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路都是三三两两的人背靠背的坐着,不大功夫,营地里就此起彼伏的响起了鼾声。林雨桐也不嫌弃脏,整个人倒在地上,抱着常胜,就这么给睡着了。四爷转了一圈回来,见这母女俩这样,哪里有不心疼的道理。只得捡了柴火,在边上升起来,就怕这么睡着给冻着了。
天大亮了,这暂时的修整才算结束。又得埋锅造饭了。这个时候常胜才真的醒了,并不舒服的睡眠好似并没有影响他的精力,对什么都好奇。跟着白元捡柴火,跟着钟山学着在野外生火做饭。
偶尔在野外做饭,那是野炊。但行军途中,这并不是什么享受。米下到锅里半熟的时候,预备出发的哨子声就传来了。一人一碗半生不熟的饭,端起来就吃。风刮起来,土吹到碗里,谁也没真的在乎。林雨桐摸了一个早就准备好的鸡蛋,给常胜吃了。四爷将米汤喝了,剩下的半生不熟的米林雨桐当然不敢叫四爷吃。将自己这一碗递过去,然后将剩下四爷的碗接过来,碗里剩下的还没有开花的小米,被她悄悄的倒进空间里了。在外面,不管是是几成熟的饭食,都是不能浪费的。
常胜一个鸡蛋根本就吃不饱。早先准备好的烙饼,如今也只能等骑在骡子上的时候再吃。吃烙饼容易噎着容易渴,但路上的水又是及其珍贵的。刚才宿营的地方是有水源的,没人也就是装了一水壶的水,这水可得省着喝,不是实在受不了,都是舍不得抿一口的。尤其是这种转移,根本不知道会途径哪里,目的地又在什么地方。谁也不知道路上会不会遇到水源。
不过这次的转移比林雨桐想想的要温和的多,至少晚上宿营的地方,是个不大的村子。而林雨桐和四爷被安置在了一户老乡家废弃的窑洞里。
四爷招呼钟山他们:“今晚都在窑洞里歇着吧,就别讲究了。”说着看林雨桐,“我看这天八成是要下雨……”
林雨桐明白四爷的意思,她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反倒是指向窑洞里放着的干草,“这只怕是老乡准备喂羊的,真是救了咱们了……”
白元跟着就欢呼起来,“铺在地上,可暖和了。今儿晚上咱们算是享福了。不必宿舍的炕差了。”
常胜一直跟着童子军训练的好处显现出来了,根本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妥当,还跟着白元兴奋,“我自己会铺,我自己来。”他叫嚷着,直接就去草垛上抱干草,铺在窑洞的最里面,“爸妈你们去歇着,我来!”
于是林雨桐这天晚上指靠上儿子了,儿子亲自给爹妈用干草铺了床出来。
夜里果然就下起了雨,好多人还在外面露宿着。林雨桐听到雨声还恍惚了一下,但没有听到有其他的人员走动的声音,她又迷糊的睡着了。窑洞里鼾声震天,门口始终有两个人在站岗。所以,哪怕是这样的环境,她睡的也很安心。
从这天开始,就真是四海为家了。一直在秦北这地界转悠。有时候修整三四天才会出发,有时候连着两三天的赶路,根本就没有准的时候。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可是没半个月,就习惯了这种漂泊。不仅习惯了这种漂泊,甚至在半路上开始了路上行医。伤员运送过来,走在哪里就在哪里救治。等自己走了,有专人后续照料。伤员就留在了原地。而四爷也习惯了在骡子背上画图验算,常胜充当起了他爸的移动书桌,他坐在前面,将背提供了四爷。
天凉着的时候,不需要梳洗还罢了,等到了天慢慢的热了,简直就是一种煎熬。有时候林雨桐真是服气,前方的战事节节胜利,可是后方却又基本成了移动的了。
这一整年,两人带着孩子,跟着部队,就在这么不停的转战之中。报纸已经不能及时看到了。有时候拿到的报纸都是前一个月的,消息严重滞后。除了能知道前方打到哪里了,其他的消息基本是没有的。
药厂的选址最终是定在了子常县的山里,这是建好之后,林雨桐才得到的消息。而此时都已经是七月份了。她跟四爷商量,“咱们这么飘着也不是个事。要不然在药厂安顿下来吧。”
四爷笑笑,“你试着申请看看。”听语气不是很看好的样子。
还真叫他说着了,意见提上去,就被驳回了,依旧是叫她跟着总部走。
林雨桐后知后觉的才明白了,跟着总部就是跟着……有些人的健康是容不得出任何意外的。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啊!她自嘲的笑了笑,再也没有说过不合时宜的话。怎么命令就怎么做吧。
过年的时候,是在一个小村子过的。村头有个祠堂,里面有两间能遮风挡雨的屋子。倒是领了几斤白面,这是今年自从转移以来,第一次见到细粮。
这斤白面,包成饺子一人能吃几个?其实就是每人尝了尝味道,剩下的大半斤全被常胜吃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林雨桐心里的事,总觉得这半年常胜的个子没怎么长。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营养跟不上的缘故。
可即便只有这几斤白面,叫大家说起来也只有满足的。白元咂咂嘴,好似还在回味着刚才的美味,“听说了吗?如今国统区每担米的粮价是一百一十百万元。我记得年初的时候是六万。这是长了多少倍了?如今咱们好歹是能吃饱。”
林雨桐只想呵呵了,真是大势已去了,姜还用打倒吗?不用打他也要倒的。
没人的时候,林雨桐问四爷:“还得再漂个一年半载?”
四爷抱了抱林雨桐,吓的林雨桐赶紧躲,“身上有味。”这是真有味。洗澡洗衣服就跟打仗一样,洗头也是一种奢侈。又都在大家的眼皮子底下,林雨桐想躲进空间都不敢。这些都不说了,两人这大半年都没有亲热了。不光他们是这样,大部分的夫妻都是这样。至少林雨桐这一路上没见过一个孕妇。
“怕什么,老夫老妻的。”四爷看着又黑又瘦的林雨桐,又摸了摸那有点油腻的头发,“你闻闻我,能好到哪里去?”
林雨桐还真闻了闻,“哪怕回言安呢?”也比这舒服啊。
她这边刚提了言安,廖凯就找过来了,“……收复言安势在必行。现在需要有人能回去,跟于晓曼接触。而如今能叫于晓曼信任的……你们看谁合适?”
谁合适?除了林雨桐自己,还能找到第二个人吗?
“我去!”林雨桐用眼神制止四爷,不让他说话。她自己一个人去,其实比四爷跟着一起更安全。“我是大夫,他们也需要……即便失败了,生命安全是有保障的。”
而四爷却明白林雨桐的意思。真到了危险的时候,空间能保证她的安全。而她不赞成自己跟去,第一是危险,多个自己未必就对她有利,第二就是孩子,要是在言安,孩子放在家里也就放了,至少安全上不用担心。可如今在路上,这么大点的孩子谁能托付?这些事情,只一眨眼的功夫他心里就有数了。于是冲廖凯点头,“她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
要是别人,廖凯当即也就应了。可偏偏是林雨桐,“我得回去跟首长汇报。”没有首长的特许,这个人是征调不动的。他也不敢轻易叫这个人有半点危险。
谁知道这一请示,就是三天。三天后,林雨桐才接到通知,潜伏回言安,秘密接触于晓曼。
临走的时候,常胜抱着林雨桐不撒手,“妈,你要回来。”
“你和你爸在呢,我不回来能去哪?”林雨桐抱了抱孩子,“听你爸的话,好好吃饭,用不了多久,妈妈就回来。”
四爷过来抱了抱她,“小心点,谨慎点。万一事有不成,别强求。”该成的事情有没有都能成,别逞能。
言下之意林雨桐自然明白,她点点头,翻身上马,头也不回的打马离开了。
于晓曼此时住在言安城,这里她想回来不是一天两天了,可是如今的言安,却不是她想回来的言安。许是这个地方太特殊,许是自己身上确实又许多叫人怀疑的地方,自打进驻言安,身边明的暗的,监视的人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就连跟何卫华接触,都变的困难起来了。尤其是这两个月,跟之前的联络员,已经彻底的失去消息了。她有些焦躁,不知道这个联络员是暴露了还是出了意外。
今儿她又以巡查的名义在言安城里转悠,她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找什么。街上不比以前繁华,买卖人一下子变少了,市场看上去极为萧条。也许是心里装着事,这走路的时候也没留心,跟人撞在了一起的时候才发觉,但到底不知道是自己撞了人家还是人家撞了自己。她条件反射一般的先去扶对方,可这人抬起头,于晓曼才猛地愣住了。
林雨桐,她怎么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见!作者家里有事,说是晚上十一点之前她没更新就叫我代为更新。还让我转告一声,说是这一章她是在火车上码出来的,后续还会修改,先这么看吧。另外,这一单元故事快要完结了,从下个故事开始加更。应该就是两三天之后。她说之前承诺的加更万字,一定会兑现的。不过会放在下个单元。就是这样子的——
民国旧影(89)
多个孩子这可不是多一口饭的事。而这孩子如今还被列为孤儿一类。怎么办?就算接到家里以后谁养。林雨桐自己忙起来没白天没黑夜的,连常胜都顾不上。难道叫四爷教养?常胜是自家的孩子,这是责任。但其他的孩子?还是算了吧。四爷自己也有正事呢。
“牡丹,过来吃饭。”不管心里怎计划的,现在先得把孩子喂饱了。这孩子的父亲姓赵,她奶奶给孩子取名牡丹。后来她奶奶病死了,这孩子跟着他父亲家的亲戚长大。那些亲戚没有近亲,都是稍微远一点的,堂叔堂伯,人家也有孩子要养,养着这么个孩子负担肯定是越来越大的。杏子找去了,人家二话不说就把孩子还了。可如今,这孩子千里迢迢的被送了回来了。自己不管谁管?槐子还是杨子?
牡丹低着头,蹭到桌子前面,一碗臊子面三下五除二就给解决了。吃完饭洗澡,身上的衣服也不能穿了。将常胜穿小了的衣服拿出来先叫她凑活着,可能真是累了,根本不要人管,一个人就躺在炕角给睡着了。
常胜躺在被窝里,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多少有些不安稳,像是被人侵入地盘的小兽。
林雨桐拍了拍他,“赶紧睡,爸爸妈妈会处理。跟你不相干。”
常胜翻了个身,也不知道是真睡了还是假睡。
四爷低声道:“两个办法,一个是放在老乡家里寄养,一个是放在学校。”
林雨桐翻了个白眼,他知道自己不会选择将孩子放在老乡家里的,所以,他的意思还是主张放在学校。再说了,这孩子也到适龄年龄了。
“也不是不能多养个孩子,问题是没时间也没精力。”四爷的手放在林雨桐的脊背上,“你自己摸摸,肋骨一根一根的。从这往后的几年,你的日子可都是这样,别管添了多少大夫,你这边永远闲不下来。先开始的时候都是想保命,现在呢,若是有那必须要截肢的,不想落下残疾,还是在想办法往你这边送。再说了战线越拉越长,多个战场同时开战,这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各式伤兵。你只会比现在更忙。我呢,以后估摸着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兵工厂那边,我能带着常胜,怎么带小姑娘?”
“宝育院还进得去吗?”林雨桐皱眉。其实宝育院是最好的选择了。里面除了首长的孩子,就是高级别的烈士遗孤。像是牡丹这样的,没有四爷和林雨桐,她肯定是进不去的。很多将领在外打仗,孩子都是在宝育院的。进去之后,吃穿住行,基本就不用操心。衣服是国外的一些基金捐的,吃的基本上是边区供应最好的。牛奶这东西,别的地方没有,但宝育院是有的。每天吃饭有荤有素。老师也认真负责。安安以前呆过,那么小的孩子吃喝拉撒都要管的时候人家都给管着长大了,像是牡丹这么大的已经懂事的孩子,没道理不能适应。刚开始见这孩子的时候,她心里就有这样的念头。不行就送过去念两年,两年以后,估计杨子会接手,好歹糊弄这两年就过去了。
不管能不能进去,都得想办法送进去吧。这是如今能想到的,对这孩子最好的安排了。
两人有了决定,但这也不是说送走就能送走的。怎么也得跟家里适应两天,被弄的好似急着把她打发出门一样。
其实孩子也是可怜,跟着那些亲戚长大,可能不是打就是骂,这孩子身上还有些旧伤。第二天起来,林雨桐才说要托翠婶给这孩子做两件新衣服,就听见外面有响动。她撩开帘子出去,就见牡丹一个人抱着柴火往这边走,门口的警卫示意她放下不用她干活,她吓的抱着柴火僵在那里。林雨桐赶紧出去将柴火接了,“给姨妈。你怎么不早睡会,这些活有叔叔们干,你不用管这些。”
牡丹就低下头搓衣角,脸涨的通红。林雨桐抬手摸了摸她的头发,“不过咱们牡丹真懂事,走!姨妈给你梳头去。”
扎上羊角辫,穿着厚实的棉袄,即便是旧的,也都是八成新的。这孩子两眼亮晶晶的,不时的小心的摸一下衣服。常胜将书包腾出来一个给她:“这个分给你,你上学了没?”
牡丹摇摇头,拿过书包很爱惜的样子。
“那吃完饭你跟我去学校。”常胜眼珠子转了转,拉着她去吃饭。
林雨桐也不管他们,孩子之间更容易熟悉。
常胜念的学校跟寄宿的学校是不一样的。他是跟童子军一起念书,半天上学,半天军事训练。而且他还只是偶尔去。
林雨桐三两口吃了饭,就要去医院。这还没出门,安安就在门口喊常胜了。常胜拿了两馒头塞到书包里,这才拉着牡丹,“快点,一会儿迟到了。”
林雨桐站在门口,看着常胜对安安挤眉弄眼的不知道打的什么哑谜。她不放心的往前赶了几步,隐隐约约听见常胜说:“倒霉死了,天天往学校跑,要是住在学校就好了。”
安安接话道:“住在学校?宝育院是谁都能去的地方?你想的倒是美。听说那里每天早上都有牛奶鸡蛋。顿顿饭都有肉又细面。你想去,我还想去呢?”
常胜唉声叹气,“一家只能送一个,也不知道我妈是送我去,还是送我妹妹去。”
安安同情的看了一眼常胜:“谁叫你这么倒霉,你这妹妹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
牡丹有点不安,小心的看常胜:“那哥哥去,我不上学。”
常胜摇摇头:“我妈……算了,我妈肯定把好的要给你的。算了,谁叫你是妹妹呢?”
再说了什么,林雨桐也没听清楚。不过她这会子也真是有嗲目瞪口呆了。这小子这心眼,这是哄着那傻孩子感恩戴德的住学校吧。每天有好吃的,还有新衣服穿,这对这么大的孩子,是有致命的诱惑的。别的孩子还希望跟父母一起,但对于牡丹来说,她基本就没有跟父母一起生活的经历。能吃的饱,穿的暖,不用挨打受骂,不用别人施舍,这大概就是好生活了。在宝育院,虽说有四爷和林雨桐的面子,但是她的父母也确实是烈士。烈士子女,不用谁来抚养,对他们有许多的特殊照顾,边区政府会抚养,她吃穿用度,完全不用依附别人。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才是真的有利的。
要是心里没有丝毫的怨言去上学,那自然是再好没有了。林雨桐原本还想着先送去适应一星期看看,不行再接回来另外想办法。没想到倒叫常胜这小子给解决了。
这天下班回来,见俩孩子都在家。牡丹跟常胜相处已经没那么别扭了。只是看两人摊在炕上,像是累的狠了。
林雨桐小声问四爷:“这是干什么了?”
四爷瞥了瞥常胜:“带着牡丹军训去了。没回来吃午饭训练了半天。”
那这还不得把人累出个好歹来。她正要说话,就听常胜的声音从里面传来:“你要是受不了,我叫我妈送你去宝育院,到月底我叫白元叔叔去接你。”
“我去了,你咋整?”牡丹低声嘟囔了一声。
“先送你去,以后我再想办法去。”常胜信誓旦旦的,“你要是不想在那里呆了,要是觉得不好,再回来也行。”
“真的能叫我去?”牡丹坐起来问道,“姨妈姨夫能答应?”
“我爸我妈早就想要姑娘了,稀罕你还来不及呢,你想去肯定叫你先去。”常胜嘴角隐晦的撇了撇,就不再多话了。
林雨桐眉头皱了皱,常胜这么用心眼肯定是不对,但是这孩子的性子……她倒是也说不上是好是坏。
紧跟着的几天,林雨桐和四爷像是忘了还要送牡丹离开一样,谁也没提。翠婶给牡丹的新衣服新书包也做好了,林雨桐又用红绸子给她做了一堆各式各样的头花。
一直过了五天,林雨桐晚上回来的早点,刚赶上做晚饭的时候。牡丹在灶膛前帮着看火,不时的偷偷打量林雨桐,“姨妈,我什么时候去学校?”
“你表哥的学校不好吗?”林雨桐逗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