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蕉扇轻送醒骨风(四)

魏野仙踪 盗泉子 4304 字 11个月前

也有人卖弄见识道:“你哪里懂得这修道的玄妙,有道行的人,模样年轻几岁也是有的。单看这老住持醒的这般快,就足见这位师父是个有法力的人。”

这样乱哄哄一片中,倒是那两个年轻道人,一面擦了眼泪,一面作了一个罗圈揖道:“我们庙里出了这许多祸事,都全靠各位善信帮衬。如今老住持落了水,身子还虚,先容我们将老人家照顾起来。改日我们再办桌酒食感激列位善信的高情厚谊。”

那些乡民闲汉摇手道:“当不得,当不得,若没有这位拿蕉扇的师父在此,便有十个老住持,也一地淹死了。若无事,我们就先告辞了。”

说罢,一个个都三三两两地散了开去。

这两个年轻道人将鲁老道人背进了后面住处,又打火工道人去烧热水、煮姜汤,一面向着许玄龄跪下磕头道:“师父当年说是出门去寻神仙,莫非如今真个成了仙了?若不是师父到此,只怕师叔如今已经变了落水鬼了也。”

许玄龄在洞光灵墟修行十多年,不但相貌没有变,还更比当年脸嫩了不少,他这两个徒弟却是长成了两个精壮汉子。虽然面目轮廓还在,可是变化却是不少。

他在椅子上坐了,点头道:“虽然当年为师吃了一场辛苦,却也得了天大的机缘,如今虽然一个‘仙’字不敢说,但论道行两字,为师倒还稍稍能说上一两分。”

说到这里,他皱了皱眉毛,望着鲁老道人道:“鲁师弟,你我情同兄弟,我这两个徒弟也多受了你的照顾。怎么这回我来,却见你要寻个短见?这是个什么道理?”

鲁老道人叹息一声,躺在被窝里又是抽噎一声,呜呜地哭起来。

一旁他两个徒儿,年纪小半岁、叫沈清宁的那个赶忙道:“师叔不愿意讲,还是徒儿替师叔说罢。师叔住持的这座刘先主庙,已经不在俺们手里,连地带庙,都被人买了去了。人家已经上門来说,要我们明日就搬出去,这刘先主庙要留给他们!”

听沈清宁这样讲,许玄龄反倒有些释然,不论宋辽地方,盯着庙产这块肥肉的泼皮破落户都不算少。赶走道士和尚、强占宫观庙宇,这等强梁手段不论,地方上的土棍豪强,侵夺庙产的事情也不算少。

至于下圈套、写字据、诈庙产,这类把戏许玄龄就算没有见过,也多少听过类似的事情。

想到此处,他便点头道:“似这样的人,无非就是求利而已,鲁师弟没有去寻涿州的乡老绅士,帮着说合一把。就算多出些银钱,这事总也有转圜的地步。”

鲁老道人躺在床上还是两眼噙着眼泪不说话,一旁许玄龄的大徒儿岑太真叹气道:“师父不知道,人家那字据立得好狠!除了俺们自家身子,这庙里一草一木都算是盘给人家了。不但俺们一文钱落不着,还得倒贴人家不少!”

说到这里许玄龄也皱了眉,就算是江湖上的下三滥人物,做事情也不至于这样不讲究,丝毫没有吃相!

他想了一想道:“鲁师弟,到底是什么人,要来谋夺你这刘先主庙的庙产?你的为人,贫道是知道的,素来就是个精明细致的人,寻常江湖上的手段想要唬住你,绝没有那么容易。”

鲁老道人叹了一口气,方才挣扎起来,摸出一张纸来,拿给许玄龄看了。

许玄龄接过纸来细细一读,只见那上面别的还好说,但后面有一句话,却是让他微微警惕起来:“……卖此庙与普风国师门下僧众,为妙风寺供养圣火之处。”

正当阳春三月,暖风阵阵,寒意已去,暑气不到,最是一年中难得的好时候。?rane?n????.?r?a?n??en`穿了一冬的光板羊皮袄,都已经被人收拾起来,换上了更轻薄些的土布褂、软绸衫。

穿长衣服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在街上溜达也要格外小心些。涿州卑田院里的乞丐,整个冬天里要么是在粪窖里取暖,要么是弄点燥火重的虎狼药乱吞,这春暖花开时候,那些侥幸没被粪毒弄死的乞儿,便拿着小插子、锈剪刀在街头人多的地方乱钻,靠剪别人的衣角度日。

若换了宋国地界,便是乞丐,也爱讨几文铜钱,但是辽国不怎么铸币,地方上交易起来大都是以物易物。这种情形下,布匹就被当成了硬通货,才有了这般南朝见不着的风俗。

人群中,一个长须道人缓步向着涿州有名的那座刘先主庙走去。这道人头戴杏黄色方帛道巾,身穿一件铁绀色的大袖道袍,手中把着一柄通体翠绿的蕉叶扇,腰间丝绦上挂了一个青皮葫芦,方面大耳,修眉苍髯,一脸慈和,看着倒像个有道之士。只是这道人身后背了一口螭虎吞口的阔刃长剑,剑柄都是乌青乌青的磁州精铁打造,给人的感觉又有点江湖豪客的味道。

那阔剑怕不得有十几斤的分量,这持扇道士却是轻轻松松背在肩上,头上也不见汗,脚下步子依然轻轻松松迈着。那些有见识的偷儿、乞丐,看了这剑就顿时明白这道人不是个好相与的人物,都老老实实地识趣从他身边绕开去。

涿州刘先主庙,供奉的是当年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刘玄德,这位以仁德名世的刘皇叔就出身在涿州楼桑村,虽然这个时候三国演义还没有大行其道,可是宋境已经开始流传起三国志平话,涿州的汉人一提起这位刘皇叔,也是大觉有荣与焉。

这么一来,刘先主庙的香火就旺盛得不得了,一年中大的庙会不论,每逢初一十五,烧香作会的人也少不了,庙前更是自地聚起了不小的市集来。

然而正当阳春时节,这刘先主庙前却是人烟稀少,除了几个卖香烛的摊子有几个婆子老儿看着,就连算卦的瞎子都不见一个。那庙门更是紧闭,只有些闲汉,趴着门缝在朝里瞧。

那持扇道士正是许玄龄,他头回下山,本是想来涿州城里见见自己师弟与两个徒儿,却不料到了刘先主庙前,却见得这个冷火秋烟般的惨淡场面。他心下微微一动,却是仍旧走上前来,拍了拍一个闲汉的肩膀道:“这位小哥,贫道有礼了。”

那闲汉被他一拍,满心的不耐烦,转头看去,却见是个苍髯道者,方才还礼道:“原来是位先生,有什么话要对俺讲?”

许玄龄一抱拳问道:“小哥,贫道是易州来的道士,与这刘先主庙的住持有旧,特地远道来挂单的。只是贫道记得这刘先主庙本是好大一处丛林,来烧香还愿的四方善信更是四季不绝,怎么今日一见,反倒冷冷清清,不成个场面?”

这闲汉听了,叉手笑道:“原来先生是来这里寻旧相识挂单,这挂单也和我们庄户人家落魄了出来投亲一般,须寻那有家有业的亲戚,才能吃得一碗闲饭。若是亲戚也落魄了,那便没处投靠去,只得沦落在卑田院里做个乞丐讨吃。如今眼见得这刘先主庙一伙道士是‘泥佛爷过江,自身难保’,先生这单不挂也罢,且另找一处香火旺盛的大庙才是正经。”

许玄龄听得这闲汉话里有话,还想多问几句,就听得门里传出来一阵子哽哽咽咽的哭声,似是个老者,嘴里有些漏风,一面哭一面道:“俺们这座庙也是主持许多年的,从前唐到如今也是父传子、爷传孙,多少辈子的事业。如今却偏偏在俺手上保不住它,将来俺便闭眼了,如何去见祖宗!”

那老者一面哭,一面叫,又听得里面传出来几声惊呼:“师爷爷痰气又犯了!”

一阵脚步声里,也有精壮汉子,也有童子,一个个叫师父的,叫师叔的,叫师爷爷的,没口子闹个不停。就听得一阵阵乱闹间,突然“噗通”一声响,就听得众人一起乱叫起来:“啊呀不好,老院主投井啦!”

听得里面乱成这个样子,外面这些听庙门的闲汉也是乱叫起来:“真真是了不得,里面出了人命了,这可怎么好?”

也有人与这庙中道人相熟的,一面拍门一面大叫,想要进去帮把手,只是那庙门被闩上了,便是又拍又撞也进不去。

里里外外都急间,许玄龄却是走上前去,手中阆风玄云扇轻轻一摇,再将门一推,只听着门闩一响,两扇庙门就这么被他轻轻巧巧地推了开来。

他大步走了进来,叫一声“都不要慌张!”,几步功夫就走到了殿旁石井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