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护南蛮校尉(六)

卡尔戏三国 清粥白菜 3558 字 9个月前

“苏固等人能使得袁逢、何进、刘焉等人举荐,想必家世或是财帛丰厚,钱粮之事自然无须操心,而袁逢等人皆掌着实权,手底下聚集着不少人,想必也会派些能人辅助。”说到这儿,封谞停顿了下,叹了口气,才继续说道:“长宁4县较之汉中,‘三巴’多有不如,舅舅手中也没什么能人异士,帮不了你多少……”

听到这里,雷衡心中一暗,不由得多出几分沮丧,却赶忙起身安慰封谞,道:“舅舅能为侄儿之事奔走至此,已是情深义重,侄儿心中唯有万分感激!侄儿手下也有智冠天下的谋士,万夫不当之猛将,纵使没有资助,也不输于他们!”

“说得好!不愧是我封家的子侄。”封谞惊喜得一把扶助雷衡,忽而故作神秘的问道:“舅舅虽只是个内宦,没有显赫官爵权力,却也有着他们不如的地方……你可知是什么?”

“皇帝?”

“不错,我入宫伺奉陛下十五年,此中妙处又岂是旁人可比。你且细看给你的诏令,其中可有别样之处?”

雷衡听话的捧起诏令,一字一句的琢磨起来。

“……今以雷衡为护南蛮校尉,比二千石,主护益州少数民族事务,典统地方武装军兵,立府置僚佐……?”

“不错,正是‘立府置僚佐’!”封谞不无得意的解释道,“苏固等人的诏令中却没有这五个字!衡儿,舅舅在这宫中摸爬滚打十数年,深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手下众人奉你为主,必是看重你能给他们带来好处。或是权位,或是财货,或是美眷,或是声名……

太守之权虽大,所属县令、县长的任免均由其荐议,郡府各属吏均由太守自己从本郡人中任免。

其中却有诸多限制,实不如‘立府置僚佐’行事便宜!你有了这五个字,即成为朝廷公认的一方之主,可以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你的手下也有了正经官身,能不对你死心塌地?”

雷衡眼前一亮,可不是如此吗?手下已有戏忠、郑泰、郑浑等文士,典韦、隋胜、林升等武将,自己成了护南蛮校尉,也得给他们一个交待。

太守职位确实不如立府置僚佐来得实在。

幕府之中,一般有“长史”、“司马”、“参军”、“主簿”等官职。

长史,掌庶政即“主吏”的文职长官,比千石。

司马,掌军事即“主将”的武职长官,比千石。

参军,是军府的军事参谋,六百石。

主簿,是直接为府主服务的秘书侍从,六百石。

此外还有祭酒、东西曹椽、舍人、录事等佐官,从一百石到六百石,总计可置属员一百名,卫士一百人。

“粮草军械舅舅没有,却可再赠你一千万钱!”封谞从怀中掏出一个铜质令牌,递向雷衡。

雷衡没有伸手接下,他小心的环顾四周,确认没有异常后,方才小声的问道:“舅舅,可是与那太平道在来往——”

光和六年(公元183年)九月十三。

数日不曾回府的封谞竟是赶了一个大早,未及辰时便带着一帮小黄门来到了雷衡居住的西苑。雷衡一瞧这阵势,虽颇觉惊诧无措,但还是咬咬牙迎了上去。

封谞也不搭理,撇下他自顾自的走到正房中央,扬起嗓子叫道:“雷衡,跪下听旨——”

雷衡赶紧跪伏于地,应和道:“草民接旨。”

“巴郡雷衡,其通才达识,忠贞至诚,又宽宏坚忍,进退有度。今以雷衡为护南蛮校尉,比二千石,主护益州少数民族事务,典统地方武装军兵,立府置僚佐。合西城县、锡县、上庸县、房陵县为长宁郡,治西城县,以雷衡行长宁太守事。限期平定板楯蛮之乱。”

什么,我成了护南蛮校尉,还管辖着四县?雷衡傻傻呆在原地,半晌回不过神来。

“你小子什么时候勾搭上皇子辩的,连舅舅也瞒着?!”封谞尖尖的嗓子将雷衡从臆想中惊了回来。

“皇子辨?”雷衡又是一愣。

封谞有些不满,道:“咋的,这会儿还不肯说?怕舅舅断你前程!”

雷衡赶紧撇清关系,道:“侄儿怎敢有所欺瞒,只是确实对皇子辨没有印象!”

“啧啧——那日献艺完毕,你还偷偷送了皇子辨二十只猴子,忘了?”

猴子?雷衡想起来了。

那日小黄门领着自己出宫,中途似是有个锦袍童子过来讨要猴子,自己一路走神,好像当场便送了他二十只。

锦袍童子便是皇子辨?可他现在不过是一个七八岁的稚子,值得封谞如此小题大作么?

封谞瞧见雷衡神色,似是知道他心中所想,幽幽解释道:“为你之事,舅舅可没少花钱……”

“侄儿感激不尽!”

“说这些做什么!”封谞扬手打断雷衡的话,示意他近前落坐,接着道:“花了许多钱,却收效甚微。何也,既是因你年少,才德不显,威望不足,也是因为朝堂几大势力互不相让,一时难有合适官爵——我封谞的侄子怎可做那些不入流的职位!

那日陛下提起汉中太守之事,想必你也知道,单飏虽属官僚一派,却因孤特清苦,领袖清流,深得陛下赏识。其先举孝廉,稍迁太史令,侍中,又出为汉中太守。你预谋取汉中之位,不设法调离单飏,终是水中捞月。其简在帝心,却非你我之力能左右。

近日,我得耳目奏报,皇子辩言及陛下‘单飏善明天官、算术,愿求其教之’。陛下顷刻间未置可否,然翌日便召集群臣商议此事,我赶紧寻让公(张让)等分头行事。”

封谞随手拾掇起一碗茶,仰头一饮而尽,又接着说道:“汉中之事各家争执不休。忽益州急传军报,板楯蛮复叛,地方无力平叛,请朝廷派军征讨。板楯蛮巴郡阆中夷也,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数陷阵,至后汉以后,郡守常率以征伐。光和三年(公元180年),巴郡板楯蛮叛,寇掠三蜀,及汉中诸郡,搅扰得益州不得安宁,朝廷连年征讨不见成效。

今又复叛,内外公论乃地方剿抚不力,革新之言喧然尘上。陛下盛怒之下,将汉中郡一分为二,子午河以西5县(1南郑县,2成固县,3襃中县,4沔阳县,5安阳县)仍称汉中郡,治南郑县;以东四县(1西城县,2锡县,3上庸县,4房陵县)为长宁郡,护南蛮校尉领地,治于西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