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走入星间的街市

魏野仙踪 盗泉子 3869 字 11个月前

“如何?”双手扶着屋梁,好让自家丫头站得更稳当些的魏野把背绷得更平,催促着。

“阿叔你别急啊,我正在计算我们现在所处的坐标,东经一百一十二度,北纬三十四度,误差值不超过旅行者规定标准,嗯,嗯,东汉光和五年,四分历计时二月初二晚,冒险者司马铃,冒险者魏野,依据守则第二条第三款,请求——回归。”

夜空中的某颗无名的星子一瞬乍亮,随即一切恢复正常,废神祠里,没有小胡子的书吏,没有他爱唱反调的侄女,似乎他们从未存在过一样。

……

有这么一座城市,它不存在于任何星球之上,却连通着一切的星球,它也不存在于任何的时间之中,却接续着每一个时间点,这个城市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却包含了一切的可能性,唯独——

“唯独当初规划的家伙压根就没有学过城市管理。”

这是座无限可能之城,也是座一切奇迹之都,然而每一个造访者眼中,只能看见它那杂乱无章的市容市貌,以及由各种文明各种时代的建筑所拼凑而成的可怕的混搭风。

有白云仙鹤点缀的园林式道院、蒸汽朋克的钢铆构装城堡、环绕着奥术图纹的浮空法师塔、完全淹没在水底的古代王都、与丛林伴生的石制神殿、自带沙尘暴的诡异金字塔……这些建筑或许还算是相对正常的。那些看似由节肢生物和软体生物组成的妖魔巢穴、带着天然崇善灵光的空中铂金大厅、巨大无朋的双子行星式宇宙要塞之类绝对格格不入的玩意,也毫无章法地挤在一处,就在给人以视觉挑战的同时,未免有崩坏理智的可能。

从某种角度说,这像是个将多元宇宙的空间拙劣地剪切拼贴在一起的产物。而事实上,这也差不多是最接近真相的看法。

立在一尊无头的胜利女神大理石像的羽翼上,司马铃抱歉地对着正坐在女神裙摆下说悄悄话的一对情侣道着歉。然而似乎因为她太在意男方头上不停抖动的猫耳,和女方那明显是军用机械改装的身躯,道歉完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所以我一点也不喜欢到星界之门这个破地方来。”被自家侄女拖下水的某个青衫书吏默默地想。

欢迎你!

老侍中藏书的地洞并不算大,不过挖得够深,四壁皆用青砖加固,还隐隐带着一股防虫的熏香气味。魏野一手拿着油灯,一手执着竹简,小心地沿着台阶走到地洞深处,绕过了收藏《白泽图》、《六经七纬》等专谈妖异灾厄之事的图谶、纬书的书架,朝着最后那标着甲乙丙丁等十天干序号的书架行去。

这十个大书架布置得与其他书架并不相同,只有上下两层。上面一层摆放的并非竹简,而是以青白色的素缣写就的帛书。这种织造得极为细密的青白素缣因为其良好的防水性而著称,身价名贵不逊于蜀锦,就算是禁中内宫也鲜少用它作为抄写帛书的素材。不单如此,连帛书封皮上的题签也与众不同,所用的并非魏野平常管见的浓黑色的松烟墨,而是用一种色泽纯青而微带润意的矿石研磨出的颜料代替了墨汁,也不知道里面用的是绿松石还是蓝田青玉。

执着手中竹简,按着竹简上“癸部十七卷”的题首目录,魏野很轻松地从癸字号柜上将第十七卷帛书取出来。将油灯仔细放在手边,就着那微弱的火光,可以看见帛书上的标题与分行的标线都是一色正朱,迎着火光微微反射出淡淡赤光,让整卷帛书都带着股奇异的美感。

小心地席地坐下,将帛书展开在膝上,魏野从怀里摸出一管不过一指多长的兔毫笔来。笔头的兔毛已经掉了不少,笔管却是光滑莹润异常,小胡子的书吏修长的手指在笔身上略一摸索,按着了笔管竹节处的一个木疖样的小突起。随着极细微的机括声响起,笔管上裂开一条黄豆大的细缝,隐约可以看见细缝中嵌着一块不比小指指甲盖大多少的墨晶,任谁也想不到,这支不起眼的秃笔暗藏着如此的玄机。

将笔管上嵌的墨晶贴着帛书按着顺序划动,魏野凝神细细看去,竹简和帛书上的篇名大同小异,竹简上写的是“臣襄楷谨献神书,卷一百七十,煞邪精一日三明诀,三百六十六”,而帛书上写的是“臣宫崇谨献《太平清领书》,卷一百七十,煞邪精一日三明诀,三百六十六”。

《太平清领书》就是《太平经》,据说大汉顺帝年间,琅琊方士宫崇叩阙献书,自称仙人于吉弟子,奉师命献青缣朱字之书于顺帝。其书青首朱目,故名《太平清领书》,凡一百七十卷,三百六十六篇。只是这一百七十卷《太平清领书》里,不是修仙之士的处世戒律,就是五行变化、占验国运的预言,更有大半篇幅都在讲书符咒水、召神役鬼、斩邪诛妖之类方术秘诀。

自从当年孝武皇帝刘彻广招方士求仙,结果最后养了一堆江湖骗子之后,历代汉帝对方士总是有种天生的戒心,汉顺帝也不例外。对这一百七十卷写满方术秘诀的《太平清领书》,汉顺帝全然是抱着“这绝壁是坑爹货”的心情,丢进藏书处不闻不问。只是几年前太平道兴起,又有大儒襄楷向今上献书,献的还是这一百七十卷的《太平清领书》。

老侍中姓张,名说,在士林中以善治京房易、观天象而闻名。借着职务之便,将当年顺帝丢在藏书处里落灰的宫崇版《太平清领书》带回家里研究,这是老人家一点治学的爱好,谁也说不得什么。但是借着每日入宫在侍中庐办公的机会,参阅宫中所藏的襄楷版《太平清领书》,还靠着记忆回来抄录成文,与宫崇版的《太平清领书》比对辨析,如此博闻强记,如此治学严谨,就不得不让人道一个“服”字。

当然,在张老侍中的藏书地洞里的魏野,正在一目十行地核对着两个版本的《太平清领书》,却没有这样多的心思东想西想。待他看完了,微微吐出一口气,表情复杂地将竹简和帛书都收拾起来在书柜上分类放好,又仔细将那管特别加工过的兔毫笔贴身收起,这才执着油灯慢吞吞地预备离开。

等出了张老侍中的宅邸,独自走在了大街上,感受着初春晴和的日光,他才愤愤然吐出一口气来:

“宫崇倒还是个老实人,只是将《太平清领书》中的各篇灵符隐去而已。襄楷的这个本子简直就是标准的剪刀手和谐版本,不但没有灵符,连施法的咒祝口诀也全删了个干净,倒是空谈义理的部分,篇幅增加了一倍有余!用《太平清领书》治国安民,那纯属扯淡,只有里面收录的道术才是真正的精华所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