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素奇道:“那是谁?”
长陵不愿回答,在楚天素眼里谁胜谁负都一样,纵然得知他们越家是受奸人所害,如今时过境迁,也不过是唏嘘一句罢了。她望着山下无数劳作的奴隶,却是想到了另外一件事,“雁回山,莫非此处就是……”
“墓王堡。”
这名字听着耳熟,长陵稍稍一想,忆起了墓王堡是为何地。
雁国墓王堡,乍一听够不吉利的像个墓葬林,实际上还真就是蛮荒瘴疬之地,专收千里流放之徒,传言被发配至此的犯人从未有人活着出去过,个个都被榨干最后一滴血后虐待至死。与其他流刑之地有所不同的是,即使雁国大赦天下,墓王堡也不在赦免其中,故而以墓字为名倒也贴切。
长陵这才重新审视了楚天素一圈,她一身荆衣破旧,双手十指新伤旧痕狼藉,应是常年干活所致。
楚天素顺着长陵的目光低下头看了看,浑然不介意的笑笑,“我在墓王堡就是个打杂的,和下边那些人比,日子过得算是舒坦了。”
长陵举目四眺。
如此说来,她是被瀑布一冲漂流到了雁国赫赫有名人间地府,倒还真是可喜可贺。
接下来数日,楚天素每日入夜都会拎着食盒乃至锅碗瓢盆什么的到冰洞中探长陵,直到破晓时分方才离开。诚如她所说,比起其他的流配者,她算是行动自由的了。但长陵不太明白,以楚天素的身手,为何不逃出墓王堡,而甘愿在堡内十多年受制于人。
“你以为逃出墓王堡是件易事?”楚天素取出几根针来,“再说我就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太婆,出去东躲西藏的,要去哪儿找活计干?”
相传南华针法不仅能祛毒疗伤,更能在顷刻之间杀人于无形,光凭这独门神技就够让多少江湖中人垂涎的了。
长陵暗自腹诽,直觉楚天素没说实话,不过人家不愿说,她也懒得刨根究底。
她大梦初醒,身体骨骼太过荏弱,根本控制不住体内强劲的内力,加之忧思过甚,往往在子时过后饱受内力反噬的折磨,楚天素唯恐她有什么闪失,方才夜夜来为她金针刺穴。没料到长陵看上两遍,就已将针法路数记下了大半,楚天素不恼她偷师,反是惊叹不已。
“我花了多久的功夫想要将这针法传给我的儿子和孙子,谁知他们都学的半桶子水,你才这么看了几回就能摸透这其中玄机……难怪连你师父都练不成的十重释摩经,倒让你这小丫头片子给学会了,果真是奇才,奇才……喂,要是他肯,我也收你为徒好不好?”
此前她虽知楚天素于自己有救命之恩,但她清楚明白得很,人家出手相助,多抵还是看在她师父的情面上,她暗自记下这份恩情,想着来日竭力相还,但心中终把这婆婆当成陌路之人。
直到此刻,她问“我也收你为徒好不好”,长陵心头没由来的触动了一下。
难得的,长陵主动问说:“婆婆心中既放不下师父,当日又为何要另嫁他人?”
楚天素手中的针一顿,眼神轻飘飘的,“我和你师父……我们在一起打架的时候多过好的时候,他又是那么固执的人,吵多了哪有不疲累的,后来我一气之下答应嫁给别人,你师父他……他也没挽留过我,我就彻底死了心了。”
长陵没想到宽厚仁善的师父竟然曾经是这样的师父,一时也有些语塞,楚天素神色恍惚了一下,“只是……我当年若不离开他,眼下也不至于落到这般田地了。”
十多年前,她的丈夫和儿子不知犯了什么事触了雁帝的逆鳞,举家被发配至墓王堡,在流放途中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只剩她与当时年仅八岁的孙子侥幸活了下来。
她原本伤心欲绝,也想过一死了之,但为了照顾年幼无依的孙子,还是咬着牙硬挺过来。
可没过两年,她的孙子还是熬不过堡中非人般的折磨,病死于寒风腊月中。
不久之后,她无意间救下了漂洋过海而来的长陵。
初时是怀着一颗善心,但当她察觉到长陵是那个人的徒弟,倏然之间,仿若被勾起了埋藏于深处的回忆。
“我一把年纪了,什么再续前缘那是无稽之谈……我也只是想着把你治好了去见他一面……”楚天素眼中生了一股缅怀之意,“五十多年了,能坐下来喝一杯酒,就挺好的。”
长陵道:“我师父从不饮酒。”
楚天素愣了愣,“也是,他都出家当和尚了,早该戒酒了。”
多少情愫,让岁月熬成了一锅念念不忘。
长陵不得而知。
楚天素离开之后,她独自屈膝靠坐在冰峰之上,影子长长映在地上,看向旭日东升。
醒转至今,还未曾静心想过以后的路。
茫茫人海,她连付流景真实面貌都不知,物已非,人已非,事事非,仇又该从何处报起?
眼下她远在千里之遥的墓王堡,别说逃脱,此刻究竟是回魂还是回光返照都未可知。
长陵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这时不远处隐约传来脚步声,只听一个男子的声音:“你说你,没事儿抽什么风带我来这儿?你没听过这上头有那种不干净的东西!”
另一个男子沉声道:“我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你没瞧见那楚婆婆总是偷偷摸摸的在雁回山附近瞎转悠,哼,谁知道她是不是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了。”
是墓王堡的兵卒!
长陵心头一惊,她正扶身站起,那两个士兵就已绕过拐角,出现在她的面前。
长陵记不清,她在濒死那刻究竟感受了多久的窒息。
她曾见过淹死之人,在水中疯狂挣扎,胸腔亟不可待的想要呼上一口气,却求而不得,她庆幸自己疲惫无力,只待在一片漆黑中静静待死,但她等了又等,意识仍在一片黑暗与窒息中漂泊。
她不由纳闷了,难道人死了就是在无穷无尽的冰冷中沉浮?
又不知过了有多久,像是一日两日,又似千年万年,直到前方黑黝黝的世界里有了微弱的光影,她欣喜若狂的想要发足奔去——
长陵倏然睁开了眼!
入眼处,是团团簇簇嶙峋乱石,石上层层结冰,顶端水珠溅落,空荡回响。
这是一个巨大的冰窟,岩顶呈弧形,仿佛由天而盖,奇幻异常。
长陵躺在一块巨大的寒冰之上,她下意识的动了动手指,寒冰触手彻骨,冻得她一阵哆嗦,只觉得心脏突地一下刺痛,砰砰直跳,堪堪拉回了她的三魂七魄。
她竟然没有死。
她低下头,看到自己身着一袭白色裙装,衣裳绵软整洁,冰洞空寂,半点人迹也无。
长陵硬是撑着坐起身,发现洞内有一面石桌石椅,桌椅上并未积霜,想来不久前应有人清理过。她想要站起来,哪知刚直了身子,足下一软,整个人就跌到了寒冰之下。
长陵感觉到了不对劲——她浑身又冰又麻,双腿更是毫无知觉,别说走了,想要爬到洞口看一看外面的景致都是一桩难事。
洞外天光未盛,洞内光影绰绰,长陵支着双肘勉强挪出了几步,但觉岩洞的冰壁上有一道影子,却瞧不甚清。
她略略思付,伸手摸到颈边的夜明珠,自衣襟内掏了出来。
明珠幽光夺目,耀得冰洞晶莹剔透,凝神望去,眼前石壁上登时映出一个女子身影。
那女子看去约莫十六七岁,乌发蓬松垂地,一身白色烟罗软纱,衬得肤色白腻如脂,就是血色有些不足,除此外眉目如画,端着三分英气,明丽不可方物。
长陵呆呆的看着壁中之女子,慢慢的抬起手,但见那倒影亦抬起手,轻抚右眼边光洁柔润的肌肤。
这人自然就是长陵。
她不知自己的身上究竟经历了什么,能让常年肿胀的眼皮消了下来,原本赤红的印记更是不知所踪。
长陵五内一片凌乱,她仔细回忆了半晌,分明记得自己中了同心蛊毒,当绝无生机才是,却在睁眼之际置身于此,不知是何人,能有这等起死回骸之术救了自己。
这时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惊呼:“你醒了!”
长陵闻声看去,但见一个荆衣布裙的老太婆站在洞口,手中拎着竹篮,一脸难以置信的靠近自己绕着转:“你真的醒了?”她蹲下身伸手搭上长陵的手腕,看着她就像看到个什么稀罕宝贝,“你活了,你竟然真的活了。”
长陵不知所以然,只觉得老太说话的口音很是奇怪,一把年纪了头上还编着好几条小辫子,看上去不太像中原人的装扮。那老太婆见她盯着自己一声不吭,掌心覆上长陵的额头,“你怎么不说话,该不会是傻了吧?你你你可还记得你是谁?”
长陵不习惯被人触碰,侧过头去,却是试探地道:“我是谁?”
老太婆一脸“大事不好”凑近,“难道……你不是越长陵?”
长陵警惕的锁起眉头,“你知道我?”
“啊,原来你没有傻,那就不是我婆婆我救错了人。”老太婆拍拍胸脯,“我就一直纳闷了,人都说越长陵是个男的,怎么会是你这么个千娇百媚的小姑娘……可你当时那额前的赤焰印记又分明……”
“你……救的我?”
老太婆双手撑着膝盖站起身,“废话,要不是婆婆我在雁回山下的冰河边把你捞起来,你早就成为一个冰块长长久久的沉眠于底了。”
雁回山?那不是雁国的名川吗?
长陵心中终于有些惊异了,她是在泰兴城落的水,怎么可能会让人在雁国搭救?
老太婆留意她的神色,看她依旧一言不发,伸手在长陵眼前挥了挥,“这就是雁回山的冰峰窟,你要不信,自己看看就知道了呀。”
长陵淡漠的脸上浮起一丝不安,她勉力挪到洞口,朝外望去,却见远山近岭的天地是皆迷迷茫茫的苍翠,唯有雁回山巍然而立于云霄之上,幽幽山风入谷,骇人而阴冷。
山风在耳畔乍响,她还记得自己晕厥前是寒冬腊月,连泰兴城都是一片缟素雪色,何况是雁国极北之地。
“不可能,我明明是在梁国。”
老太婆挠了挠头,“你从那儿飘到这儿,那有什么可稀奇的。”
长陵:“……”
从伏龙山到雁回山,就算是坐船也得十天半个月的,她若这样一路漂洋过海,早就成为一具腐尸,哪还有机会好端端的坐在此处?
“再说了,梁朝都灭了多久了……如今哪还有什么梁朝?”老太婆一副脑壳转不过弯的样子,“喔,也是,你怎么可能会知道,你都死了十一年了……”
长陵心神一凛,“什么死了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