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绝不背叛陛下。”
“哪个陛下?”卓如鹤得问清楚。
“当今陛下。”南直劲微微一笑,“我已经说过许多次了,宰相大人,咱们的底线是一样的,当今陛下虽有一些……缺憾,却已是武帝以来最合格的皇帝,放眼整个宗室,再找不出第二人。南某指灯发誓,绝无二心,稳定朝廷也是为了防止有人谋逆。”
“你打算怎么办?”卓如鹤心不甘情不愿,还是被说服了。
“此时此刻,关键人物是户部瞿大人。”
“瞿子晰?”卓如鹤有些糊涂了。
“瞿大人生性孤傲,一直不肯融入同僚,又兼弟子众多,且多是不稳重的年轻人,朝廷分裂,另一方必举他为首。”
卓如鹤又一次沉默,南直劲所言不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之前在勤政殿上,大家才会推举瞿子晰第一个去见皇帝。
这是一招障眼法,如果让皇帝以为瞿子晰也是朝廷的一部分,行事或许会更谨慎一些。
事实证明,这一招很可能生效了,皇帝在见过瞿子晰之后,的确变得宽容。
卓如鹤越发不能“问心无愧”,长叹一声,“瞿户部名声甚佳,又得陛下欣赏,对他不可轻举妄动。”
“当然,那会让朝廷分裂得更快,我的意思是瞿大人在户部做得够久了,该调到吏部。”
吏部是六部之首,调为吏部尚书,品级未变,实权却增加了,而且这是通往宰相之位的必经之途,卓如鹤没当过,算是极特殊的例外。
这和让瞿子晰去见皇帝的意思一样,都是为了显示朝廷的团结。
“就这样?”卓如鹤不太相信。
南直劲微微一笑,“右巡御史空缺多时,瞿大人也可兼任。”
御史离宰相又近一步,虽然皇帝看好瞿子晰,这样的速度也太快了一些,而且宰相本人感受到了威胁,虽说心生退意,但是亲手将位置让给竞争者,卓如鹤还是有些不愿。
“这种先例可不多。”卓如鹤冷冷地说,吏部与御史都是治官,职责却不同,一个负责考核任免、一个负责监察督导,除了个别过度时期,极少会允许同一人兼任。
“这么大的事情,就让陛下裁决吧,如果我没猜错,陛下肯定会同意任命瞿大为右巡御史,这就够了。”
“嗯?”
“很快就将有一桩案子落在右巡御史手里,如果处理得好,朝廷不会分裂,宰相大人也能重拾陛下的信任。”
“什么案子?”
“燕家。”
卓如鹤神情微变。
南直劲仓皇回到京城,却没有回家,直奔自己常去的一家茶馆,坐了很久,缓缓心神,望着外面的车水马龙,恍如隔世。
将近天黑,估计大臣们都该到家了,南直劲离开茶馆,前去拜访宰相卓如鹤。
卓如鹤这一天也是魂不守舍,但是慢慢冷静下来,反复思量皇帝的态度,觉得自己还没有走到死路。
因此,他很不愿意再见到南直劲,但又不能不见,于是让两名随从留在身边,以防日后有人说三道四。
“你不该来。”卓如鹤直白地说,“陛下仁慈,咱们就该明哲保身,从此只做自己的分内之事。”
南直劲行礼,“一直以来,我做的每件事情都在分内。”
卓如鹤大为不满,“南直劲,在我面前就不要说这种话了吧,自我上任以来,朝内官员的任免半数与你有关,这也在分内?你是吏部尚书?”
南直劲也不管有无外人在场,正色道:“宰相大人可以打听一下,我是推荐了一些官员,可是我从谁手里得到过好处吗?南某迄今住在穷街陋巷,家无余财,妻子儿女自食其力,可曾接受过帮助?”
卓如鹤的确派人调查过,南直劲所言不虚,否则的话,他也不会任一名中书省小吏为所欲为。
“你的‘分内之责’究竟是什么?整个中书省也没有这个职责吧?”
有些话在皇帝面前不可说,对犹豫不决的宰相却必须说明白,南直劲道:“我的‘分内之责’也是每一位大楚臣子的‘分内之责’,宰相大人以为朝廷是谁的?”
“当然是陛下的,南直劲,小心说话,我是当朝宰相,不是街边百姓,由不得你信口胡说。”
南直劲笑了笑,“我的话百姓说不出来。再让我换个问法,朝廷属于哪位陛下?”
卓如鹤吃了一惊,冷冷地说:“大楚只有一位陛下。”
南直劲摇摇头,“不对,大楚有九位陛下,当今天子是其中一位,还有八位,都在太庙里。大楚朝廷不只属于当今天子,而是所有九位陛下。”
“就凭这句话,你就该被处斩。”卓如鹤向随从使个眼色,他准备逐客了。
一向拘谨的南直劲这时却露出几分狂热神情,“就算死我也要说实话,九位陛下对朝廷的影响不可同日而语:太祖定鼎,功劳最大,随后的皇帝不过子承父业,保位而已,再次塑造朝廷的是武帝,唯有武帝能延续太祖的功勋。”
“不必说了,南直劲,陛下恕你无罪,你就该感恩戴德……”
南直劲叹了口气,“我的确应当感恩戴德,所以我特意来对宰相大人说句话。”
卓如鹤示意南直劲说下去,心里已做好拒绝的打算。
“陛下可以乱,朝廷不能乱;朝廷可以乱,宰相不能乱。”
“你想多了,南直劲,陛下未乱,我也没乱,朝廷也依然稳定。”
南直劲上前一步,盯着卓如鹤,“宰相大人以为陛下一句宽恕,从此就能风平浪静了?咱们都清楚,朝廷从来不是铁板一块,文武百官听到风声,都在蠢蠢欲动,只等有人带头,很快就会有无数奏章弹劾宰相。到时候,宰相的罪名就不是勾结近臣、探听圣意那么简单。”
“我问心无愧。”
“宰相大人为官的年头不少了,‘问心无愧’就能无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