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招来了魏公公,“将朕没批完的折子分出来,余下还未处理的都整理好,明日一早给太子提过去。”
魏公公领命,“是。”
东宫的小顺子赶过来,替太子传话时,皇上还在忙着批阅手头的折子。
听说太子要征战的文书,皇上还愣了愣,又听小顺子禀报宁大公子正在东宫,皇上心头不由又对自己的这位儿子,生了佩服。
不愧是他培养起来的太子。
这才刚回来,便主动揽下了一件大事。
皇上赶紧将那文书交给了小顺子,本也没报什么希望,想着以宁大公子那油盐不进的脾性,怎么着也得要个三五日,太子才能拿下来。
谁知,这头折子还未清理完,小顺子又急急忙忙地跑了回来。
将盖有宁大公子指印的征战文书,交给了皇上,并传达了太子的话,“殿下说,宁大公子已经同意了征战匈奴,明日便能出去。”
皇上:......
皇上接过,翻开文书,确实多了一个清晰的、鲜红的指印。
皇上一阵惊愕。
早知太子如此能干,他还费个什么劲儿,等太子回来不就是了。
用完午膳,皇上连剩下的折子都不想再批了,在御书房内的软榻上躺了一会儿,歇息了半个时辰,才又起来,还是将手里的折子收了个尾。
日头西下,皇上见天色不早了,正想着要不就算了,横竖太子处理起来也快,他就不忙乎了。
皇上没再批折子,让魏公公一道给太子放进了框子里,又让他寻了张空白的圣旨来,刚落笔,屋外的小太监突地进来禀报,“陛下,太子殿下求见。”
皇上:......
他还真是一刻都不歇息,这会儿还赶过来。
“宣。”
片刻后太子走了进来,身上已不是今日回来的那一身,更衣后换上了太子的朝服。
同是墨色锦缎,此时衣袍的胸膛、肩头、手臂上均绣上了四爪龙纹,金冠束发,玉扣腰封,姿态高贵雍容,与往日无异,唯独面色有些酡红。
皇上倒是没觉得有何意外,夏末这几日,天气极热,他一路过来,脸色泛红,实属正常。
太子的行为,也没露出半点异常,上前同皇上行了礼,“儿臣参见父皇。”
“坐吧。”皇上招呼了一声,问他,“太子怎么来了。”
太子并没走去坐,立在皇上跟前,待皇上一问完,太子便上前将手里的册子,递了过去,交给了皇上,“父皇,儿臣今日有事相求。”
皇上一愣,看了他一眼,见他低垂着头,也瞧不见其神色,这才伸手接了过来。
册子一翻开,皇上便瞧见了求婚书三个字。
求的是唐家姑娘,唐韵。
皇上一声嗤笑,倒也是巧了,他正在拟旨,替他赐婚,倒也不必他专程,写一封求婚书来......
皇上的目光不经意地看了一眼,神色突地凝注,盯在那一行,唐家姑娘入宫的日子上,再往下看,神色越来越紧。
看完了后,皇上再抬头看向太子,目光便带了惊愕,“你......带唐家姑娘进宫的?”
皇上脑子里一团疑惑,唐家姑娘不是在龙鳞寺,救了安阳之后,被带进了东......
“回禀父皇,是儿臣。”太子低头禀报道,“唐家受贿一案,牵扯到通敌,儿臣担忧唐姑娘受了牵连,故而接其进了东宫。”
皇上好半晌才反应过来。
成。
人家都已经招了,他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皇上看着他,不免去回忆了一番。
唐家的案子是太子亲自办的,唐家父子入狱,唐家的人七零八散,宣案的前一日,唐家姑娘突然失踪,顾景渊为了寻人,还曾闹到了京兆府,敲了鸣冤鼓,康王爷更是跑到了自己跟前来诉冤。
当时太子也在场。
那会子,人就在他东宫了,可太子的当时的表现,稳如泰山。
什么龙鳞寺偶遇,必然也是太子将人一道带了过去。
皇上:.......
想起当初顾景渊那般去康王府寻人,太子愣是一声不吭,皇上的脑子里“嗡——”一声响,突地拿起了书案的折子,一折子朝着他扔了过去。
十几年来,皇上还是头一回对他动手,“你,你怎么就......”
他的礼仪廉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