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 111 章

皇帝这是打算给太子铺路了。

而作为如今赵载桓最看重的人之一,陈景书自然也是皇帝着重培养的人。

这些年可劲儿的折腾他,其实也是一种磨练。

如今皇帝皇帝给了他一个总督,只要皇帝能撑住几年,那么几年后陈景书再回京,那就足可以在朝堂上成为太子的依靠。

就算撑不住,有一省总督的分量,也是赵载桓极大的助力了。

陈景书叹了口气,若是这样的话,这总督的职位,他便不能推辞了,不仅不能推辞,还一定要做,并且做好。

不过,三十岁都不到的总督,怎么想都有点吓人。

然后陈景书见识了一把皇帝的不要脸程度。

对于众人反对,说陈景书年纪太小的时候,皇帝看朝臣们的眼神充满了鄙视:“陈景书是多少岁中的状元,你们又是多少岁才入的进士?这能比?”

当时满朝大臣都沉默了。

哦对,按照一般惯例来说,陈景书如今这年纪,多数还在忙着考举人呢。

皇帝道:“朕也不是不知道,多数人都是三十岁,四十岁才中了进士,之后做官十几年,混到五六十岁,也差不多可以做个总督了,但陈景书不一样嘛。”

陈景书十八岁就中了状元啊!

而且是个含金量超高的六元及第,和普通的状元都不同,更别提是进士了。

而且,能够十八岁就中得六元及第,本就证明陈景书比一般人优秀,那么他晋升比旁人快也就很正常了。

这么一算,陈景书从中状元到如今也快有十来年了,如果真的照着皇帝之前的方法算,在旁人身上,这就相当于五十岁上下嘛。

这好像……也没毛病?

没毛病才怪呢!

但众人看着皇帝如今的身子骨,再考虑一下太子殿下与陈景书的关系,聪明点的,都琢磨出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若是旁人,他们除了年龄,还能以资历和功劳说话,但对于陈景书,好像这一点压根不管用。

赵载桓一早就冷笑着说过:“无能之辈才熬资历,有才干者自当凭功勋,我大晋就是熬资历的官员太多了!”

要说陈景书没功劳……看看沿海地区这两年的税收,谁都说不出这话来。

从一个百废待兴的重灾区到如今大晋的税收支柱之一,只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这种成绩,谁都说不出个不是来,否则只要一句话就够了“你bb,你倒是拿出个更好的办法来啊”。

没人能在这事上说陈景书不行。

北静王对陈景书更是推崇了。

应该说沿海政绩如此之好,北静王可是最大的受益人,他自然是旗帜鲜明的支持陈景书。

嗯,表面上是支持陈景书,实际上是向太子和皇帝卖好。

站错队这种事,北静王觉得人这一辈子有一次也就够了。

于是陈景书的职位就这么定下了。

当然,和陈景书一起懵逼的还有黛玉。

毕竟,总督夫人……肯定是要封诰命的吧?

接到圣旨的时候,黛玉看看自己那已经能打酱油,但却还没见过亲爹一面的女儿,再想想陈景书这简直比话本里还要夸张的晋升速度,已经啥都不想说了。

就……还是涨个零花钱吧。

于是因为多年不归家被断了零花钱的陈景书,终于在时隔几年之后,再次收到了充满了黛玉风格的厚厚一叠‘零花钱’。

陈景书:“……”