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燕山雪,燕山血(二十四)

魏野仙踪 盗泉子 2180 字 11个月前

尸体在火场中炙烤出油脂,让那些已经烧得表面发白、整体炭化的木梁木柱多了些持续燃烧的火力。

苍凉凄寒的月光之下,犹有装饰着兽尾的黑色大纛猎猎扬起,满载给养兵刃的牛皮车帐上满积着霜雪,散发着皮革不曾硝过的特有难闻味道,连同那些一人双马的女真骑军,不断朝前行进。

这等冰寒天气里,也丝毫不见这些女真骑兵有什么不适应处,一个个只在甲衣外裹着不知道有没有保暖效果的兽皮,哨探、押队,一丝不乱。火把的光芒间,映照出这些通古斯蛮族的眼睛都像狼一般地带光,仿佛一不留神就要扑上来咬断人的喉咙。

东亚内陆,接连西伯利亚平原的大片苦寒土地,造就了独特的针叶林和草原植被。相比较环境更为严苛的北极圈苔原带,这里的气候就显得相对温暖湿润,虽然无法发展出更高等的农耕文明,但也足够让游牧渔猎的民族有了过度繁殖的余裕。而严苛的环境与落后原始的部族社会,缺少了高等文明社会分工的特征,反倒有了全民皆兵的动员力,特别是如曾经的契丹耶律氏,如今的女真完颜部这样相对接受了高等文明浸润的而没有完全腐朽的部族,反倒能在强盛期爆发出更强的战斗力。

白山黑水之间活跃的女真鞑子,在这个冷兵器时代的将领们看来,的确是最好的兵员。对于吃用待遇混不在意,干肉酪酒就是无上美味,寒冬深夜不眠不休地长途奔袭也绝不叫苦,上阵厮杀更如同狼群一般凶残,而且敢战不退,真正是一群牲口!

蛮荒时代的部族社会没有什么仁义礼法,更谈不上人道主义,女真鞑子自苦如此,那对其他民族而言,便是真正的恶鬼。

军阵之间,不知多少辽国子民,无分契丹、渤海、汉儿,就被这样驱赶为大军挟裹的炮灰。不要说尊严、人道之类奢侈的虚话,这些落入女真鞑子之手的百姓甚至连身上衣衫都不得多穿几件

女真鞑子宁可剥了这些生口的衣衫为军马御寒,也没打算让这些已经为自己财货的生口奴隶多活几天!

郁郁墨云,渐渐横亘于北天之上。姐姐更新最快

墨云之下,是望楼、箭塔、鹿砦、拒马、寨栏、长壕层层围护的营盘,牛皮大帐连成一片,营门却是大开,辽军骑兵中最为菁华的远探拦子马,就在寨门中进进出出。

这巨大的营盘八门皆开,显然毫无久守之意,高耸的望楼之上,一位宽肩厚背、面容粗豪得仿佛边塞武人的契丹亲贵,独自按剑而立。

正是辽国翰林承旨、辽兴军都统的耶律大石。

不论皇族耶律家还是后族萧氏,对上耶律大石都是口称大石林牙,留守燕京的耶律家子弟更是将这位从未领军作战的翰林承旨当成了自己的主心骨。

这也难怪,自女真兴起以来,契丹大军先败于宁江州,继败于鸭子河,大败亏输于黄龙府,不管耶律家还是萧家,所谓勐将、名将、知兵老将,纷纷败亡在女真兵锋之前,只成就了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本该坐镇燕京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却是在黄龙府一役中彻底破胆,卷了残军财货,惶惶然逃亡云中。

这还不算,逃亡云中之时,已然心智错乱的耶律延禧又赐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耶律敖卢斡,搅得耶律宗室、萧氏后族都是一片人心混乱。不少握有实权的耶律皇族生怕这昏君杀到自己头上,索性就率本帐军马投了女真,要不是耶律大石等一众留守燕京的辽国亲贵拥立耶律淳为帝,废了耶律延禧皇帝位,只怕整个辽国上层就要在这种混乱中彻底散了架子!

就算如今勉强收拾了人心,但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留下的偌大家底,曾经骇得汴梁一日三警的辽国大军,也几乎凋零殆尽,整个燕京可调动的力量,不过是这数万军马而已。

河山残破,风雪交逼,最后出来支撑大辽社稷的,亦只得耶律大石一人,若这数万军马挡不住十余万宋军攻势,则残辽命运不知将伊于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