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杀戮即忠诚

孺子帝 冰临神下 3695 字 9个月前

上官盛大声道:“太后要留在宫里为先帝尽忠,可宫里的妖魔鬼怪太多,咱们离开之前,必须将他们清理干净!”

在此之前,宿卫军士兵只杀路上遇见的人,虽已杀红眼,真正丧命的人却不是很多,在上官盛下令之后,他们开始破门闯屋,屠杀宫人。

上官盛来到太后寝宫附近的一座院子,“东海王的母亲和妻子、倦侯的妻子、冠军侯的儿子都住在这里,他们就是宫中妖魔鬼怪的头目,全部处死。”

一直很听话的将士们,没有马上执行命令,上官盛微微一愣,明白过来,这些人不敢动手,宿卫军离开京城,称帝者必是东海王和倦侯其中之一,杀死他们的家人,会惹来大麻烦。

上官盛亲自上前,院门紧闭,他抬手咚咚砸了两下,里面有人颤声道:“除非太后驾临,此门不开。”

上官盛哼了一声,拔出刀,转身来到一名将领面前,冷冷地说:“放火。”

将领稍一犹豫,马上点头,招来手下士兵,命他们去收集木柴,或者砍伐附近的树木。

木柴很快找来,一部分堆在门口点燃,另外一些分给在场的数十名将领,点成火把。

上官盛第一个动手,奋力将火把扔进院子里,然后监督众将,看着他们将火把一支支扔出去。

火势渐大,院子里响起惨叫声。

上官盛没有等着查看最后结果,他的时间不多,带领将士们一路前往北门,仍是见谁杀谁。中途拐到太祖衣冠室,想将杨奉杀掉,结果被绑在柱子上的太监已经不见踪影。

攻进北门的那群乌合之众已经被击散,留下一地尸体,剩下的人不是逃出皇宫,就是躲到别的地方。

宿卫军士兵在北门外备好马匹,上官盛上马,望向城墙,因为城门敞开,他能听到外面的厮杀声。

他打算多等一会,等宿卫军得胜返回之后,立刻由东城门出去。

上官盛又向西望去,突然间有点后悔与崔太傅联手,如果早做逃亡的打算,他应该将倦侯引入京城,与东海王对抗。

“林坤山!”

望气者被士兵推出来,笑呵呵地来到上官盛马前。

“你骗了我。”

“草民不敢,草民也没有这个本事。”

“你劝我东行,为何之前又劝我与崔太傅联手剿灭倦侯?让他们互争胜负,对我岂不是更有利?”

林坤山真是无路可走了,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倦侯诡计多端,这一次未必会被剿灭,只是削弱他的力量,让他与崔太傅更接近于势均力敌,如此一来,他们今后打得更凶,对上官将军也越有利。”

上官盛盯着望气者,“倦侯死,你也死。”

“上官将军此番东行,正是用人之意,林某无能,可是……可是……能招来天下豪杰……”

林坤山正搜肠刮肚,救他一命的消息及时到来。

一名士兵骑马跑来,远远地就大声道:“北军来了!北军来了!倦侯正冲向北城门。”

林坤山如释重负,上官盛面无表情向身边将领下令:“出发,带上他。”

数万宿卫军只剩下几千,上官盛没有时间召集更多士兵,他还想在城里再杀一些人,同样来不及。

上官盛驰出东城门的时候,韩孺子正好带兵进城,不久之后,他看到了宫里的惨状。

上官盛一个人坐在勤政殿里,倍感孤独,他试图将这种孤独升华为某种更崇高的情绪,比如帝王的孤独,结果却是力不从心,他无法去除心中那一点恐惧,就是这一点杂质,令他的孤独沦为平庸。

因此,当士兵们将英王送进来的时候,他感到由衷的高兴,立刻从凳子上站起来。

英王一边揉眼睛,一边打哈欠,坐在宝座上,无精打采地说:“干嘛这么早叫我起床?”

“因为有人要夺陛下的帝位。”上官盛神情严肃。

英王又打了一个哈欠,嗯了一声,他的这种无所谓态度激怒了上官盛,“陛下不在乎帝位吗?”

英王一惊,不是担心帝位,而是害怕上官盛的狰狞面目,眼圈一红,泪水涌出,嘴一扁,这就要放声大哭。

上官盛急忙跪下,“陛下勿忧,只要有我在,陛下就永远是大楚皇帝。”

“好……啊。”英王没哭出声来,“你是忠臣……能让东海王和倦侯进宫吗?”

“想夺帝位的就是这两人。”上官盛早就说过这件事,可英王总是一耳进一耳出,从来没放在心上。

即使是现在,英王也不在意,眼泪未干,脸上露出笑容,“他们两个啊,大概是闹着玩吧。”

上官盛站起身,走到宝座阶下,缓和语气说:“陛下愿意去别的地方玩吗?”

“愿意!”英王一下子跳起来,睡意全无,“宫里真是无趣,谁家粮多,咱们去要粮。”在他的记忆中,最有趣的经历就是跟着一群人去冠军侯家里“要粮”。

“东海国。”

“东海国?是东海王的国吗?”英王立刻想到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

“嗯,咱们去东海王的老家,抢他的粮和地,等他到的时候,吓他一跳。”

英王欢呼一声,“去,这就去!”

“遵旨。”上官盛需要这一道口头“旨意”。

从这时起,他不再让英王离开自己。

接着,上官盛叫进来麾下的十几名重要将领,这些人都是他上任之后亲自提拔和录用的,理应忠于他,“城外的战斗怎么样了?”

“还在进行,崔太傅的南军真要剿灭倦侯,用上了全力,我们估计等天亮之后,很快就能彻底击败倦侯。”

“天就要亮了。”上官盛喃喃道,突然问:“你们喜欢京城吗?”

众将茫然,谁也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直到现在也没有大臣出来支持新帝。”上官盛冷冷地说。

一名将领开口道:“等战事结束,新帝正式登基的时候,大臣们会抢着来跪拜。”

“嘿……”上官盛冷笑,“这一场战斗结束,还有下一场,还有更下一场,倦侯完蛋了,北军却在路上,你们觉得北军到达京城之后,会支持哪一方?”

“当然是支持……当今圣上。”

上官盛大笑,听出了谎言,也听出了谎言中的紧张与不自信,“北军会支持南军,两军虽然互相竞争,可他们都不喜欢宿卫军,矛盾由来已久,由来已久……陛下刚刚降旨,要去巡狩东海国,你们即刻准备,等城外的战斗一结束,马上护驾出发。”

众将面面相觑,上官盛厉声道:“还有什么疑问?”

没人敢反驳,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大都不是京城人士,对“巡狩”东海国并无异议,只是觉得时机有些古怪,上官盛一怒,他们立刻软了下来,口中称是,就在中郎将和“皇帝”面前商议出城之事。

一名军官匆忙跑进来,“上官将军,宫里的人……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