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谈经论法

灵智上人 持杯醉花间 2142 字 6个月前

其实《阿含经》中已有“阿赖耶”一词,意义专重心理学上的贪爱、执著,阿毘达磨时代的论书亦同。所以灵智的一翻见解虽然不同于禅宗,甚至也不同于密宗跟佛门各宗,但并非找不到出处。旁人只把其视为灵智自身的见解而未想其他,对他只有钦佩敬仰之意而无任何别的心思,有些机敏不凡慧根深厚的弟子,更是大有所得,境界大有长进,所得好处不言而喻。

况且少林高僧精研佛法数十载,虽然于种种佛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免不了的同样有许多疑惑不解之处。寻常人不经意间给予他们些微灵感,让他们想通了某处关要,他们心中的感激都无法言喻,更别说此时灵智隐隐当作上师,对他们挨个进行指点,其心中的感激自是如天高如海深。所以在座僧人,无论辈份高低,年纪长幼,尽皆凝神敛息,肃耳恭听。或一边对照灵智的讲解一边细细思索,或将心中的疑虑缓缓道出,以求解惑。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色爱喜者。则于苦爱喜。于苦爱喜者。则于苦不得解脱不明不离欲。如是受想行识爱喜者。则爱喜苦。爱喜苦者。则于苦不得解脱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如是。诸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圣弟子

接下来,灵智又讲解了一下《杂阿含经》的一些微言大义,期间更是穿插讲解了自身对于《金刚经》、《三慧经》、《大藏经》等佛门经典的理解,又趁机宣扬了一翻密宗的教义,场面越发的和谐。

一场法会,直到日落之时才谢幕。随着少林弟子的齐齐宣扬佛号躬身行礼而结束,几名老僧如悟信、悟德齐道:“多谢上人开示。”就要躬身行礼。

灵智连道:“诸位请起。小僧蒙少林寺诸位大师盛情以待,诸位行此大礼,如何克当?”悟信、悟德功力稍浅,只觉一股柔和的力道在手臂下轻轻一托,身不由己的便站将起来,再也拜不下去,都是惊异不置,心想这般潜运神功,心到力至,莫非这大和尚竟是菩萨化身,又或者是打娘胎里便开始练功不成?否则怎能有如此深厚功力、无边佛法?

这下,少林寺对于灵智的重视骤然上升一个台阶,直把他当成最重要的客人来招待,不仅安排了一间宽敞明亮的禅房当作休息之所,便是之前留在山脚客栈的那匹白马,少林寺僧人也派人将其牵入寺内,由伙夫好生照料。

如此,灵智初步的目的便不费吹飞之力的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