派人去查。”

“查什么?”

“查船只挟私、官吏滥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