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万能型纳米机器人,也需要有原子公式,才能变化成想要的材料,不可能一拍脑袋,凭空弄出新型材料。
所谓的纳米机器人,所能制作的各类材料,也是在资料库中拥有的原子公式的,才能制作出来。
纳米机器人的这种形态变化,可以理解为一种‘复制’过程,也是纳米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体现了科学的传承性。
没有无数人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与记录,建立庞大的材料数据库,就没有如今辉煌的星际文明。
一种成形的产品,其中所涵盖的技术,都是极为庞大的。
要是没有小鸟号光脑数据库的支持,就算许星海拥有纳米机器人的使用权,光是合金的分子结构公式,就可以将他难倒。
连一块钢铁都造不出来。
别说过去,就算是现在,许星海所依仗的,还是来自小鸟号光脑拷贝的材料库。
而支持小型宇宙飞船的合金材料,其强度也是有上限的,商业同盟又没毛病,不会将你用不到的资料,上传到小鸟号上。
在新曙光号建造之初,许星海经过综合考量后,造出的星球要塞,是目前的最优解。
“新的合金材料啊。”许星海有些头痛的感慨一句。
想要获得一种材料的基础公式,无非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许星海这般,不断尝试合成新合金,另一种则是收集并分析材料性质,以期找到合适的材料。
无论哪种,都非常耗时耗力,比起盲目靠运气在宇宙中寻找,许星海更愿意在实验室中研究。
虽然没找到适合材料,在这一过程中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几种新型合金的加入,已经综合提高新曙光号一层左右的战斗力。
当然,每到一地,许星海也在积极收集分析各种材料,填充着自己的数据库。
信息的提示打断了许星海的思考,他目光一闪,虚拟屏幕便出现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