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阮溪和老裁缝给阮长贵一口做了衣裳。
拿了工钱再找人搬缝纫机,马不停蹄去往下一。
阮溪跟着老裁缝一一户地去干活,自然也就不回了,吃喝都是在做衣裳的人。但为离得近,她晚上赶完活是回睡觉。
赶完他村的活,她和老裁缝再一起赶往下一个村子。
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总能在凤鸣山的某处山道上看这样的一幕——两个汉子抬着轿椅,轿椅上坐着抽烟锅子的老汉。轿椅旁边跟着个姑娘,姑娘穿着花棉袄围着红围巾,围巾挡住半张脸,露出一对灵动的眼睛。再往后是两个汉子抬着缝纫机。
也是这段时间,阮溪跟着老裁缝把凤鸣山上的村子逛了个遍,吃了许多人的饭菜。庭好一些的能多吃点肉,庭差一些的也能吃上几个鸡蛋。
自然也有庭差做不起衣裳的,那八成就是生的娃太多,中人口太多。
阮溪在凤鸣山上露了脸,现在人人都亲切地叫她——裁缝。
除夕一的下午,阮溪背着书包,整个人都累得像要散架一样。不过她心情倒是很好,把刘杏花叫屋,从书包掏出一大把钱塞给她。
这一年出门去做衣裳,老裁缝都没动什么手,就是画点纸样子。剩下大部分的活都是阮溪干的,且每次换村子,她要山路,所以辛苦一些。
为承担了大部分的辛苦,老裁缝给她分的钱也比之多。
刘杏花看钱后瞪起眼声道:“赚这么多?”
阮溪点点,“是给您收起来。”
刘杏花笑着开始数钱,“我给你好好收起来,这以后都是你的嫁妆。”
阮溪笑一笑,“先让五叔结婚。”
刘杏花道:“胡说,哪有叔叔用侄女挣的钱结婚的?”
阮溪没再说这个,身子一歪靠刘杏花身上,软声说:“我又长一岁了。”
过了明,她可就是五岁了。
五岁的阮溪,在新年的第一,和阮洁结伴各拜年去。
阮溪想着老裁缝一个人过年肯定冷清,除夕一都没有人陪他,便打算第一个先去给他拜年,然后再回来去凌爻给他一拜年。
是年初一的早上吃完早饭,她就拿上吃食拉着阮洁先往金冠村去了。
两个人也不急,穿着年做的新衣裳在山道上,慢慢悠悠的。
了老裁缝太阳已经起高,但老裁缝没有开门。
阮溪站在院门外抬手拍几下门,往叫:“师父,我来给您拜年啦。”
叫完面没有响动,是她又继续拍门叫几声。
这次面倒是有动静了,大咪跳上墙看着阮溪喵喵叫了几声。
看老裁缝一直没应声,阮洁推测说:“是不是出去了?”
毕竟过年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吃吃喝喝亲访友,说不定老裁缝也往别人去了。
阮溪想想觉得有这可能,便放下了拍门的手,打算先回村,下午再过来。
但在她转身准备要的时候,她忽然又发现了不对。
倒不是她觉得老裁缝性格孤僻一定没有亲朋可,是她发现老裁缝的门上并没有上锁。外面没锁门却打不开,那肯定是面用门栓栓起来了。
所以,老裁缝肯定在。
可是,在为什么不来开门呢?
如果说老裁缝在睡觉的话,那也不太可能。
老年人睡眠时间基本上都很短,一般早上很早就醒来了。
太阳升了这个高度,他要是没起来,那肯定是有题的。
思及此,阮溪又立马折身回来,继续拍门叫了几声。
阮洁没明白她是什么意思,只又好奇:“不回去了吗?”
阮溪一边拍门一边跟她说:“他肯定在。”
拍了一会是没人应,也没人来开门,阮溪果断转身把手的吃食塞给阮洁,在附近找个大合适的石搬院墙外,踩着石翻上院墙。
从院墙上跳下去,她立马去把院门打开,然后转身就往正屋去。
正屋当间和旁边房间都没有人,当间摆着缝纫机和一些衣服布匹。
阮溪正要转身退出去,忽听阮洁喊:“姐,快来呀!”
阮洁的声音来自旁边的厨房,阮溪忙从正屋出来跑去厨房。
厨房一看,只见老裁缝摔在水缸边,躺在地上动也不动,只张着嘴喘气。
看这样的景象,阮溪神经蓦地一紧,忙弯下腰叫阮洁:“快扶起来。”
阮洁忙把手的吃食放在灶台上,过去帮阮溪一起把老裁缝从地上扶起来。老裁缝毕竟是男人,就算身形偏瘦重量也不轻,阮溪和阮洁费了半的劲。
磕磕绊绊把老裁缝扶去正屋房间躺床上,阮溪又叫阮洁:“我留在这看着他,你赶紧去吊脚楼找凌爻的妈妈,叫她赶紧过来。”
阮洁应声便转身跑了,往凤眼村狂奔去。
她跑累了就几步,歇过来再接着跑。跑凌的吊脚楼,正好碰上周雪云从屋出来,是她跑上去气喘吁吁道:“周大夫,麻烦你金冠村去一趟。”
周雪云跟在阮洁身边一路跑去金冠村。
凌爻跑着跟在她俩身后,身上背着周雪云的医药箱。
周雪云浮着气息阮洁:“在摔倒了?有没有磕哪?摔昏过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