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重新谈判

孺子帝 冰临神下 3527 字 9个月前

韩孺子去了一趟北城,那里有许多将士伤势太重,无法前去接驾,樊撞山说不出话,只能向皇帝点头,侍卫头目勉强能够坐起,皇帝免去一切礼节,慰劳一番,回王府休息。

子夜已过,韩孺子早已感到虚弱无力,但是仍然正常接受张有才等太监的服侍,灯烛熄灭,太临退去,孟娥留下,谁也没有在意。

有什么东西碰到了嘴唇,韩孺子张口咽下,过了一会他说:“这件事不要对外人说。”

“嗯。”孟娥的声音来自角落。

“还得想个办法断绝这种毒药。”

“我配了一些解药,随时可用,但这不是根本。”

“根本在云梦泽。”韩孺子闭眼睡去,那是他早晚要解决的问题,但不是现在。

第二天下午,乔万夫来了。

大楚的使者有好几拨,都比乔万夫的官职要高得多,大单于却偏偏选中他传话。

大单于降低了要求:匈奴只要辽东一地,叛军只要齐国,其它条件没变,互通关市,每年互赠礼物若干——匈奴人的礼物只是象征性的,大楚却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大量财物。

还有一条就是和亲,大楚必须交出被拐走的右贤王姬妾,并“赔偿”一位公主,作为当初和谈的延续,大单于也会将自己的几个女儿、孙女嫁给皇帝,其中一位要当皇后,起码与皇后并列。

此外的条件还有许多,匈奴人看上去真是要谈判。

东海王了解皇帝的底线,一条一条地反驳与修改,原本就写得密密麻麻的纸张,又被添上更多的蝇头小楷。

皇帝绝不让出一寸领土,这是底线,至于其它条件,东海王提出反对,只是为了讨价还价。

乔万夫要将大楚的回复带给大单于,临走前得到了皇帝的召见。

乔万夫得到大单于的欣赏,是因为他详细计算出了匈奴人一年的用度,草原能解决多少,又需要从大楚得到多少,一笔一笔算得清清楚楚,比匈奴人自己还要了然于胸。

他对皇帝说:“匈奴人终归贪利,互赠礼物一条其实是大单于的底线,其它事情都有得谈。”

“大楚负担得起吗?”

乔万夫并非户部官员,但他久在敖仓为官,能够大致推算出整个大楚的产出,“现在的数额太大,酌减三到五成,大楚能够负担得起,但是要接连几年风调雨顺才行。”

“多在那边打探消息,朕需要弄清楚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大单于突然放弃攻城。”

“邓粹东征”四个字实在太简单了,韩孺子迫切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好决定他在这场谈判中能让步到何种程度。

“瞿先生懂一点匈奴语,一直在暗中探听消息,明天微臣应该能带来详情。”

韩孺子派人送走乔万夫。

将士之间的战斗暂告结束,另一场战斗才刚刚开始。

大单于大怒,谁也想不到,像他这样一把年纪,还能盛下如此旺盛的怒火,他站起来,高举双手,像是在呼乞众神降临,又像是在挑战世上的所有敌人,吼叫、咒骂、指斥……话语如洪水一般倾泄而出。

帐中的匈奴人无不噤若寒蝉,跪在地上不敢动弹,在楚人面前强横暴虐的右贤王,这时乖乖地趴在地上,比接到主人命令的猎犬还要老实。

韩孺子不怕,因为他一句也听不懂。

冯世礼等人也听不懂,但他们从被俘之时起就已失去大部分胆量,做不到像皇帝那样镇定。

韩孺子不怕,还因为他知道,大单于的愤怒与这帐篷里的任何人无关,肯定是因为塞外的楚军进展顺利。

大单于的怒火终于烧尽,盯着皇帝看了一会,慢慢坐下,尽显疲态。

大帐里一片安静,通译未得命令,一个字也不敢传译。

大单于挥挥手,通译颤声道:“皇帝……请退下休息。”

皇帝没有受到虐待,有酒有肉,只是不能随意走动,更得不到只言片语的消息。

韩孺子坐在床上,午后不久,开始感到头疼,一点点加重,到了傍晚,疼得他几乎无法思考。

“头疼也是症状吗?”他问道,记得很清楚,上次中毒只是身体虚弱,没有头疼的感觉。

帐篷里只有两人,孟娥走过来,伸手在皇帝的额头上按了一会,又拿起他的手腕,按了一会脉,“是陛下太焦虑了。”

韩孺子微微一笑,他不可能随时随刻地虚张声势,总有掩藏不住的时候。

“如履薄冰,孟娥,我现在知道什么是如履薄冰。”

孟娥嗯了一声,退回原处。

韩孺子强迫自己思考,与头疼对抗,过了一会他又问:“今晚毒发,会持续多久?”

“大概十天左右吧,我用的药量比较大。”

“嘿,如果最后匈奴服软,咱们却死在这里,那才……有意思。”韩孺子并无埋怨之意,当初是他出的主意,孟娥只是执行,他是真觉得有意思,忍不住笑出声来。

孟娥的目光里有些困惑,“我不明白……”

“皇帝很重要吗?”

“当然,皇帝是天下之主,国不可一日无君。”

“当皇帝的人很重要吗?”韩孺子换了一种问法。

孟娥一愣,终于明白韩孺子的意思,慢慢走到皇帝身边,用前所未有的温柔声音说:“没有人比陛下更适合当皇帝。”

韩孺子抬头看着孟娥。

“皇帝重要,当皇帝的人也很重要,在大臣们眼里或许一样,可是对大楚、对晋城军民……对我来说,谁当皇帝有着重大区别,如果不是你,晋城已破,我们不是被杀,就是沦为奴隶,大楚也会屈服。大楚或许以后还能驱逐匈奴人,但在驱逐之前呢?无数人会为此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