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大夫印绶雁衔来(一)

魏野仙踪 盗泉子 2211 字 11个月前

这回事,所仰赖的无非就是两条。一是中枢传承而来的权威,二是足够粉碎这权威的暴力。

作为皇权最高象征的刘宏,虽然论失德,有汉一朝的昏君里他是无可争辩的头名,但是天子的光环仍在,脖子上的自爆禁制仍在,反倒让这位从来没什么风骨的皇帝变得老实起来。如此好用的橡皮图章在手,某些人甚至不用效法霍光行废立事,都有了足够的权威来应对洛阳都下的政争。

而作为政争中最后掀桌一招的暴力,整个洛阳的防务负责宫中宿卫的羽林军也好,改称西园禁军的北军五营也罢,甚至河南尹所掌握的司隶部军力,都在被某些势力缓慢却有效地一步步掌握起来。这种情形下,洛阳城中那些帝党公卿们,除了效法陈蕃老夫子,带着门人弟子持剑硬冲宫门外,已经没有了别的办法。

尽管还有很多人一点不看好这些幸进之臣,但也有人开始试着和他们接触,甚至有些人有了些更深的心思。

谁叫这批闪电般窜到中枢来的家伙,彼此间却不是一体?

这时候,孔璋耐着性子听赵亚龙把那份奏表念完了,方才说道:“赵府主,这里又没有外人,你把魏妖道的奏表这么翻来覆去地念,有什么意思?”

自从在宫变时候被魏野和甘晚棠联手废了修为,孔璋和道门最后一点关系也就断了,对着魏野,那更是“妖道来”,“妖道去”,绝对没有好词。反正如今这“妖道”二字也骂不到他头上。

甘晚棠轻轻一笑,就当没有听见孔璋话里的切齿恨意,直接问道:“对凉州变乱,孔仆射有什么看法,直说就是。”

孔璋昂着头,就当看不见甘晚棠,手指在几案上敲了敲,略打了打腹稿,朗声道:“汉末的凉州羌部叛乱,和随之而来的军阀割据,那可是持续了几十年,曹魏时候才平定下来!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随着那个除了鬼画符什么大事都一窍不通的魏野胡搞?别的不说,先要把这个只会惹事的货色叫回洛阳来,我们北部尉出通用点券礼送他出境!管他是去哪里求仙访道呢,总之别在给大家添乱就得!”

洛阳城里,还隐隐带着夏秋之交的那股燥热。在皇城南宫的侍中庐值房里,却是坐得满满当当,席子上、蒲团上全都是人。

然而侍中庐中却是一个侍中官都没有,反倒是属于光禄勋虎贲、羽林两军的郎官居多,中间还杂着一些尚书台、谒者台甚至外朝的文官。

若是有人朝着里面望一眼,就算是见惯了官场气派的洛阳人也得吓一大跳。

近来炙手可热的新贵,除了身为羽林中郎将而全面管制宫中宿卫事的马元义,西园校尉赵亚龙、谒者仆射孔璋、卫尉丞秦风,还有虽不拜官却加了“女史”称号,视同命妇的女祭酒甘晚棠,全都聚集在了一处。

大家都是一身冠带煌煌的大衣服,在这狭窄的值房里都是汗透中衣,就算预先叫人在值房四角堆了大块的冰盆,似乎也难以降下这里面的燥热气息,只能一杯又一杯地狠灌加了冰的酪浆子。

从来就不让舌头清闲下来的赵亚龙,正展开一卷帛书,抑扬顿挫地朗诵着:

“臣闻三苗之野,有五帝之师。四夷之国,有王者之伐,是知欲德怀远人,虞舜先起干戚之舞。自古自昔,未有不扬威震武而能行仲尼之诗礼、皋陶之刑律者。

西凉羌种,本异气所产,非华夏所出。复奉左道,事火为神,议谋不轨,相聚为贼,侵略百姓,素无禁忌。昏官庸吏,典据州郡,使百姓之冤,无所告诉。

而贼势大张,复思永初之乱,张掖郡县破坏,不绝若线,生民悲哭,声震于野。幸得司隶部兵曹从事魏野救之。其忠勇义民,身临锋刃,被创数十,犹然不退,羌种死败殆尽,如沸汤沃雪,号为神兵,望而畏忌。张掖地方,遂得其安,若微魏野,张掖之民,尽为左衽矣!

忠功如此,复能克敌,张掖之安,实赖其力。今郡县长吏十不存一,太守段网,远遁姑藏,缈无书信。而盗贼四出,殄害良善,烽燧连云,一日三警,此诚永初以来,羌祸之至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