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一眼望去,那些手持巨斧如入无人之境的重甲兵,身上穿的也不是宋辽步卒最常见的步人甲,也不是军官们常穿的明光铠,却是一块块微微带着弧度的精铁板拼装起来的全身重甲,连着头上那装着铁牛角、把头脸整个罩起来的铁盔,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个会动的铁疙瘩。
一具步人甲就有六十斤重,非是身材粗壮的北地男儿根本穿不起来,更遑论穿着这样的重甲挥动巨斧厮杀。但眼看着那些浑身包裹在重甲中的矮汉,身上重甲只怕起码最少也有百余斤的份量,却还能挥动着巨斧如风车一般冲入宋军阵列,这样的蛮力已经是可畏可怖,而王禀此刻更注意到一件事,他方才用剑架开了那柄飞斧,自己那柄磁州名匠打造的斩马剑,已经多了老大一个缺口!
到了这个时候,王禀心神反倒镇定下来,只是朝着韩遵一摆手:“来敌不是辽人,辽人军器没有这般犀利!若是硬碰硬,俺们绝拼不过这班浑身是铁的蛮兵!当以箭阵远射,马军袭扰,累也累死了这些重甲陷阵兵!”
王禀的眼光可算是老辣,似这类身披重甲、以巨斧、铁锤、狼牙棒之类重兵器冲阵厮杀的兵种,汉家不是没有。只是这个兵种对兵员素质、甲胄武具的要求都奇高,但除了两军对阵时候的正面厮杀,再没有什么发挥作用的地方,是个机动力奇低、价性比奇差的鸡肋兵种,属于冷兵器时代“砸大钱、打呆仗”这一传统战术思维的特有产物。
而西军自仁宗朝以来,多少代人都在和西夏那些骑骆驼的西贼、青唐那些喜爱打草谷的蕃部打交道,在战术上很是吸收了不少蕃人作风。这个时候,这种蕃人战术倒被王禀反过来用在了这些来路不明的重甲陷阵兵身上。
王禀的应对已经是迅捷之至,然而胜捷军与环庆军的前锋想要及时回援却还需要时间,就在宋军尚未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反击之前,那数百重甲蛮兵就已经突入到了转运军资的车马队伍中!
为胜捷军与环庆军转运军资的这些民夫,本就是辽国宋地两处跑的马帮。宋辽虽然约为兄弟之邦,然而边境上大战没有、由打草谷引起的冲突却不断,敢于跑辽国这条商路的马贩子,谁不是胆子过人,谁手上没沾上些不清不楚的血迹?
当下就有马贩子呼喝一声,抄起一张牛角弓就向着一个重甲蛮兵射去。然而那支箭只在那如镜面般光滑的重甲上一偏,随即磕落下去。
反倒是这样的抵抗,激发了那些重甲蛮兵的凶性,只见斧光一闪,血花飞溅,那个马贩子连人带弓就断成了两截!
马帮终究不是军伍,虽然火拼厮杀、客串马贼的事情大家都干过,但是这样压倒性的险恶当下,血气之勇来得快,去得也快。几个最滑头的马贩子,已经侧眼看了看四周押运的宋军,开始打主意要开溜了:
“上阵厮杀,这与俺们却有何干?说是为国效力,然而若惊散了马匹,折了本钱,送了性命,官府也无多少抚恤烧埋的钱钞,这本却亏得大了也!”
“南无天尊、南无菩萨,且护佑俺们逃过这一劫去,后半辈子俺们安心在家吃斋、进庙烧香,再不弄这提头的买卖!”
这一片混乱中,却有一个年轻马贩,身上裹了厚厚的皮袍,头上也是防冻的口罩毡帽,看不出原本模样。然而这年轻的马贩子身后却背着一个大长包裹,正在轻轻地颤抖不止。
那包裹封得极厚,却依然有一股暖流不断从包裹的缝隙中流泻而出,那股暖意间,更有数分极淡极清的香气散出在冷风中。这年轻汉子周围原本有些失措的马贩子,嗅着这香味却是忽然平静了数分!
婺州观察使、胜捷军统制王禀在战袄之外,披了一袭猩红色斗篷,把他粗壮微矮的身躯半裹了起来。番茄△□网○--`.x`f`q-
这位胜捷军统制虽然是开封府出身,家世却是稀松平常,虽然族谱可以攀亲到唐时几位宰执大臣身上,但唐末的权阉乱政、藩镇割据,还有黄巢、朱温这些枭雄的狠辣杀手,什么样的家世也都灰飞烟灭,后人若不能在科举中出头,那也就只好投军当了“赤佬”。
既不是将门出身,也没有得力的亲族,王禀能做到一州观察使这样的高品武臣,一来也是他武艺精强、又通诗书,二来也是他运数太奇、命数够硬,赶上了童贯拆分西军精锐、另立胜捷军的好时候,就这么一跃而成为童贯的心腹班底。
开封人士、出身寒微,只这两条就足够让西军将门不屑一顾了,何况王禀还是童贯提拔起来、专门为了拆分西军才重用的私人?
所以在伐辽军中,西军将领遇见王禀,客气的不过勉强寒暄一句半句,自恃资历老的干脆就挺胸凹肚装看不见。
王禀也知道自己和西军将门不是一路,平时不免就更有些崖岸高峻的严毅做派,显得更不合群了些。
然而如今执掌环庆军的刘延庆已经投靠到了童贯这边,对刘延庆看重的韩遵,王禀多少也要有点表示,所以凭韩遵区区武功大夫、团练副使的身份,却与王禀并辔白沟河畔,弹压着转运军资的民壮队伍。
依着赵宋的军制,一军编制不过三万兵员到顶,这其中马军不过六千、余下的全是步卒,至于随军负责转运军资、修筑营寨、烧火做饭的马夫、工匠、火头之类,照例也有七八千人的编制。
这还只是纸面上的数字,事实上,为了应付赵佶这个“丰亨豫大”的“太平盛世”,也为了让文官将门多几条生发路子,中枢裁兵员、地方吃空饷,早已经成了大家有志一同默认下来的既成事实。大宋的规矩又是一贯的强干弱枝,地方财政基本都被各路转运司抽吸了个七七八八,便是空饷吃得也不爽利。倒是都门禁军,名正言顺地把京畿部队变成了私家产业。
都门禁军除了殿前司为了充门面,还挑选了些身材高大的将门子弟进入天武军、捧日军、拱圣军内,其余号称是都门禁军的军马,实际上有六成都是空饷。剩下的四成,也都变成了汴梁将门私人占有的奴仆,涌入了汴梁城中各行各业之内,不论是手工业还是运输业,甚至汴梁城外的大片田庄也都是这些名义上的京畿卫戍部队在打理。这种名义上是军人,实际却比包身工还不如的部队,也就是朱元璋那“天才”的卫所农奴军可以比拟一二了。
军政已经乱成这种鬼德行,西军也跟着有样学样,军将喝兵血固然是自古以来武将发财的不二法门,但好歹西军还是要防备已经奄奄一息、龟缩灵夏二州不出头的西夏,所以空饷基本都在辅兵与随军匠作民夫上面做文章。
因此上,王禀、韩遵带出的胜捷、环庆两部骑军,自然也就没有多少专门负责转运军资的车夫、马夫,就是那些俗称“贼配军”、被发配在军中做苦役的流配犯人也没半个。这样情形下,王禀、韩遵只能通过宣抚制置使司,从雄州就地征发民壮转运军资。
自然,兵贵神速为先,转运军资也不能全靠民夫推着小车朝辽国境内跑了,主要还是顿在雄州的几个大马帮,连着些成群的马贩子,成了胜捷军和环庆军前锋入辽的免费脚力。
马帮不比军伍,这些人在宋辽之间穿梭,在城里粗看去是正经商人,但到了荒原上面,没准就变成了马贼。就算没有当过马贼,跑商的人也多少有一些自由散漫的倾向,除了马帮的大掌柜外,一般人还真指挥不了这些桀骜不驯的货。
这也就是为什么王禀和韩遵非要在白沟河畔盯着的缘故了好几伙人混在一处,这秩序多半就好不起来,万一这些马帮中人为了些许旧怨,忽然在转运军资中间闹出点事情来,砍了这些贼厮鸟的首级事小,耽误了军情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