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 学霸VS三好学生(三)

正是林延平口中说的那位舍阁老的嫡长孙女,京城第一美女加才女的舍大姑娘舍予。

原主是见过几次的。

林娇娇也朝她笑了笑,便学着霍宁之的模样垂头站好,待得岑夫子走到前头,恭恭敬敬俯身行礼。

岑夫子的目光威严扫过在场众人,在林娇娇身上顿了片刻,却也没多说什么,淡淡说了声,“免”。

没有座位的都直起身来,有座位的都跪坐下去。

林娇娇教那么多年的书,自然知道这是课堂最容易躁动的时候。

可这一片至少四十来个人,竟是一点声音都没发出来。

岑夫子的威严威信可见一斑。

岑夫子一句废话都没有,也不拿书,接着上次停下的地方就讲了起来。

明明都已经是六十出头的年纪了,声音却十分洪亮,语速放的很慢,讲到动情处,更是慷慨激昂,声如洪钟。

虽然没有现代教学的各种多媒体辅助,也算得上声情并茂,根本不像现代人臆想的古代夫子的死板模样。

但很快,林娇娇就发现了,她根本跟不上!

岑夫子果然和霍宁之说的一般,讲课的进度很慢。

但他讲课的重点根本不是书上的史实,而是针对史实的各家观点和评论,以及他自己的观点看法、做的考察,甚至还会提出其中的疑问和待挖掘之处,旁征博引,无所不包。

相信所有学古文古诗历史的苦逼学生们,都会有这样的苦恼——古人写文章时无处不在的各种典故!

比如李商隐,喜欢用典故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处处是坑!

一句看起来正常又正常的话,也许里面就含了好几个典故,连古人都表示李商隐的诗中用的典故太多,看不懂。

成天搞古文的古人都表示看不懂,何况一群只爱好快餐文化的现代人?

另外,就是古代各种分明指同一个人的花式称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