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少,台上呐两傻瓢在干嘛?”
“就是,这天试他娘的居然还跳舞,真傻不吧唧的。”
“跳舞就跳舞嘛,还装神弄鬼的。”
“额…”
食指轻刮鼻梁,好气又好笑,夏寻忍俊解释道:“这叫祭天礼,是中原皇廷祈国运昌盛的祭祀罡步,不是跳舞。现在时辰没到,待酉时正台上那两位文武官便会说话了。你们再耐心等等吧。”
“呵,傻不吧唧。”
“这中原人脑子就是有问题,比试就比试憋,又是耍阴谋诡计,又是搞这花花俏俏的玩意,闲得蛋蛋疼咯。”
“哈哈,说得好!早知道这样,老子就该带几缸救来,坐着边喝边看。”
“哈哈…”
“诶,别笑这么大声呀。”
“哎呦,难道我笑他都能管我不成?哈哈…”
夏寻无力劝说,唯有无奈摇头。
“阿弥陀佛。”
一旁的小和尚忽然念一声佛号,抬头问向夏寻:“夏施主,可知道红布遮掩的是何物?”
夏寻稍稍低头,柔笑回道小和尚:“应该猜到了。”
“阿弥陀佛。”小和尚再念一声佛号:“既然夏施主心中有数,小僧便不妄言了。”
夏寻双手合十:“谢谢小师傅提醒。”
两句对话说得很有些意思,侧旁的夏侯轻咬着狗尾巴草,咧嘴问来:“阿寻,那是啥玩意啊?”
夏寻放下合十的两手,侧脸回道:“一件国器。”
“国器?”
夏侯不明其意:“圣器、神器、仙器我都听过,这国器是啥玩意?”
夏寻道:“顾名思义。”
“圣器、神器乃是人掌之器,仙器乃仙掌之器,而国器便是一国之重器。就好比问天阁的无语问天卷,七星院的七星剑,这件国器便是大唐朝的镇国神器。”
“我靠!”
得了…
夏寻不解释还好,一解释全部北人都安静下来了。
在他们的意识里,啥器都好,说白了就是用来干架的,如今灵台龙座上摆着这么件镇国神器,这不是明摆着搞事情么?
“靠!他们又要搞事情?”
“他娘的!这中原朝廷是想整死咱们呀!”
“额…”
眼看着北人撸起袖子就要乱起来,夏寻赶紧摆手止住:“别冲动,别冲动,这不是件干架用的国器,放心吧。只是…”
“只是啥?”夏侯问。
“只是,我们恐怕又有麻烦了。”
“我干他娘的,有完没完!”
“……”
白云成卷,一片一片。
清风呼啸,变换万千。
人海如沙,倾洒十里。
昂首仰望,白玉灵台。
“噹!”
金钟啼鸣,天坛左右,乾坤两殿分别走出两路官员。乾殿为首礼部尚书荀遇,肃目,捧圣旨领文官十数。坤殿为首御林神将卷帘,威武彪形,捧红绸领武官十数。两路文武齐步行向天坛中央白玉祭灵台。考生们随之化潮水收缩于灵台下,密布方圆十里。
川渟岳峙,肃穆谨然。
汉白玉雕漆九龙神像矗立九方,艳阳普照黄白辉煌如真龙凝视,威不可言。四十九根白玉虎柱镶镀金粉,分置七层灵台上下似君王宝塔,暗喻至尊无上。台下四方,随两名统考文武官踏上高台,威严的号角声悠远吹响,神乐署祭司相继挥起长袖,踩罡步,沉沉舞起宫廷祭天的神圣舞蹈。
“嘟嘟嘟…”
天坛外环,喇叭声喧,锣鼓声鸣。
随声起九九八十一根大红贡香分别由九名礼官供置于灵台下方,九尊真龙神像雕像之前。灵台之上的御林神将谨慎地将手中红绸放置于天子龙座之上,而后躬身退去一步,与礼部尚书并列站于龙座左右。立高台,俯首下眺,望尽天坛内外,芸芸众生。
“可否安排妥当?”
“已经安排妥当。”
荀尚书的嘴皮微微张合,低声道:“陛下的意思,是无论何事都不要出手,可知晓?”
“已有授意。”
蓝脸神将圆瞪着孔武的眼珠子,定定看着台下,沉沉回道:“请君入瓮,瓮中杀鳖。”
“恩。”
荀尚书不着痕迹地点点头:“如此甚好。”
“……”
高台上,话语深沉,似有谋略隐伏。
高台下,轻语萧萧,宛如流水潺潺。
昂首仰望,灵台龙座尤为显眼,特别是那一抹嫣红,恰似镶嵌在辉煌白玉之间的一颗鲜艳红宝石。隐藏着无穷神秘亦让人隐隐不安。
“看来,他又有麻烦了。”
“夏寻么?”
“只能是他。”
东南侧,一行南人数十。
两名书生为首,纸扇轻摇微微凉风,算盘握手悄然拨弄。作为岳阳铁扇门的少公子,方青丘来京都半月后方知岳阳有多小,世界有多大。更为自己曾经放出的狠话而感到可笑。他本以为可自诩当世才俊,原来某些人早已不在他这个层次。
“他的麻烦从来都不会少。”方公子道。
食指与拇指飞舞拨弄这算盘,独少道:“这次麻烦可能会更大。”
“能有多大?”
“恐怕堪比寿山。”
“……”
天坛南,灵台下首前列。
由于位置靠前,站在这里的人都能从红绸不时飘起的边角,隐隐约约观察得隐藏在红绸下的一丝端倪。那好像是一枚碧玺印章。只是,龙座之上为何要置一枚碧玺印章就没几个人知其缘故了。当然,其中并不包括几位常年伴于龙座左右的皇族少年。
“父皇居然把这尊神物也请出来。”
龙公子意味深长地平平说道,站他身侧的魁梧男子似乎仍没看明白红绸之下的是何物,疑问道:“哪一尊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