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重获信任

孺子帝 冰临神下 3472 字 8个月前

韩孺子惊讶了一会,突然觉得这条建议也不是太匪夷所思,“说说理由。”

“崔太傅身经百战,虽非必胜之将,但是熟知军务,且他从前本是官,后来被武帝派到南军,才改为武职,对部司之责比较了解。”

“崔太傅曾是大将军,担任兵部尚书岂不是贬职?”

“崔太傅早已卸任,最近又被夺爵,出任兵部尚书乃是戴罪立功,并非贬职。”

韩孺子摇摇头,“朕刚贬黜崔太傅,突然又委以兵部尚书,外人不知,还以为朕此前是在虚张声势。”

“唯陛下裁定,崔太傅若是不妥,户部孙尚书可为备选,兵部周侍郎也可。”

“宰相酌情商定,明日递一份奏章。”韩孺子没有完全拒绝。

“遵旨,陛下。”卓如鹤知道自己应该告退了,可心里总是不安,迫切地想要知道皇帝的真实想法,于是说道:“臣有一言不可不说,请陛下垂听。”

韩孺子挥下手,示意宰相可以说。

“骤废私奴,伤筋动骨,大楚承受不住突然增多的大量人口,陛下委臣以重任,臣请先为私奴入户籍,其它事情一概缓行。”

这离收回圣旨只差一步,皇帝若是同意,卓如鹤自可放手去做,若不同意,则所谓信任只是一时之兴,当不得真。

韩孺子陷于沉默,良久方道:“宰相先与群臣商量一个具体计划。”

“是,陛下。”卓如鹤心中又信了两三分,只是纳闷究竟是什么事情改变了皇帝的态度。

卓如鹤告退,一直站在皇帝身边的张有才忍不住道:“宰相分明是要借机抬举崔家,背后必有交易。”

“别管太多,你这么闲,朕交给你一件重要任务。”

张有才面露喜色,“好啊,私访?还是查案?”

“都不是,从今以后,你替朕掌管宝玺。”

张有才吓了一跳,中掌玺在宫里可是不小的官儿,论地位,通常只比中司监低一些,他现在是皇帝的贴身太监,相当于一步登天。

“陛下是说真的?宫里不是有人掌玺了吗?”

“可以调离,你是朕相信的人,由你掌玺朕更放心。”

“可我不想离开陛下,别人服侍陛下,我还不放心哩。”

“中掌玺也可以留在朕身边。”

“那我愿意!”张有才喜形于色。

韩孺子笑了笑,“宰相有事做了,御史台绝不能闲着,你去问问,瞿御史回京了吗?”

张有才一溜烟地跑出去,很快回来,“楼下的中书舍人说了,瞿御史还在路上,还要至少三天才能到京。”

“嗯,不用着急。”韩孺子手指轻敲桌面,突然停止,“派人去倦侯府,传赵若素。”

卓如鹤自从当上宰相之后,还从来没在凌云阁获得过皇帝的单独召见,因此得到消息之时他感到十分意外,走进凌云阁,心中则生出颇多感慨,觉得自己应该是大楚历来最难做的宰相。

皇帝起身相迎,两名太监搬来一张椅子,而不是常见的凳子,卓如鹤行礼之后坐下,暗自警惕。

“朝中官员可还尽心?”

“一切正常,各衙门的人都齐了,前几天耽误了一些事情,总算还能弥补过来。”

“废私奴之事,有劳宰相了。”

卓如鹤起身,“臣不敢推脱,臣自会尽心竭力,只是困难比较多,眼下又值多事之秋,臣的身体状况也不大好,还请陛下多做准备,以防万一。”

韩孺子笑了笑,示意卓如鹤坐下,“卓相可还记得你我的第一次见面?”

“臣毕生难忘。”

“那时候卓相说过一句话,‘官府似乎有粮又似乎没粮’,朕也毕生难忘。”

卓如鹤既感动又羞愧,还有一丝困惑,不明白皇帝提起这句话有何用意,难道是讽刺自己“似乎有病又似乎没病”?

韩孺子没想那么多,继续道:“那时朕以为各地官员不以民生为念,皆是贪官、恶官,也是朕太年轻,如今仔细想来,官员这么做,无非是为了应对更紧急的突情况,更是为了应对上方的无尽索取,所以,根子不在官员,而在朕。”

卓如鹤回道:“陛下不必对自己苛责太甚,贪官、恶官都是有的,与陛下无关。”

韩孺子没有继续“反省”,问道:“垦荒之事进展如何?人手还紧缺吗?”

垦荒是卓如鹤执政的核心,他马上回道:“去年丰收,对垦荒助益甚大,人手依然紧缺,不过这种事无需急迫,垦荒者若是太多,官府反而不了足够的耕具,而且此时人多,以后必然人少,到时多出来的耕具会遭到浪费。”

韩孺子点头,稍稍向前探身,很严肃地问:“在卓相看来,宰相的职责是什么?”

卓如鹤明白,这才是今日谈话的重点,起身行礼,“臣以为,宰相为陛下之辅,在政务上,不求精,而求全,不求功,而求稳。”

“皇帝的职责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更难回答,卓如鹤打点精神,小心回道:“皇帝坐拥天下,垂拱而治,要职责为选官、用官。”

“卓相所言乃太平天子,若是乱世呢?皇帝也要垂拱而治?”

“若在乱世,天子与宰相一人平乱一人守成,平乱者征战四方,守成者更需求全求稳,为平乱者所需的一切应用之物。”

“卓相觉得你我二人谁该平乱?谁该守成?”

卓如鹤再行礼,“臣以为眼下并非乱世。”

“西方有强敌,北方有匈奴,卓相以为这不是乱世?”

“西方强敌相隔甚远,且是骤兴之国,锋芒所至,一时无两,假以时日,其败也,大楚严阵以待即可,无需过于担心。至于匈奴,为祸不是一天两天了,即便是在武帝之前,匈奴也没让大楚成为乱世,如今其内部分裂,大楚虽稍弱,并不惧它。”

韩孺子点下头,这就是多数大臣的看法了,所以他们才不着急,甚至抽空弄出一次怠工,在他们眼里,眼下的危机很寻常,完全可以正常应对,皇帝没见过世面,才会如此认真。

“希望一切皆如卓相所言。”韩孺子曾经盼望过战争,现在却改变了想法,战争只是他一人所欲,大臣不支持,最重要的是,百姓也不支持,大多数人宁愿过平安的苦日子,也不愿势妻弃子去边疆立功。

“平乱是一时之功,守成乃万世之业,朕贪一时之功,不擅守成,眼下虽非乱世,朕守成也有些力不从心,守成之重责,唯有交给宰相。”

卓如鹤做好了准备,要与皇帝唇舌剑一番,甚至可以小小地得罪一下,然后借机请辞,绝没料到皇帝居然顺水推舟,要让自己担守成之责,既意外,又有点惊恐,竟不知该如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