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章

旁边还站着个稍微年轻点的,跟那妇人长相相似的女子,劝道:“姐,你也别生气,容华贵宾楼的大堂也不丢人,女方家就一个外婆不是吗?我看对方也不会计较这个的。老太太说不定觉得能来这种地方见面,说出去就很有面子了。”

这三个便是高扬的父母和小姨,堂客给他们找了角落里稍微安静的圆桌坐下。高母先拿了菜单跟小姨两个商量着点菜。

过了一会儿,他们接到老太太电话,也没到门口接应,芳宁的外婆张书芬便跟着妹妹张庆芬和侄媳妇武燕三个人一起找过来了。

高父先非常抱歉地说:“今天这里包厢满了,只好在大堂里委屈委屈。”

武燕手里拎着个帆布包,放在一旁空着的椅子上,她今天本来就不满意男方家不到门口接应,态度倨傲不够诚恳,便冷笑着说了句:“大堂这么乱糟糟的,怎么说话呀。”

高母一听,心下不乐意了,也不好反驳,只是对张书芬说,外婆,您上座!

张书芬今年七十多了,人很硬朗,穿着得体,说话声音洪亮,不像是个不讲理的人。外婆给武燕递了个眼色,让她不要乱说话。

高母恭维了一句:“外婆气色真好,哪里看得出来有七十多岁了。”

张书芬爽朗笑道:“我每天要去爬山练剑,把身体锻炼好了,小辈才能放心工作,不能拖他们的后腿。大家都坐吧。”

服务员来问上什么茶,高父说:“普洱怎样?”大家都没意见。

过了会儿,武燕让服务员拿了几支紫山冰泉水来,高母看在眼里,没说话。高扬小姨低头说了句:“她估计不知道这水多少钱一支吧?反正男方买单,她们也是真敢乱来。”

高母心里也不爽快,但总不能因为多花了几百元而说什么,免得落人话柄。

桌上没人说话,气氛有点僵,高扬小姨便来热场:“外婆家里几口人呀?”

张书芬说:“你要说直系的,我就剩下一个儿子,孙辈嘛,也就芳宁一个。”

高扬小姨:“芳宁她舅舅没生小孩?”

“唉,”张书芬也不避讳,她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他这里呀,小的时候摔坏了,他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还生什么小孩呀。”

高扬小姨“哦”了一声,又攀谈了几句,高父高母互相看了一眼,看来这个未来儿媳妇要承担的责任实在有点多呀。

张书芬眼神老辣得很,忙解释:“你们放心,我们将来不会给他们小两口增加麻烦的。”

高父笑了笑,还是说了句中听的场面话:“哪里哪里,他们要是结婚了,就是一家人,何来麻烦一说。”

武燕问:“我听说,高扬是个设计师,不知道高先生家里是做什么的?”

高母明显不太想搭理武燕,高父怕氛围太尴尬,便谦虚笑道:“开了个小小的服装公司。”

张书芬点头:“做实业的,挺好。”

高扬小姨说:“芳宁结婚后,其实也没必要在娱乐圈呆着了,听人说娱乐圈复杂……”

张书芬一听这话,心里不舒服,便护短道:“我们家芳宁,很单纯,工作兢兢业业的,从来不参加那些多余的饭局。”

高母也笑:“我们的意思都是,他们结婚后,芳宁就在家休息,照顾好高扬的生活,养好身体趁早生个孩子,社会男女分工不同,外面拼搏的事,交给男人就是了。”

张书芬听了这话,没有搭茬,武燕最明白老太太的想法,便笑道:“现在时代变了,女人么,孩子可以生,事业也可以有的。我们芳宁喜欢做什么,我们就支持她做什么,她从小就是被我们宠着长大的孩子,她有自己的理想,我们都是支持的。”

第一个话题大家就聊不到一块去,高母以为外婆会跟自己想法一样,不免略微失望。很快,武燕发起了第二个话题,婚后小两口住哪里。

高母:“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个复式房,也买了没多久,把主卧收拾出来作为婚房,外婆觉得如何?”

张书芬没想到高家人比她老太太还要守旧,她抿了口杯中的冰泉水,笑道:“我的想法不重要,我们芳宁呀,喜欢有独处的空间,她现在就自己一个人住,我怕她适应不了这种婚后跟公婆同住的生活。最好还是单独给他们安排一套房子……”

张书芬话没说完,高母接过话题:“我也是为了方便照顾他们,我们之前已经给高扬买了一套房子,不过还没装修……”

“孩子大了,他们懂得自己照顾自己,家里的琐碎活儿请个保姆来做就好了。”武燕说着,又问:“那新买的房子多大?”

“九十多平方。”

“太小了吧。”

高母和高扬小姨相视一笑,这女方家拿高姿态,估计就是为了等会儿要多点彩礼,小姨道:“九十平方,大二居,就在市中心区,价值一千多万,写的是高扬的名字,贷款我姐姐姐夫还,小两口婚后也不会有什么压力。”

一直没说话的姨外婆张庆芬说话了:“这样,我们今天呀把话说开去,再不好听的丑话恼话,都今天说完。我们的意思是,婚后小两口不能跟老人住,这是个基本原则,不能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