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老实人发怒

孺子帝 冰临神下 3493 字 9个月前

“事关宗室存亡,没人会泄露消息,心怀二意的人,我也不会找。即便事有万一,冠军侯与大臣也不会动杀机,他们一定要将诸子争位进行下去,没有竞争者,争位就成了笑话。”

韩孺子很想将郭丛的计划说出来,那位大儒的想法就是劝退竞争者,令争位名存实亡,话未出口他就放弃了,换个角度看,能得到宗室的支持毕竟是件好事,犯不着告诉他们一切。

“我还是需要大将军的举荐,至少能够迷惑冠军侯与大臣。”

“当然,现在就要吗?这种东西可没有人写过,有格式吗?”

“先不着急。”韩孺子道,所谓诸子争位只是一个说法,许多细节还没有敲定,他来见大将军也只是想得到一个承诺,“有大将军的这句话就够了,我会随时与大将军保持联系,您一直在函谷关吧?”

“今后的几个月都在,如果换了地方,一定会让倦侯最先知道。”

韩孺子起身,打算告辞,临了想起一件事,“天下流民众多,放任则威胁大楚江山,收拢或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如今南北军在京北对峙,宿卫八营掌控皇宫京城,大将军何不趁机收编流民,既能壮大力量,又能显示宗室对百姓的关怀,一举两得。”

“此计大妙,我很快就会着手此事。”韩星笑道。

东海王与韩孺子一块回京,他不怕被人看到,“咱们是亲兄弟,谁能说什么?”

出了商县县城,领粥的灾民已经散去,东海王与韩孺子并驾齐驱,对他说:“你多余给韩星出主意,他答应得好,才不会多管闲事,收编什么流民。”

“即使大有好处,他也不做?”

东海王哈哈大笑,“这就是为什么你需要我的原因,你对韩星这种人太不了解了,他们一辈子都在坐享其成,最怕的就是麻烦,收编流民就需要更多的粮草,需要协调朝廷以及各地官吏,数不尽的麻烦。所以,即使有韩星和宗室的支持,咱们兄弟二人还是得自己努力,只有咱们成功了,他们才会死心塌地效忠。”

回到京城时,天已经黑了,一行人在城外的驿站过夜,将要休息的时候,韩孺子又问东海王,“林坤山怎么没跟你来?”

“嘿,你以为我还会再相信望气者吗?”东海王眨眨眼睛,告辞离去。

次日一早,韩孺子与东海王分开进城,一回到倦侯府,韩孺子就找来杨奉,将昨天会面的经过说了一遍。

杨奉似乎一点也不意外,“走着看吧,看看到底有多少宗室子弟敢于得罪冠军侯和朝中大臣。”

杨奉也有新消息,冠军侯成亲之后,诸子争位终于被提上日程,三天之后,所有参与争位的皇子皇孙将齐聚宫中,听取争位规则。

“或许这一次我能见到真正的淳于枭了。”杨奉说。

韩孺子突然有一种感觉,杨奉对淳于枭的兴趣比对诸子争位似乎更大一些,韩孺子没有询问,即使对杨奉,他也要有所保留。

东海王求亲成功,很快就将迎娶谭家的女儿,相比于冠军侯与崔家的联姻,这桩婚事不是很受关注,东海王与谭家人聊过几次,得到不少承诺,许下更多的承诺,颇有些帮助,但他觉得远远不够。

冠军侯已经取得多半大臣的公开支持,谭家对朝堂的影响相当广泛,却不能立竿见影,许多大臣固然亏欠谭家,但是在选帝这种大事上,谁也不会轻易用来还人情。

仅仅依靠谭家,不等群臣被说服,冠军侯早已经登基了。

东海王仍要与谭家联姻,但也要制定一个见效更快的计划。

“韩氏子孙都被齐王之乱给吓坏了,京城出这么大的事情,竟然没几个人敢挺身而出。”东海王走进厅内,背负双手,叹了口气,“咱们两个是桓帝之子,若不联手拯救宗室,韩氏真要完蛋了。”

韩孺子看向大将军韩星。

韩星道:“碎铁城发生的事情我都听说了,东海王做得不对。”

东海王脸上一红,若是从前,他当场就会发怒,才不管韩星地位有多高、辈份有多老,现在却只能讪笑两声,不敢发作,还得承认错误,“老实说,我胆子小,近不得战场,一看到漫山遍野的匈奴人,心就怯了,聪明才智也没了,可是只要远离战场,我就能恢复正常,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看到了你和柴悦的正确。”

“京城就是战场。”韩孺子说。

东海王笑道:“战场和战场不一样,京城这种,我不怕,反而——就让我自夸一句吧——如鱼得水,你需要我的帮助。”

“帮助我什么?”

“帮助你联络宗室子弟和勋贵家族。”

“我能帮你什么?”

东海王看了一眼韩星,含笑不语。

韩星在椅子上挪了挪身体,“宗室子弟众多,却缺少一位首领。冠军侯不行,因为前太子之死,他对宗室似有怨恨,而且,对于宗室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承认武帝生前所做的一切决定,包括几次改立太子。所以,唯有桓帝才是正统,除此之外再无旁人,也唯有倦侯与东海王才有资格成为宗室之主。”

韩星对两人各看了一眼,“东海王年幼一些,危机时刻沉不住气,难堪大任,那就只剩下倦侯。”

东海王脸色又是一红,这回他没有辩解。

韩星继续道:“宫变之时,倦侯几乎凭一己之力击败逆贼,在碎铁城又成功挡住了匈奴人。”

“那是因为匈奴人想要和谈。”

“倦侯不必过谦,若非你守住了碎铁城,匈奴人很可能已经长驱直入,根本不会选择和谈。”

韩孺子笑了笑,不再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