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也不疯了,也不闹了,整天跟贼一样躲在家里,她给儿子停了学业,整天靠老娘买回来的菜过活,不去上班没了经济来源,日子越来越紧巴巴。
瞎老九丧妻之后,更不爱说话了,大儿子认为是自己害死了妈妈,开始变得孤僻冷漠,小儿子失去了本该有的快乐童年。
后来,寡妇的娘劝她离开这里,去找个大城市打个工,孩子不能不上学,躲就躲远点,于是趁着夜色寡妇带着儿子逃离了我们村。
瞎老九再去寡妇家的时候大门已经开开了,满脸惆怅的老母亲自己在门口坐着。
“那你告诉你闺女,这辈子都别回来!回来一次,我就闹一次!”瞎老九放下话就走了。
寡妇偶尔会回村里看望老母亲,也正如瞎老九所说,她每回来一次,瞎老九就带着儿子们去闹一次,于是寡妇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到后来寡妇的娘死了,寡妇就再也没回过。
08
瞎老九和老爹带着两个儿子一边上班一边种地,勉强生活着。
家里没了女人,四个男人的生活显得尤其邋遢,破了的衣服瞎老九就凑合缝上,屋里的桌椅板凳满是尘土无人打扫,锅碗瓢盆已经油腻的刷不出来,即便瞎老九努力的去做好母亲的工作,家里还是一团糟。
瞎老九的大儿子上到初一就不上了,不知听了哪个所谓的朋友说南方能赚钱,简单收拾了行李就出发了。
瞎老九的小儿子叫建伟,我和他是同班同学,他学习不好,但是人很好,从不和小男孩们做恶作剧之类的,大家都知道他的家庭情况,所以学习和生活上都照顾他,老师会利用课间给他复习一些重点,同学们会从家带了好吃的和他分享。
五年级升学考试后,老师通知我们回家告诉家长该交学费了,回家备好。
第二天,瞎老九的小儿子没有来上学。
放学后老师去家访,建伟告诉老师他不上了,家里没有钱交学费了,自己学习不好,继续上也是白花钱,不如跟哥哥一样去打工赚钱。
老师回学校后跟校长反映了瞎老九家的情况,校长说免了建伟的学费,但建伟执意不上了,他回学校收拾东西的那天很多同学都哭了,他也哭了,那是我见过的哭的最难过的小男孩,他一定是鼓足了全部的勇气做出的决定。
四个男人,各自拼搏在赚钱的路上,唯一聚在一起的时间就是农忙时节,一起收玉米,四个人,闷着头干活,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聊过天。
09
社会飞快的进步,村里的男人们开始各行各业的发展起来,有的外出打工赚了钱了举家搬到外地生活,有的白手起家创业成功了小洋楼盖起来,也有的孩子学业有成了随孩子到市里生活。
村里的土路变成了砖路,砖路又改造成了油漆路。家家户户开始翻盖房子,安太阳能,安热水器,唯独瞎老九家亘古不变,大门还是木质的,门锁还是木头上一个铁棍配一把明锁,打开门几条檩横在上面随时可能掉下来。
大家伙开上了汽车,骑上了摩托,瞎老九还是老式自行车吱扭吱扭的每天上下班。
机器逐步取代了工人,能上岗的工人也越来越要求高,瞎老九一只眼睛工作自然比不过正常人,厂长也介于瞎老九的家庭,一直没有辞退他,但工资与别人就相差甚远了。
瞎老九的爹越来越老,终于在一场农活里累倒了,倒了,就再也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