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兰台走马向居延(十四)

魏野仙踪 盗泉子 2165 字 11个月前

这是持节使臣方有的排场,等闲公卿也难有这个待遇。然而桓典身在车上,目光却是转移到了四周。

在洛阳收到的奏报中,凉州可谓是处处火起,武威郡作为凉州的腹心之地,更是叛军祸乱的重点,早早就沦入羌贼之手。几十年前那一场羌乱,震动关中,洛阳一夕三警,受命剿贼的武臣百般筹措,连收买羌人头领当刺客的招数都拿出来了,方才勉强压了下去,汉人死伤不可胜计,凉州元气更是至今都未曾恢复当初鼎盛时候。

至于郡县守臣弃城而逃,甚至干脆强逼汉人内迁的过程中,又有多大的折损,那就是永远也算不清楚的糊涂账了。

以前车为鉴,在桓典意中,从羌乱爆到至今扫平,也差不多有小半年的功夫,一个幸进而起的小人带着些凉州本地的武人、装神弄鬼的太平道徒,又哪里有安民理政的本事?

假托神道的巫人也好,毫无法度节制的武人也罢,一旦鼓动起来,那破坏力绝对比天灾更可怕,不把武威糟蹋成处处闻鬼哭的死域,都算是薄有功绩了!

从安定郡到武威郡,这一路上,桓典早就做好了准备,要看一看这个被匪祸兵乱糟蹋得底掉的凉州重镇。至于某人治军不谨的罪名,更是在桓典肚子里过了好几遍草稿。

但是沿途看去,虽然村寨坞堡,莫不是被乱军洗劫过的凄惨模样,可也都渐渐起了炊烟,沿途难民往返,也很少有贼寇乱兵袭扰。

魏野上奏洛阳的军报里面,对战后地方上的民事一块是绝口不提,因此桓典只道魏野是身在凉州恰逢其会,趁着董卓剿贼身死,侥幸得了冒顶了这场大功。然而此刻看来,起码在治民理政上面,某个谏议大夫倒是能得个中上的考评!

姑藏城外的驿路上,整整一冬留下的表层冻土正在缓缓地融化,重复着白天解冻、晚上封冻,循环往复又单调无趣的过程。(无弹窗广告)¢£燃¢£文¢£小¢£说,

清晨驶过驿路,那带着一道道车辙印痕的夯土路面还坚硬得似顽铁一般,到了正午时候,路面就绵软得像刚出锅的饴糖。积雪堆成的冰壳,混着尘土、泥沙,在这白日里回暖,大半夜倒寒的早春节气里,半融半化又半冻的路面上只有污脏的雪泥,车马经过,少不得要溅起一片片小规模的泥雨来。

道路上,也有零星的流民出城樵采往来,偶尔躲闪不及,被往来的车骑扬起的泥点溅了一身,也全当洗了澡,反正旧衣裳不经洗,多了油泥无垢反倒更经穿一些。便是那些讲经的道士再三告诫,旧衣不洗易生疫气,也还是没见得有多少成效。

然而此刻却是有连串的军马持了旗帜,在驿道上奔驰往来,马蹄踏着雪泥,刨起一片片泥点,也逼得那些流民不得不从驿道上退开。谁都知道,被军马踩了,不管是破头折骨,还是一命呜呼,告官都是白饶!

随后便是姑藏城大门敞开,一彪军马簇拥着零零星星的一班人物出了城。

这队伍里,多是侥幸不曾从贼的一、二百石的小吏,中间还杂着些年纪老大、手持鸠杖的乡老。如今的姑藏城,能勉强凑上这接官队伍的人就是这么多,再没有富裕的。而领着这么个散碎队伍的,却是原本属于并州军的胡轸。[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

董卓在乱军中生死不明,魏野就理所应当地报了一个“并州刺史力战而死”的死信给洛阳。没有了董卓,本来就是西凉出身的董卓军,在死伤惨重的当下,也只剩下被魏野遣散的结局。

只有胡轸这位武威出身、颇有豪杰之名的军将与其所部,被魏野收编了来。

胡轸此刻,便立在接官队伍最前方,换上了武弁大冠,佩上了代表本官官秩的黑绶,算起来,倒是队伍当中最显眼的一个。

这位也算是能在史书留了一笔的军头,可算是汉末凉州武人的一个代表人物,要不然也不会被夹袋里没什么人才的魏野指名要了来。然而胡轸现在是一味地板着脸站着,心思沉沉的模样,没有一点舒心展眉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