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看守榜文的衙役,余下的都是看热闹的人。
官家好道,这在汴梁城不是新闻,但是官家过去重用的道官都是男子。虽然也有几位修行有成的女真人被地方官举荐上来,却都是闲云野鹤的性情,不用多时就纷纷离开了这软红十丈的名城。
而这一回,官府明明白白地说要征辟女冠,汴梁人的八卦天性作祟,顿时联想力就格外丰富起来。
“官家这一回要寻有道女冠,莫不是几位贵妃与李女史,都奉承不住了,所以要寻个新欢来?”
“不成话,不成话,你道天下修道女子,都和万寿观里那些姑子一般,不知廉耻,挂着修道的名义做皮肉生意?当年曹仙姑进京,我是见过的,古貌古心,哪里是那些轻佻女子可比!”
“那你说,官家这道榜文是什么用意?”
那些小吏守着榜文半天,一个女道士都没见着,反倒几个看客自己先争执起来。
守榜的小吏中,为首的正是林千军,不由得没好气喝道:“哪里来这许多闲话!你们不揭榜,便莫要在这里胡缠,坏了差事,不是顽的!”
汴梁人都见惯了这些开封府吏员,也不怕他,就有人起哄道:“林家哥哥,你消息灵通,却告诉俺们,这一回究竟是不是官家要效法前唐玄宗皇帝,要玩太真娘子变杨妃娘娘的手段?”
这话说出来,顿时人群里都是一片心照不宣的笑容。
林千军哭笑不得,怒骂道:“这是扯什么臊!你们若无事,赶紧退去了也罢!”
正呵斥间,只听得人群中有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清脆应道:“这位差官,你这榜文上说要征辟有道女冠,却不知是如何分辨有道无道?”
林千军应声道:“有法力的便是有道!”
那女子轻笑一声应道:“你却看我如何?”
连张三这样的街头混混,都感到了一丝异样,那么在汴梁城这个政治生态圈的上层,[棉花糖]r?an?e?n?.ranen`
光禄大夫、集贤殿修撰、权知开封府的王鼎,此刻也正横眉怒目地看着面前的札子。
这札子来自政事堂,是由如今的太宰王黼王金睛亲自下给他的,但凡政事堂如此重视地下札子给开封府,那必然都是有关汴梁城的大事。
可是上面的内容,却让王鼎有摔了案上澄泥砚的冲动——什么叫“以三日为限,征辟有道女冠,达于君前”?为什么政事堂下札子,来的却不是政事堂的吏员,而是一个内侍?
很明显了,一贯以奉承官家作为升迁通道的王金睛,根本就是抢了翰林承旨的活计,以政事堂札子的名义,写了一道官家的特旨。
之前赵佶也不是没有下诏征辟各地有法力的道士,但那是官家下特旨,不从政事堂过,大家也就当是官家个人的兴趣哀号,装着看不见罢了。可用政事堂札子来征辟道士,一国宰执的体面何存?要换了老公相在台上,还要点脸,绝不会像王金睛这样跪舔得没有底线!
如此内外不分,官家和王金睛到底还有没有把皇宋体制放在眼内?
作为一位传统的士大夫,王鼎遍历军州,还算是一位能员。虽然在当今官家的治下,官场上有操守的人物本来就不算多,可王鼎自问还有点下限,见到赵佶和王黼这种明目张胆破坏体制的行径,还有几分士大夫式的正义感,但是看到那个内侍,王鼎终究还是退让了一步。
原因无他,这个胖内侍居然是号称“隐相”的梁师成身边得用的人物!
到底出了什么事情,王金睛与梁师成这隐为一党的两个首领人物,同时要关注这件事?要知道,他们之前同时表态,也不过是为了攻倒蔡老公相罢了!
对于这样两个站在官场食物链顶端的庞然大物,王鼎还是稍稍退让了一下,尽力让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拱手道:“既然政事堂下了札子,本府岂有不从之理?这便发榜文就是。[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那胖内侍矜持地一点头,似乎对于王鼎的识相感到满意,指点迷津似地说道:“王大府,稍后官家会遣一位先生来开封府总理其事,王大府只要尽力配合那位先生便好,这一趟差遣办下来,总是有功无过的!这便告辞,不用送了!”
这几句话,在这胖内侍,是送了天大的人情出去,可在王鼎这种传统的儒臣看来,却几乎像是抡圆了巴掌朝他脸上搧!
等着那胖内侍离开,王鼎抓起案上那块仁宗朝名匠手制的澄泥砚就朝地上摔:“胡闹!胡闹!开封府何等紧要所在,却派个道人来胡作非为!不知道又是哪里来的江湖术士,骗了官家的宠信,就这般恣意胡为起来!不要忘了王仔昔,当初如何受宠,最后不一样死在了开封府大牢里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