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第六十九章:论世

长陵 容九 5260 字 9个月前

入眼处,是团团簇簇嶙峋乱石,石上层层结冰,顶端水珠溅落,空荡回响。

这是一个巨大的冰窟,岩顶呈弧形,仿佛由天而盖,奇幻异常。

长陵躺在一块巨大的寒冰之上,她下意识的动了动手指,寒冰触手彻骨,冻得她一阵哆嗦,只觉得心脏突地一下刺痛,砰砰直跳,堪堪拉回了她的三魂七魄。

她竟然没有死。

她低下头,看到自己身着一袭白色裙装,衣裳绵软整洁,冰洞空寂,半点人迹也无。

长陵硬是撑着坐起身,发现洞内有一面石桌石椅,桌椅上并未积霜,想来不久前应有人清理过。她想要站起来,哪知刚直了身子,足下一软,整个人就跌到了寒冰之下。

长陵感觉到了不对劲——她浑身又冰又麻,双腿更是毫无知觉,别说走了,想要爬到洞口看一看外面的景致都是一桩难事。

洞外天光未盛,洞内光影绰绰,长陵支着双肘勉强挪出了几步,但觉岩洞的冰壁上有一道影子,却瞧不甚清。

她略略思付,伸手摸到颈边的夜明珠,自衣襟内掏了出来。

明珠幽光夺目,耀得冰洞晶莹剔透,凝神望去,眼前石壁上登时映出一个女子身影。

那女子看去约莫十六七岁,乌发蓬松垂地,一身白色烟罗软纱,衬得肤色白腻如脂,就是血色有些不足,除此外眉目如画,端着三分英气,明丽不可方物。

长陵呆呆的看着壁中之女子,慢慢的抬起手,但见那倒影亦抬起手,轻抚右眼边光洁柔润的肌肤。

这人自然就是长陵。

她不知自己的身上究竟经历了什么,能让常年肿胀的眼皮消了下来,原本赤红的印记更是不知所踪。

长陵五内一片凌乱,她仔细回忆了半晌,分明记得自己中了同心蛊毒,当绝无生机才是,却在睁眼之际置身于此,不知是何人,能有这等起死回骸之术救了自己。

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惊呼:“你醒了!”

长陵闻声看去,但见一个荆衣布裙的老太婆站在洞口,手中拎着竹篮,一脸难以置信的靠近自己绕着转:“你真的醒了?”她蹲下身伸手搭上长陵的手腕,看着她就像看到个什么稀罕宝贝,“你活了,你竟然真的活了。”

长陵不知所以然,只觉得老太说话的口音很是奇怪,一把年纪了头上还编着好几条小辫子,看上去不太像中原人的装扮。那老太婆见她盯着自己一声不吭,掌心覆上长陵的额头,“你怎么不说话,该不会是傻了吧?你你你可还记得你是谁?”

长陵不习惯被人触碰,侧过头去,却是试探地道:“我是谁?”

老太婆一脸“大事不好”凑近,“难道……你不是越长陵?”

长陵警惕的锁起眉头,“你知道我?”

“啊,原来你没有傻,那就不是我婆婆我救错了人。”老太婆拍拍胸脯,“我就一直纳闷了,人都说越长陵是个男的,怎么会是你这么个千娇百媚的小姑娘……可你当时那额前的赤焰印记又分明……”

“你……救的我?”

老太婆双手撑着膝盖站起身,“废话,要不是婆婆我在雁回山下的冰河边把你捞起来,你早就成为一个冰块长长久久的沉眠于底了。”

雁回山?那不是雁国的名川吗?

长陵心中终于有些惊异了,她是在泰兴城落的水,怎么可能会让人在雁国搭救?

老太婆留意她的神色,看她依旧一言不发,伸手在长陵眼前挥了挥,“这就是雁回山的冰峰窟,你要不信,自己看看就知道了呀。”

长陵淡漠的脸上浮起一丝不安,她勉力挪到洞口,朝外望去,却见远山近岭的天地是皆迷迷茫茫的苍翠,唯有雁回山巍然而立于云霄之上,幽幽山风入谷,骇人而阴冷。

山风在耳畔乍响,她还记得自己晕厥前是寒冬腊月,连泰兴城都是一片缟素雪色,何况是雁国极北之地。

“不可能,我明明是在梁国。”

老太婆挠了挠头,“你从那儿飘到这儿,那有什么可稀奇的。”

长陵:“……”

从伏龙山到雁回山,就算是坐船也得十天半个月的,她若这样一路漂洋过海,早就成为一具腐尸,哪还有机会好端端的坐在此处?

“再说了,梁朝都灭了多久了……如今哪还有什么梁朝?”老太婆一副脑壳转不过弯的样子,“喔,也是,你怎么可能会知道,你都死了十一年了……”

长陵心神一凛,“什么死了十一年?”

“婆婆我在河边捡到你的时候,你全身上下早已结霜,全无呼吸,活人何曾是那副模样?”

长陵心里无由来的一惊,不可思议的看着婆婆。

“死了就是死了,原也只是想将你好生安葬,谁曾想婆婆刚刨好了坑,拉你入土时居然听见了你的心跳,扑通扑通的,吓死婆婆了……哎,你要去哪儿?”

防盗章

那人转过身来,抬眸直视自己,又看了看她手中的瓷瓶,长陵道:“楚婆婆知你中毒,诱敌让自己身中同样的毒箭,依症状调制出解药的分量,你且放心,她服后已然无恙。”

铁面人意味不明的瞥了她一眼,嘴角突兀勾起一丝冷笑,浑然并没有接过的意思。但他没有阻住去路,反而坐回床板边,一副任君自由来去的架势。

长陵微微感到讶异,她能察觉到来自铁面人的敌意,但不像是针对她——他对楚婆婆心存芥蒂,这才连解药在手也无动于衷。

如长陵这种自矜自傲之人,哪有闲情去关心这祖孙俩的来龙去脉,更没有苦口婆心的耐心,她既觉此人连自己都不想活命,又何必多管闲事操那份心。

她将解药放在桌上,踱至牢门前,干净利落的开了锁,正想离开,忽听那铁面人闷哼一声,倒在木床上抽搐发颤。

长陵指尖在牢锁上顿了顿。

她犹豫了一瞬,旋即回身抓起解药,硬生生的灌入那人口中。

这一系列动作她做的是行云流水,等铁面人回过神来时,她已离开地牢,只落了那个草蟒编在地上。

铁面人弯腰捡起,捧在手心里许久许久,一双瞳仁幽暗深远,透不出一点亮。

回到山洞时天已破晓,楚天素见到长陵平安归来,心焦如焚地问,“如何了?”

“他已服下解药,只不过……”

“什么?”

长陵问:“他当真是您的外孙?”

楚天素被问懵了,“我,我骗你做什么?”

长陵夷犹片刻,便将在牢中所闻所见言简意赅的复述了一遍。

楚天素听完了之后脸色一片惨淡,整个人比外头的天还要阴沉,她颤颤悠悠走到洞口,看着云层重重叠叠,风雨欲来。

“我……害死了阿舟的母亲,没想到都过去这么久了,他还恨着我。”

楚天素垂下了头,枯槁的双手扯着衣袖,她开始述说一个长篇大论的过去。

长陵坐在一旁,听到最后,倒觉得这分明是三言两语说的清的——

楚天素曾育有一儿一女,约莫在两个娃七八岁的时候遇上了水灾,她为救儿子眼睁睁看着女儿被大水刮跑。没料想多年后与女儿重逢了,女儿嫁给了雁国极有威望之人——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女儿不仅不记旧怨,还将父母兄长一齐接去共享荣华。

哪知没过上几年好日子,楚天素那当大夫的儿子闯祸治死了皇族贵人,于是连同她二人以及儿孙一家,都给发配到了雁回山墓王堡之中。

再后来,她听闻她的女儿也受到了牵连郁郁而终,只余她外孙孤苦伶仃一人。

这大抵就是一个本以为可以养儿防老没想到养儿送终的故事。

楚天素本以为这一辈子都不可能会和这外孙重聚了,但她万万没料到,上天居然给了她一次再相逢的机会。

真乃时也命也运也。

长陵听到最后,一时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原本,她觉得楚天素那外孙为了这些陈年纠葛拒喝解药,实在是婆婆妈妈,但想到他被人用卑鄙的手段丢到这儿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心底对他产生又一丝同情。

楚天素闷声不吭的发了一会儿呆,突然转过身朝长陵一跪,颤声道:“凭我一人之力,实在难以救出我外孙,眼下婆婆只能求你相助了。”

长陵搀她起身,“我这条命都是婆婆救的,不至于用个求字。”

楚天素见她满口答应,面露喜色,但很快眸光又沉重了下去,“只是墓王堡机关重重,要逃出本就是难若登天,何况你如今身子骨未恢复,更不能动武……”

“我在牢里听那人说到您外孙有忠心部将,还说都城有不少人都在寻他,您这外孙在大雁国,究竟是什么身份?”

楚天素神色有些古怪,“他……我听说他是个将军。”

见她含糊其辞,长陵只当她是在堡中十多年消息闭塞,“他在雁国既然有一定的权势,就不能寻到一个可信之人帮忙把信带出,让外头的人得悉他在此处?”

楚天素脱口而出,“不行,万万不行,墓王堡堡主,对他恨之入骨。”

“为何?”

楚天素不答,只道:“现下就算是找,也是来不及的,中了三魂三魄散之人会发疯两日日后力竭而死,待过了明日,那个明……那个你在牢中见到的人自会叫他堡中的眼线去查实,若发觉阿舟还活着,他怎么还会心慈手软?”

那人原本就没有心慈手软。

只不过是碍于什么不为人知的理由才没有对楚天素的外孙立下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